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教學設計(精選3篇)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教學設計 篇1
第十二課 第二框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價值判斷的含義,掌握如何做出正確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及其特征。
2.能力目標
聯系實際,培養認識和選擇正確價值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能力、領悟和認識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途徑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牢固奉獻意識,熱愛人民的情感,在價值沖突中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實現人生價值。
【重點和難點】
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教學過程】
【學習過程】 【導學設計】
一、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律
元代大學者許衡有一天外出,因為天氣炎熱,感到口渴難忍,而路邊恰好有一排梨樹,同行的人紛紛去摘梨,唯獨許衡不為所動。“何不摘梨解渴呢?”許衡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他迂腐,說“世道這樣亂,梨樹的主人是誰都不知道,還有這么多的顧忌嗎?”許衡正色道:“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1)在口渴難忍的情況下,許衡為什么會作出上述選擇?談談你對“梨雖無主,我心有主”的理解。
(2)許衡的行為選擇與他的價值判斷有什么關系?
XX年11月7日在“神舟七號”表彰大會上,總結“神七”飛行成功的四點啟示,其中兩條是:第一是科學發展是實現發展目標的必然要求。廣大航天工作者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理念,尊重科學、尊重規律,發揚求真務實精神,科學統籌、協調推進,促進了栽人航天工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第二是在載人航天工程實施過程中,廣大航天工作者高揚愛國主義旗幟,以祖國需要為最高需要,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利益,自覺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建設、民族振興緊密聯系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情懷,展現了對祖國的赤膽忠誠。
神七飛行成功的這兩點啟示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才能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二、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1)這首詩中,被統治階級的價值選擇和統治階級的價值選擇是什么?
(2)為什么同時同地的人會有不同的價值選擇?
(3)這首詩主要體現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什么特征?
毛澤東說:“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鄧小平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為每個黨員的最高準繩。”
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們工作價值的最高裁決者。”
說:“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
(1)幾代中央領導共同的價值標準是什么?
(2)為什么“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教學設計 篇2
教學案(新人教必修4)
第十二課 第二框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價值判斷的含義,掌握如何做出正確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及其特征。
2.能力目標
聯系實際,培養認識和選擇正確價值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能力、領悟和認識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途徑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牢固奉獻意識,熱愛人民的情感,在價值沖突中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實現人生價值。
【重點和難點】
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教學過程】
【學習過程】 【導學設計】
一、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律
元代大學者許衡有一天外出,因為天氣炎熱,感到口渴難忍,而路邊恰好有一排梨樹,同行的人紛紛去摘梨,唯獨許衡不為所動。“何不摘梨解渴呢?”許衡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他迂腐,說“世道這樣亂,梨樹的主人是誰都不知道,還有這么多的顧忌嗎?”許衡正色道:“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1)在口渴難忍的情況下,許衡為什么會作出上述選擇?談談你對“梨雖無主,我心有主”的理解。
(2)許衡的行為選擇與他的價值判斷有什么關系?
XX年11月7日在“神舟七號”表彰大會上,總結“神七”飛行成功的四點啟示,其中兩條是:第一是科學發展是實現發展目標的必然要求。廣大航天工作者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理念,尊重科學、尊重規律,發揚求真務實精神,科學統籌、協調推進,促進了栽人航天工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第二是在載人航天工程實施過程中,廣大航天工作者高揚愛國主義旗幟,以祖國需要為最高需要,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利益,自覺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建設、民族振興緊密聯系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愛國情懷,展現了對祖國的赤膽忠誠。
神七飛行成功的這兩點啟示告訴我們,應該怎樣才能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二、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1)這首詩中,被統治階級的價值選擇和統治階級的價值選擇是什么?
(2)為什么同時同地的人會有不同的價值選擇?
(3)這首詩主要體現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什么特征?
毛澤東說:“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鄧小平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為每個黨員的最高準繩。”
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們工作價值的最高裁決者。”
說:“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
(1)幾代中央領導共同的價值標準是什么?
