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教案(通用3篇)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識記:聯系的含義,聯系普遍性、客觀性含義
②理解:聯系的多樣性
③運用:運用所學知識,剖析生活實例,探究建德草莓發展的對策。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聯系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初步從錯綜復雜的聯系中認識和發現事物固有的本質的內在的聯系,初步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樹立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自覺抵制形而上學的孤立觀。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確信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是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事物,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不斷取得成功的關鍵。培養學生熱愛家鄉、關心家鄉經濟發展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理解聯系的客觀性,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三、教學方法:案例法、歸納法、探究法等。
四、教學課時: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課前播放首屆新安江•中國草莓節主題曲《新安江的草莓
紅了》。欣賞完以后,就歌詞內容提問“為什么你也來,他也來新安江”
——因為草莓紅了,草莓熟了。“為什么你又醉了他又醉了”——因為草
莓的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聯系的一種形式。
一曲《新安江的草莓紅了》讓我們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首屆新安
江•中國草莓節上,這次草莓節將持續一個月。(圖片)這是草莓節上評選出來的“草莓王”,它有半個手掌大。今天我們就從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角度談談建德草莓的發展問題。
2、【新授】:本節課我們一起用3個篇章,對我市草莓發展進行探討。——成果篇、發展篇、探究篇。
(1)成果篇:首先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建德草莓發展取得的成果(文字材料)。
①問:你認為我市草莓取得如此成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氣候條件、農民、政府、黨的政策…(學生回答,教師歸納角度或教師提示角度)
教師:這些因素都和我市草莓的發展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事物是相互聯系的。
問:你還能列舉實際生活中事物相互聯系的例子嗎?(把學生答案歸納為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三角度;注意引導學生尋找事物的內部聯系,而非僅停留在現象的聯系)
教師:以草莓為例總結學生的發言,得出聯系的內涵(哲學上把這種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就叫做聯系)。就某一事物而言,聯系不僅體現在事物之間,還體現在事物內部。我們仍以草莓為例,看看材料體現了哪些事物的聯系?(草莓和人)
草莓作為自然界中的一類植物,其獨特的營養成分對促進人體健康有積極作用(這體現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聯系);人類通過實踐活動,對草莓的營養價值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自然界和人的思維之間的聯系);人類反過來利用這種認識指導人們的生活,是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人類社會和人的認識之間的聯系)。
→得出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是相互聯系的。不僅如此,自然界內部(從無機界到有機界,從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人類社會內部(政治、經濟、文化、人口、資源、環境間的聯系),人的思維內部(各種觀點、思想、理論都是相互聯系的)也是相互聯系的。從而得出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聯系具有普遍性,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個具體事物都是世界聯系之網上的一個部分、環節。
②請學生從世界觀與方法論角度小結聯系普遍性哲理。(引導學生回顧:世界觀是人們對于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根本看法;方法論是人們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③問:聯系是普遍的,是不是意味著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呢?(請學生簡要回答,不管對錯)帶著問題引出下一個環節。
(2)發展篇:建德草莓的發展經歷了露天栽培、大棚設施種植、規模化
產業化發展三個階段。以建德和“中國草莓之鄉”榮譽稱號兩事物間的
聯系為例。——條件性
①教師:雖然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是有聯系的。但并不意味著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因為世界上每一具體聯系都是有條件的,是具體的。由于條件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系及其性質、地位、作用也各不相同,是多種多樣的。
問:建德草莓的發展歷程體現了哪些具體聯系?(有利—不利,內部—外部,必然—偶然,因果聯系)——聯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剛才同學們提到的聯系,還有很多具體聯系,如……
問:你覺得我們的成長中要注意哪些條件,重視哪些聯系?(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自身的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要重視那些間接的、本質的、長遠的聯系,重視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中間環節。)——方法論意義
