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必須符合客觀》教案(通用4篇)
《主觀必須符合客觀》教案 篇1
〖重點〗
⑴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含義。
⑵從哲學原理說明從實際出發的必要性。
〖難點〗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素質要求〗
知識方面:
理解:
①列舉實例表明,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動正確與否,取決于主觀是否符合客觀。
②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觀點,說明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能力方面:
⑴抽象思維能力:通過理解“為什么要從實際出發”的三條道理為例,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
⑵對比分析能力:通過了解什么叫“正確”,什么叫“錯誤”,什么叫從實際出發,什么叫從主觀出發,提高對比分析能力。
覺悟方面: 提高理解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
【重點解決辦法】
1、"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全課的重點、中心,包括其含義和必要性。其含義是本節基本概念之一,是理解基本觀點的基礎,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學習本課的根本目的,本課的教育中心是"想問題、辦事情,要從實際出發。對"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含義,宜以講述為主,穿插一些提問和議論,講述時要一層層地解釋清楚,并把教材所提供的事例具體化。先講主觀、客觀的含義,不必用規范的哲學語言表述,只要按課本具體解釋即可;再講"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含義;最后說明"從實際出發"的要求。
關于為什么要從實際出發的三點要求,課本層次分明,"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quot;、"是無產階級政黨證確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 "是人們證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可通過楷體字的例子幫助理解。在教學申,無疑應以第三點的分析為重點。在講解三點理由前,可啟發學生思考"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哲學根據,講完三點理由后,還應從反面說明不從實際出發的危害。
【難點解決辦法】
1、"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耐騁?quot;是難點。之所以是難點是因為其內涵深刻,涉及多方面道理,許多道理學生還未學。突破難點的方法是分散難點。先說什么叫"主觀與客觀具體的統一",然后講什么叫"主觀與客觀歷史的統一",再對"主觀客觀具體歷史的歷史的統一"作出說明,指出其主要是指人的認識要符合客觀事物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情況,從不同的事物和變化發展的情況出發。
復習提問
(l)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是什么?
(2)什么是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設計此類問題,目的是復習前一課內容,為學習新課打基礎。)
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學習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對客觀事物具有反作用。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不同,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我們懂得了這一點,就應該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
第三節 從容觀存在的實際出發(板書)
一、主觀必須符合客觀(板書)
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應有什么要求?(學生回答。)(主觀符合客觀。)
1.主觀與客觀的含義(板書)
(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主觀、客觀的含義,教師歸納。)
意識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觀的東西,人們的思想則是主觀的東西,如理論、觀點、工作計劃、工程設計方案;法規條文,以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毛澤東語錄中“頭腦”是指頭腦中的思想意識。我們在工作中必須正確處理主觀和客觀的關系,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到主觀符合客觀。
2.從實際出發的含義(板書)
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出發點。它要求我們一定要根據客觀存在的事實,來決定我們的主觀思想和行動,如發表我們的看法,提出我們的觀點,制定我們的方針、政策,設計我們的計劃方案等。
3.為什么必須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教書)
(1)從具體工作來看,這是做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板書)
人們工作的對象,既是人們的認識對象,又是人們的改造對象。人們只有承認它的客觀性,從它的自身狀況屬性與規律出發,才能真正認識它、改造它,把工作做好。我們不要去做那些確實辦不到的事情,但是經過努力,克服困難能夠辦到的事情,只要對人民有利,就龐該從實際出發堅決辦好。
(解釋恩格斯語錄。)恩格斯指出人們無論是改造自然的活動還是改造社會的活動,都必須從既有的事實出發。
(2)從黨的工作大局來看,這是無產階級政黨正確地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板書)
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內曾出現過右傾機會主義和“左”傾機會主義,使中國革命蒙受了重大損失。
“憶一憶”中國現代史上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王明“左”傾機會主義。其出現原因是什么呢7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基本上不了解中國社會的實際.不了解中國的工人和農民,不懂得中國革命的規律,也沒有真正了解世界局勢的變化。
“左”傾和右傾機會主義在認識上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如何理解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左”右傾機會主義在認識論上的共同特點是主觀認識脫離中國社會實際,主觀沒有正確地反映客觀,也就是主觀與客觀相分離。而正確路線在認識上的特點是:主觀認識符合當時中國社會的實際,并能隨著客觀實際的變化而變化,主觀正確地反映客觀。這叫做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可見主觀與客觀相統一還是相分離,成了正確路線和錯誤路線在認識上的根本區別。無產階級政黨要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就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達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什么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呢?如何理解呢?"具體的統一"是指主觀認識符合當地(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或事物)的實際。不同的國家、單位、事物是有差別的,人們的主觀認識要從具體"不同"之處的實際出發,主觀才能準確地符合客觀。"歷史的統一"是指主觀認識要符合當時的實際(或者叫變化了的實際),同一個國家、單位、事物在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情況,只有從隨時變化著的情況出發,主觀才能準確地符合客觀,這就是主觀與客觀歷史的統一。
“議一議”,(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指定各組負責同學回答,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這句話選自毛澤東同志193o年5月撰寫的《反對本本主義》一文,該文是毛澤東為了反對紅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當時在黨內有一些人認為上了書的就是對的。盲目地表面上完全無異議地執行上級的指示,"不作調查,而是冥思苦想地"想辦法"打主意"。"純主觀地"瞎說一頓,因而毛澤東提出反對本本主義"我們需要時時了解社會情況,時時進行調查",以"了解中國情況。"毛澤東這句話的哲學依據是,事物不依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性。這句話表明毛澤東堅持了一條正確的路線,即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他這樣講的目的是為了正確地解決政治路線問題。
不僅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要從實際出發,而且正確地執行路線、方針、政策也要從實際出發。因為路線、方針、政策是全局性、普遍性的東西,各地區、各部門只有結合自己的實際來貫徹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在本地區、本部門收到實效。
讀“語錄”,毛澤東為什么把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政策作為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毛澤東提倡的工作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原則是從實際出發,因為,實際事物是客觀的,不依人的意識為轉移,只有了解了客觀存在的情形,才能在這個基礎上正確使用其它工作方法。從哲學理論上看,唯物論是基礎,辯證法和認識論如果是科學的,就必須以堅持唯物論為前提。