(2)為什么“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價值判斷的含義,掌握如何做出正確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及其特征。
能力目標:聯系實際,培養認識和選擇正確價值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能力、領悟和認識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途徑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牢固奉獻意識,熱愛人民的情感,在價值沖突中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實現人生價值。
【重點】
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難點】
價值沖突及評價標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再深入的探討一下人生觀問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人的真正價值?其實,每個人都想得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承認,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人受意識的支配,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樣我們才能理性的做出價值判斷,更好地作出人生的選擇。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討的話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多媒體:學習目標)
有的選擇很簡單,有的選擇卻異常艱難,彌顯珍貴,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感受李劍英的人生選擇。(播放視頻)
一、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背景材料:
李劍英,河南鄭州人,空軍上校軍銜,歷任飛行員、飛行中隊長、領航主任等職。
XX年11月14日,李劍英在完成訓練任務駕機返航途中,遭遇鴿群撞擊,發動機空中停車。此時,飛機高度194米,跳傘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從鴿群撞擊點到飛機墜毀點2300米跑道延長線的兩側680米范圍內,分布7個自然村,居住著4000人。當時飛機上還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發航空炮彈,1發火箭彈,還有易燃的氧氣瓶等物品,如果跳傘后的飛機失去控制,墜入村莊,后果不堪設想。16秒的時間內,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國家財產,他先后三次放棄了跳傘逃生的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迫降。迫降過程中,飛機受到高出地面水渠護坡阻擋,爆炸解體,李劍英同志壯烈犧牲。在16秒時間里,他用生命寫出了人民軍隊愛人民的優美贊歌。
李劍英曾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XX年12月6日,空軍黨委為他追記一等功,并追授“空軍功勛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
【探究篇】
1.李劍英事跡深深的感動我們每個人,請說說李劍英作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通過分析,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是什么關系?
教師總結:我們來看教材,人們對事物的客觀狀況及其本質屬性、發展規律做出判斷,可以說是事實判斷,一般不涉及人的需要、喜好等主觀因素,得出的是一種客觀的結論,思考在這個事例中哪個是事實判斷?價值判斷則是對事物能夠滿足主體自身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如應不應該,值不值得,好不好等作出判斷。價值判斷的結論一般來說不會是唯一的,但這并不排除價值判斷有正誤之分。
在上述材料中,李劍英明確了飛機撞鳥、飛機出現故障是對事物的客觀狀況及其本質屬性和發展規律作出判斷,是事實判斷;在16秒的時間里,李劍英認識到以1命換取4000命是值得的,這是價值判斷;最后他放棄了三次跳傘的機會,這是李劍英的價值選擇。
思考:1.山上的花都開了,山上的花開的好漂亮呀!
2.你是否贊同李劍英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為什么?
教師總結:正像李劍英的妻子所說,他“心里裝著別人”。他自覺地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1人與4000人,權衡利弊,天平傾向了人民,這就是當代最可愛的人。李劍英的事跡告訴我們,要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必須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
3.李劍英是如何處理個人利益與人民群眾利益的沖突的?這給我們什么啟示?
教師總結: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們要把堅持個人、集體和社會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大河有水小河滿。戰爭年代告訴我們,沒有國家的強大就沒有人民的安定富裕生活。但當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的群眾的具體利益出現矛盾時,上會有矛盾和沖突,我們首先應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當個人利益與人民群眾的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兩弊相衡取其輕。以人民利益、集體利益為重。
【實踐篇】
運用價值觀知識分析三鹿集團破產給我們的啟示?(課件)
應該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作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群眾利益的關系。三鹿集團為了個人利益,忽視產品質量,危害人民群眾的健康。
導語: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是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最高的價值標準,考慮人民群眾的利益是否一定會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呢?
(舉例:永動機,人民公社化的理想是美好的,但它脫離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實際水平,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總結:人們選擇的目標能否實現,實現的程度如何,取決于人們的認識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因此,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必須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黨的農村改革政策:(課件)
【實踐篇】
xx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廢除人民公社,確立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全面放開農產品市場,取消農業稅,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初步形成了適合我國國情和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同時指出,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
結合材料分析黨的農村改革思路的正確性。
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征
(一) 下面我們再了解一下我國的土地政策的發展完善歷程。(課件)
中國共產黨在不同階段的土地政策
國共十年對峙時期: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
抗日戰爭時期: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
人民解放戰爭時期: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新中國建立之初:實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結束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十年探索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開始后,在“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阻礙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社會主義新時期:農村推行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責任制。
xx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問題探究】
1.同樣是遵循社會發展規律作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為什么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土地政策會有比較大的變化?
(源于對當時的具體情況和條件的深刻研究,都是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2.這顯示了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什么特征?
(社會歷史性。)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因此,評價歷史和現實的價值觀念,應考慮當時的條件、背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與時俱進。
“忠”,在封建社會,它往往和忠君聯系在一起,在當代中國,則表現為忠于中國共產黨,忠于祖國和人民。
(二)背景材料:(課件)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1.在這首詩中,農民的價值選擇是什么?地主的價值選擇是什么?
2.為什么農民和地主的價值選擇不同?它體現了什么特征?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點撥,明確階級性。
(三)(課件)即使是同一階層的人,為什么人們的認識角度不同,立場不同,作出的價值判斷也會不同?如對下雨的看法不同。有人認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正確與否,沒有界定的標準,請談談你的看法。“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教師點撥,人們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就會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因人而異。
結束語:面對社會的轉型,價值觀的多元化,蕩滌著我們的心靈,考驗著我們的選擇。青年要學會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從而實現人生價值。做到:“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