②通過上述學習,我們知道聯系是普遍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系的,因為聯系是有條件的。事實上不僅如此,每一具體聯系的條件都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我們仍以建德草莓的發展歷程為例,雖然在第一、二階段我們也很想獲得“中國草莓之鄉”的榮譽稱號,想打響建德草莓的知名度,造福建德人民。但是客觀條件不允許,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因為聯系是客觀的。
a、 聯系客觀性的含義——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消滅,也不能臆造。)
教師:原來有的聯系我們不能忽視,原來沒有的聯系我們不能強加。
b、 就事物聯系與人類實踐的關系來說,聯系可以分為自在事物的聯系和人為事物的聯系。那么這些聯系都是客觀的嗎?我們首先來看自在事物的聯系。
問:請學生舉例自在事物的聯系有哪些?——自然規律。
教師:這些聯系在人類產生以前就已經存在了,它們當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教師:這告訴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遵循自然界固有的聯系,否則就不會成功。如永動機(不消耗能量而能永遠做功的機器),為什么不能制造成功?——違背能量守恒定律、質量守恒定律 。
教師: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人為事物的聯系。
問:人為事物的聯系的對象是什么?——自在事物的聯系。
問:人為事物的聯系是通過什么途徑實現的?——人類實踐活動。
教師:我們說人為事物的聯系,以自在事物的聯系為基礎,并且只有通過實踐這一客觀的物質活動才能夠形成,所以也是客觀的。
舉例:大棚設施種植草莓,它以草莓生長和溫度、濕度間的聯系為基礎,通過實踐,做成草莓大棚,控制草莓生長和成熟的時間。
→無論是自在事物的聯系,還是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
思考:學習了聯系的客觀性以后,請同學們來判斷這種聯系是真實聯系嗎?—主觀臆造的聯系。
生活中還有類似的例子嗎?(所以,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區分客
觀真實聯系和主觀臆造聯系)
c、 聯系客觀性原理小結。
d、 思考:聯系是客觀的,是否意味著人在客觀聯系面前是無能為力的?(請學生舉例,有困難時教師舉例:杭千高速公路的開通,使杭州、
蘇州、南京、上海等城市都能吃到建德當天采摘的草莓;計算機網絡使兩會代表、委員們與民眾的聯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近視眼鏡使同學們獲取知識時更輕松了……)
教師:聯系是客觀的,但并不是說人們對事物的聯系是無法改變的。人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聯系。→引出下一環節:請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針對建德草莓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你對家鄉草莓的了解,為其發展提建議。
(3)探究篇:
教師引導學生可從政府、莓農、協會與合作社、新聞媒體等角度思考。
學生回答完一個角度后,教師鏈接圖片加以小結。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建德草莓的發展與莓農的努力、政府的支持、黨的政策領導等分不開,因為聯系是普遍的。
建德草莓的發展需要我們從建德的實際情況出發,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因為聯系是客觀的。
建德草莓的發展需要我們具體分析建德草莓發展存在的各種條件,改變不利條件,創造有利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因為聯系是有條件的、多樣的。
3、【課堂小結】: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今天這節課所學的內容。
原理 原理內容 方法論
聯系的
普遍性 a、一切事物和周圍事物聯系著
b、事物內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聯系
c、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聯系的
客觀性 聯系是客觀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聯系的
多樣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系也是多種多樣。 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為轉移。
4、【課后作業】:我們每個人都很熱愛自己的家鄉,都希望能為家鄉的發展做一份貢獻。課后請同學就近調查本地(壽昌、航頭、梅城、楊村橋、乾潭等)草莓發展狀況,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寫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論文。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教案 篇2
第七課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識記:聯系的含義,聯系普遍性、客觀性含義、聯系的多樣性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聯系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初步從錯綜復雜的聯系中認識和發現事物固有的本質的內在的聯系,初步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樹立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自覺抵制形而上學的孤立觀。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重點和難點】
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
【教學過程】
【學習過程】 【導學設計】
1、聯系的含義
聯系就是 之間以及 之間的相互 、相互 和相互 。
2、聯系的普遍性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
。
(2)每一事物內部的各個 、 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3)世界是一個 的有機整體。
辨析: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 )
3、聯系的客觀性
(1)聯系的客觀性是指聯系是事物本身所 的,不以 為轉移。
思考:為什么聯系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2)聯系的客觀性的方法論意義:
