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
a.干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b.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d.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2、(XX年兩廣卷)兩廣自古產荔枝,荔枝營養豐富,清甜可口,但進食過多則易患“荔枝病”。這說明( )
a.對荔枝的營養價值要一分為二地看待
b.飲食要注意適度原則
c.美食都有潛在的危險性
d.為防微杜漸,應盡量少食荔枝
[原理運用]:
例:航天界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在經過前四次無人飛船的試驗, 我國成功發射了“神舟五”、“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后, XX年10月24日又成功發射了“嫦娥一號”開始了探月之旅,XX年9月23日再次成功發射了“神舟七”號載人飛船,但這僅僅是航天事業的第一步。在此之后, 我國再發射載人飛船, 會將飛船的一個太空艙留在太空軌道, 使之成為空間實驗室; 通過多次發射, 多個太空艙在太空對接, 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間站; 再向前發展, 中國人探測月球甚至火星也將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的?
答: ①前四次無人飛船實驗是“神舟”五號成功發射的前提和基礎。②“神舟” 五號是在前四次元人飛船實驗基礎上引起的質變。③從“神舟”五號到“嫦娥一號”及空間實驗室再到空間站、探測月球等, 是在新質基礎上不斷量變、質變的過程。
[點評]: 解答此題要明確題目要求“如何體現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的”, 顯然要用歸納法。回答此題不僅要把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回答出來, 還要根據原理的三個層次從材料中找出哪些地方體現這些原理。
【趣味心語】
《寓言故事》
佛家有一部《百喻經》,其中講了一個寓言;“有那么一個人餓了,狼吞虎咽地吃了一個餅子,覺得沒飽,又吃了一個,一連吃了六個,還是沒飽。于是拿起第七個餅子吃.吃到一半,飽了。這個人非常后悔,一面用手打自己嘴巴,一面自作聰明地說;“我今天飽了,是因為吃了這半個餅子。前面吃的六個餅子,都是白白的浪費。如果早知道這半個餅子就能吃飽,我應該只吃這半個就行了。”
寓言中的大肚漢,代表了一種錯誤觀點:只承認質變,否認量變,不重視量的積累,以為辦事情不需要經過長期的艱苦努力,只要搞某種突然的行動就能成功。 實際上,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須首先從量變開始,沒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積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質的變化,就不可能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量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