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 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否定之否定規律)
【舉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未來的5-XX年,將為中國帶來上千億元的經濟效益,成為帶動高新技術及相關領域發展的強大動力。
(1)科學的本質就是創新
(2)科學技術推動了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不是直接的現實的生產力。只有當它被人們運用于生產過程之中,滲透到生產力各實體性要素,包括勞動者、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生產管理等,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改進生產工具、擴大勞動對象的范圍、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科學技術的每一進步都是通過創新實現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對人類社會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創新更新了人們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開辟出更廣闊的勞動對象,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a科學技術創新提高了勞動者的素質。當今財富增長的真正源泉是思想、智力,科學、技術、生產一體化與同步化,對生產力各要素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對勞動者本身的科學文化素質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作為勞動者,人們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但現代社會生產力中的勞動者不再被僅僅理解為四肢健全、肌肉發達的人,而是知識化、技能化、富于創造力的人。
【舉例】教育(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網絡遠程教學、網上充電)
b科學技術創新更新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科學技術的每次重大進步,都使勞
動工具發生革命性變革,進而使生產力實現質的飛躍。
【舉例】醫學領域的創新(先進儀器、先進治療方式)
【舉例】克隆技術、納米技術
c科學技術創新開辟了更廣闊的勞動對象,擴大了勞動范圍。自然界中的許多
東西能否進入人們的實踐領域而成為勞動對象,同樣取決于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
程度。
【舉例】廢物的再利用、太空星體(太空抗癌藥物的研制)
【課堂探究】課本第78頁 想一想,技術創新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什么關系?
【探究提示】科技創新能帶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變化和發展。
2、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
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
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這是我們要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
(1)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
【舉例】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理論
(2)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的創新
【舉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涌現出的新事物如承包制度、股份制、租賃消費、新的就業大軍(月嫂、搬家公司)
【課堂探究】課本第79頁 運用所學原理說明制度創新的意義。
【探究提示】理論創新,能夠帶來制度的創新和變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的新理念,實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創新,帶動了我國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轉向,從而活躍了社會主義的市場,促進了社會主義經濟繁榮發展。
3、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
(1)創新推動了人類思維方式的變革
【課堂探究】課本第79頁 人類思維方式的變革經歷了一個什么樣的過程?是什么推動了人類思維方式的變革?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