(3)舉例說明:聯系是客觀的,但并不意味著人們對事物的聯系是無能為力的。
4、聯系的多樣性:
(1)事物的聯系多種多樣,有 聯系和 聯系、 聯系和 聯系、 聯系和 聯系、 聯系和 聯系等。
(2)聯系的多樣性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 的,即使人們改變條件、創造條件的活動,也是 的。總之,要一切以 、 和 為轉移。
【鞏固提升】
【學習過程】 【導學設計】
1.對聯系的含義理解正確的是( )
a.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關系
b.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
c.事物和事物內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關系
d.事物之間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
2.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系是普遍的,聯系的普遍性表現在( )
①任何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環節是互相聯系的②任何事物都與它周圍的其他事物互相聯系著③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④任何兩個事物都無條件地聯系著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之間的聯系具有客觀性,聯系的客觀性是( )
a.聯系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條件,沒有任何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b.聯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c.聯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不能強加給事物
d.聯系是客觀存在的,是人們無法改變的
4.為滿足北京奧運會期間各國運動員對蔬菜種類與營養的不同需求,中國農藝師引進了多種新品種洋菜,根據北京地區及周邊省市的海拔高度來確定各種蔬菜的種植與運輸方案,使洋菜“本土化”。農藝師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為( )
a.聯系有自在事物聯系與人為事物聯系之分
b.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一種主觀聯系
c.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改變事物固有的聯系
d.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5.氣象學家洛倫茲提出,一只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導致其身邊空氣系統發生變化,引起四周其他系統的相應變化,可能兩周后在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蝴蝶效應”表明( )
a.事物的聯系具有必然性 b.事物的聯系具有直接性
c.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 d.事物的聯系具有客觀性
6.一個男人在社會上可能扮演父親、兒子、學生、教師、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這種現象從哲學上說反映了( )
a.聯系的主觀性 b.聯系的客觀性
c.聯系的多樣性 d.聯系的普遍性
7.“喜鵲報喜”、“烏鴉叫喪”這個觀點( )
a.看到了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
b.看到了事物聯系的多樣性
c.違背了聯系的客觀性,是主觀臆造的聯系
d.是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8.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西部地區的發展,對于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協調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對于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國防;對于實現國家的整體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體現了( )
①一事物與周圍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不可改變的②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各種聯系都是積極有利的 ③事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④事物之間的聯系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伴隨著工業化的進程,我國面臨著資源缺乏和環境惡化的雙重壓力。在探索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某企業利用當地豐富的小麥資源生產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態循環,構建起糧食加工和養殖產業鏈,實現了生態農業產業化。這四次增值和生態循壞是:①生產味精帶動小麥種植,小麥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對生產廢水、副產品進行生物技術加工,變成優質飼料和肥料;③用加工處理后的飼料養牛;④將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銷往國內外。
運用普遍聯系的觀點,分析材料中實現資源循環與價值增值的哲學依據。
中學生應如何正確認識互聯網?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對中學生既有利,又有弊的。
(1)利的方面:①以較快的方式獲取最新的信息。②開辟另一種人際交往方式,對人際關系有良好的影響。③能增強動手能力,有利于探究學習和發現學習
(2)弊的方面:①上網占用了學習、休息的部分時間,造成學習壓力大、時間分配緊張等情況;②部分學生由于深陷網絡的虛擬世界,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上課、睡眠等,也常常想著網上空間,造成了精神不集中等情況。③在身體健康上也受到了很大影響,視力大幅下降。
因此中學生應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
一、積極學習網絡知識,學會利用網絡;網絡是查詢信息的途徑之一,但我們要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網絡信息.
