第十課 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否定之否定規律)
【課堂探究】課本第75頁 把否定理解為拋棄一切是一種什么否定觀?我們應當怎樣理解;
【探究提示】把否定理解為拋棄一切是形而上學否定一切的否定觀。我們理解的否定觀是辯證的否定觀,這是唯物辯證法的內在要求,是主張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實質就是揚棄。
c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
辯證的否定,既不是簡單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簡單地否定一切,揚棄是新事物對舊事物的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新事物拋棄舊事物的糟粕,吸取其精華,并把它作為自身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揚棄體現著事物發展過程連續性和非連續性的統一。
【舉例】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曾經出現過一個“無產階級文化派”,他們主張拋棄過去的一切,建立無產階級的數學和天文學,建立無產階級的新鐵路。他們寫道:“為了我們的明天-我們將拉斐爾火葬,我們要把博物館破壞,我們將藝術的花朵加以摧殘。”以上觀點是形而上學的否定觀
【舉例】對待文化遺產,按照唯物辯證法的否定觀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正確的方法是采取批判、繼承的態度,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補充】辨證的否定是事物發展的決定性環節,事物只有通過自我否定才能向前發展。這種發展是永無止境的。肯定的東西被否定了,而否定之后產生的新事物也同樣要被內部的否定因素所否定,被更新的事物所代替。事物的發展出現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辨證過程。而否定之否定不是肯定階段的簡單回復,而是在新的基礎上的回復和在更高階段上的發展。
【舉例】種麥子
在適宜的條件下,播下的麥種生根發芽被生長出來的麥苗所否定,這是第一次否定。而經過出苗、拔節、結果,又產生了麥粒,麥粒成熟了,否定了麥苗,這是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這就完成了種麥子的一個周期。但經過兩次否定后的麥粒,在數量上、質量上都不同與以前了。
【舉例】《三國演義》:“話說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香港、澳門回歸前與回歸后);
原始公有制-私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優越)
(2)樹立創新意識,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我們不僅要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還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
a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
b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c實現理論和實踐的不斷創新
【課堂探究】p76為什么我國某燒傷治療小組能夠突破傳統療法,提高燒傷治愈率?這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探究提示】他們能夠解放思想,大膽創新,不迷信權威意見,勇于探索,刻苦攻關,敢于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這種做法符合辨證否定觀的基本要求。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
(1)辯證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p77
【課堂探究】課本第76頁 有沒有永恒不變的自然和社會狀態?有沒有永恒的不再被豐富、發展的認識和真理?為什么?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人類社會還會向前發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