二、合理控制上網時間、不上網聊天、不玩網絡游戲,堅決反對無節制上網。
三、要文明上網,做文明網絡人。
四、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免受網絡傷害。
正確對待上網,要做網絡的主人,不要成為網絡的奴隸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教案 篇3
《生活與哲學》第七課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導學案
【課前延伸學案】
【學習目標】
1、識記聯系的含義、聯系普遍性、客觀性。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為事物的聯系,以及聯系的多樣性。
3、重難點把握: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知識梳理】
一、聯系的普遍性
1.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 。
2.聯系的普遍性
(1)聯系的含義:
(2)聯系的普遍性表現在: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 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事物之間)
②每一事物 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事物內部)
③ 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是一幅由種種聯系交織起來的豐富多彩的畫面,其中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個世界)
(3)方法論:要求我們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既要看到事物之間的聯系,又要看到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聯系,反對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
二、聯系的客觀性
1、聯系的客觀性:
2、聯系的客觀性分類:就其與實踐的關系來說,可以分為
(1)
(2)
3、聯系的客觀性方法論要求:
(1)我們要從事物 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
(2)聯系是客觀的,人們可以根據事物 聯系,改變 ,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三、聯系的多樣性
1、事物的聯系是 的。有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本質聯系和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等。
2、聯系的多樣性方法論要求:
(1)要求我們 。
(2)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既要注重 ,又要恰當運用自身的 ;既要把握事物的 ,又要關注事物的 ;既要認識事物的 ,又要重視事物的 。總之,一切以 、 、 為轉移。
四、易錯點理解:
1、不要把聯系的普遍性理解為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
(1)所謂聯系的普遍性,有兩方面的含義:①每一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之中。從內部構成要素看,是普遍聯系的;從與周圍其他事物的聯系看也是普遍的;從事物發展的歷史趨勢看,該事物與過去和將來的聯系也是普遍的。②聯系這種關系在世界萬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
(2)每一事物與其周圍事物的聯系又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相對的。不能把聯系的普遍性理解為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是聯系著的。而應當從事物普遍聯系的客觀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來把握事物的真實聯系。所以認為“世界上的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的觀點是錯誤的,它忽視了聯系的客觀性和條件性。
2、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意味著人們在客觀事物的具體聯系面前是無能為力的。
(1)聯系具有客觀性。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聯系的客觀性告訴人們,不能用主觀臆想的聯系代替客觀事物本身的聯系,但并不是說人們在聯系面前無能為力,實際上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并不違背聯系的客觀性。
(2)所謂人們可以改變事物聯系的狀態,只是改變了事物聯系的具體形式,并不是從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觀聯系。如果否認了事物聯系的客觀性,任何新的具體聯系都不可能建立。所以,聯系具有客觀性,并不意味著人們不能改變聯系。
3、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答案見書55頁)
【課內探究學案】
【合作探究1】材料: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21世紀地球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峻。人類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破壞性地利用自然:亂砍亂伐導致森林破壞,水土流失;過度耕種放牧導致土地沙化,沙塵肆虐;過度消費加劇空氣污染,物種退化。
結合材料運用普遍聯系的觀點分析生態問題。
【合作探究2】隨著工業化的進程,我國面臨著資源缺乏和環境惡化的雙重壓力。在探索解決該問題的過程中,某企業利用當地豐富的小麥資源生產味精,形成了四次增值和生態循環,構建起糧食加工和養殖產業鏈,實現了生態農業產業化。這四次增值和生態循環是:①生產味精帶動小麥種植,小麥加工成味精、氨基酸、面粉等;②對生產廢水、副產品進行生物技術加工,變成優質飼料和肥料;③用加工處理后的飼料養牛;④將牛肉、牛奶和皮革制品稍往國內外。
運用聯系的觀點,分析材料中實現資源循環與價值增值的哲學依據。
課堂有效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一場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機,全球都卷入金融危機的漩渦中。沒有哪個經濟體能夠獨善其身,中國也不例外。這一事件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
a、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作用 b、聯系具有普遍性
c、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d、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
2.只要你對著飛馳的流星許個愿,你的愿望就能夠實現。”這種說法
a.肯定了聯系的普遍性和多樣性 b.揭示了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
c.否定了意識的能動作用 d.忽視了聯系的客觀性和條件性
3.一個男人在社會上可能扮演父親、兒子、學生、教師、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這種現象從哲學上說反映了
a.聯系的多樣性 b.聯系的客觀性 c.聯系的主觀性 d.聯系的普遍性
4、計算機網絡的出現,將會使世界進一步聯結成為一個整體,以至于有人說,我們居住的地球變小了,成了地球村,這說明了 ( )
a.人們可以根據固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b.事物固有的聯系是人們創造出來的
c.人們只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建立任何聯系 d.這種說法違背了客觀性
5、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把發展循環經濟.建立循環社會看作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和實現方式。傳統經濟是 “資源——產品——廢棄物”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復循環流程,做到生產和消費“污染排放最不.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分析說明循環經濟所倡導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如何體現聯系觀點的。
【課后拓展學案】
一、單項選擇題:
1、事物聯系的普遍性,主要表現在( )
①任何事物的內部各個部分,要素,環節是相互聯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 相互聯系著 ③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 ④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唯物辯證法所說的普遍聯系是指
a、世界上任何一個事物都和周圍的其他事物無條件地聯系著
b、世界上任何一個事物都和周圍的其他事物有條件地聯系著
c、任何事物之間都是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
d、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想怎么聯系就怎么聯系
3. 1噸廢報紙=850公斤再生紙=少砍17棵樹。廢報紙的循環再利用與樹木、環境、經濟、社會的關系表明,事物之間的聯系是
a.復雜多樣的 b.不可捉摸的 c.因人而異的 d.固定不變的
4.我國目前興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調、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將會繼續加強地區經濟之間的聯系,推動全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這段材料說明
a.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
b.聯系是客觀的,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c.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人們對事物的聯系無法改變
d.人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改變事物的聯系,事物之間的聯系都是人創造出來的
5.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為不毛之地,因為他們使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積聚中心和貯藏庫。這段話告訴我們
①自然界是客觀的,人不能違背自然的客觀性 ②要正確對待聯系的客觀性 ③在把握事物時不能僅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聯系,而忽視那些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系 ④事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
6.西藏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較豐富的地區之一。藏戲、藏紙、唐卡繪畫、藏醫藏藥、卡墊藏毯制造等,都承載著藏民族延續千年的文化和智慧。隨著青藏鐵路開通帶來的投資潮和旅游熱,西藏一些瀕臨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在商業開發中煥發新生,藏民族獨特的傳統文化得以有效地傳承和發展,也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和促進了文化生產力的發展。比如,經過十幾年的探索,目前在藏紙方面已研制出適合市場需求的獸皮紙、彩綢紙、印花紙等十幾種藏紙新品種,并根據各種紙的性能制作出壁畫、雨傘、燈籠、賀卡、日歷等工藝品,深受中外游客歡迎,也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西藏地區在發展和保護藏文化進程中如何體現了聯系的觀點?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聯系 參考答案
【合作探究1】(1)從聯系的普遍性看,人類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破壞性利用自然,導致生態環境惡化,與人類沒有重視事物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關系。
(2)從聯系的客觀性看,地球生態系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聯系。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就必須從事物客觀聯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奪、破壞自然。
(3)從聯系的多樣性看,生態環境問題的表現千差萬別,人們往往從短期利益出發,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聯系,忽視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系,這加劇了地球生態環境的危機。
【合作探究2】(1)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小麥、味精、廢棄物、飼料、牛羊、市場處于普遍的聯系之中。四次加工中的廢棄物既有廢棄物的特性,同時也有資源的特性。一次循環過程中的廢棄物可以成為下一次循環過程的資源。
(2) 聯系是客觀的,但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小麥-味精-廢棄物-飼料-牛羊-市場的產業鏈形成的過程,體現了在正確認識聯系的規律性和條件性的前提下,可以改變某些條件,建立新的具體聯系,從而達到目的。
【課堂有效訓練】1—4:bdaa
5、(1)聯系具有普遍性. 循環經濟是“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它體現了聯系的普遍性。
(2)聯系具有多樣性。“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復循環體現了原因和結果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循環經濟的流程還體現出當各部分以有序.合理.優化的結構開成整體時,整體的功能就會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
(3)聯系具有客觀性,循環經濟表明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建立新的具體聯系,以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課后拓展】1-5 ababd
6.(1)聯系具有普遍性,聯系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西藏文化產品的開發、制造延續和促進了藏文明的不斷發展。
(2)聯系具有客觀性,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創造條件建立新的具體聯系。隨著青藏鐵路全線開通,帶來了投資熱潮,為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及進一步發展創造了物質條件,促進了藏文化及文化產業的發展。
(3)聯系具有多樣性,事物之間存在因果聯系。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已研制出符合市場需要的藏紙等新品種,并制成性能各異的新產品,實現了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7、恩格斯說,當我們深思熟慮的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的交織起來的圖畫。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這句名言說明了什么哲學觀點,應如何理解?
(1)恩格斯的這段話說明了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
(2)聯系是事物自身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的關系。其普遍性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任何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環節是相互聯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相互聯系著。第三,整個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
(3)聯系不僅具有普遍性,而且還有客觀性和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