(3)從一般的哲學道理來看,這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發點。(板書)
“想問題”和“辦事情”即“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是人們按照一定的想法通過實踐去改變客觀事物的過程。
那么,從實際出發的哲學依據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活動要處理客觀與主觀的關系,就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想問題”是主觀意識反映客觀物質世界的過程。“辦事情”就是主觀意識反作用于客觀物質世界的過程。所以人們活動的過程就是客觀與主觀、物質與意識發生關系,相互作用的過程。
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不是意識。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物質與意識的關系最重要的是物質世界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同時,人的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物質并對物質具有反作用。因此,人們要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就必須正確處理主觀與容觀的關系。如果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對這一關系處理不當,就會導致錯誤。
“議一議”,從主觀方面看,人們為什么犯錯誤?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要求聯系實際,不能就事論事,必須從主客觀的關系上去探討,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板書設計:
主觀
必須
符合
客觀 ⑴、主觀與客觀的基本含義
⑵、什么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⑶、為什么要一切從實際出發 ①、是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本要求
②、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
③、是無產階級政黨正確地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
④、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
⑷、從實際出發要注意全面地辯證地把握客觀實際
《主觀必須符合客觀》教案 篇2
全國一等獎教案及點評:《主觀必須符合客觀》
《主觀必須符合客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時教學,使學生了解什么是主觀符合客觀,懂得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含義及其要求,弄清為什么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從而自覺地堅持從實際出發,反對主觀主義。
【教學要求】
1.懂得什么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
2.在理解方面,能夠列舉實例說明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動正確與否,取決于主觀是否符合客觀。
3.能夠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觀點,說明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學重點】
為什么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
【教學難點】
1.怎樣才能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
2.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與從個別事實、個別情況出發的區別。
【教學方法】
1.運用典型材料(資料)作例證進行教學,以幫助學生對觀點的理解和掌握。
2.用正反對照的方法,對概念和觀點進行分析比較。以加深對概念和觀點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1.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是什么?2.什么是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導入新課:前面我們學習了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對客觀事物具有反作用。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不同,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懂得了這一點,我們就應該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
講授新課:
主觀必須符合客觀
1.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含義和要求
(1)主觀和客觀的基本含義。
a.客觀:是指意識以外的一切事物。
b.主觀:是指人們的思想、理論、觀點等意識現象
(2)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含義:就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的出發點。
(3)一切從實際出發要求我們:一定要根據客觀存在的事實,來決定我們的主觀思想和行動。如:發表我們的看法,提出我們的觀點,制定我們的方針政策,設計我們的計劃方案等等。
2.為什么要堅持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
(1)堅持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展示畫面“農牧民收獲青稞”、“藏族婦女在編織藏式羊毛毯”,過渡提問:圖一、圖二各說明了什么?討論總結)
(2)從黨的工作大局來看,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無產階級政黨正確地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展示中國共產黨三代領導人的圖片,過渡提問:討論圖一、圖二、圖三?)
總結:我們黨的三代領導人正是堅持了從中國實際出發,做到主觀符合客觀,才能在正確的革命路線指引下,做到具體的歷史統一,指導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請同學們看書第30頁最后一段至31頁第一自然段,討論歸納總結,“左”“右”傾機會主義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那么,什么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呢?如何理解呢?
具體的統一是指主觀認識符合當地(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或事物)的實際。不同的國家、單位、事物是有差別的,人們的主觀認識要從具體“不同”之處的實際出發,主觀才能準確地符合客觀。
歷史的統一是指主觀認識符合當時的實際,一個國家、單位、事物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情況,只有從隨時變化的情況出發,主觀才能準確地符合客觀,這就是主觀與客觀的歷史統一。
(3)從一般的哲學道理來看,堅持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
“想問題”和“辦事情”即“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是人們按照一定的想法通過實踐去改變客觀事物的過程。
那么,從實際出發的哲學依據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活動要處理客觀與主觀的關系,就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想問題”是主觀意識反映客觀物質世界的過程。“辦事情”就是主觀意識反作用于客觀物質世界的過程。所以人們活動的過程就是客觀與主觀、物質和意識發生關系,相互作用的過程。
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不是意識。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物質和意識的關系最重要的是物質世界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同時人的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物質并對物質具有反作用。因此,人們要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就必須正確處理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如果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對這一關系處理不當,就會導致錯誤。
“議一議”:從主觀方面看,人為什么會犯錯誤?(展示畫面“揠苗助長”,討論總結)
歸納:正確的思想意識和行動,是主觀符合客觀的,主觀和客觀的相統一;錯誤的思想意識和行動,是主觀和客觀相背離,主觀與客觀相脫節。可見,人們能否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從主觀因素來講,關鍵就在于能否堅持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
1.從實際出發的反面是從主觀出發,有兩種表現:
(1)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是從書本上個別詞句和結論出發。
(2)經驗主義是從狹隘的局部經驗出發。
(舉例講解,兩者的區別和共同毛病是不注意理論聯系實際)
2.客觀實際是多方面的,又是變化發展的。我們應如何做到從實際出發?
(1)要全面地、發展地、具體地認識實際。
(2)要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統一。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必須符合客觀。懂得了從實際出發的含義以及意義,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要堅持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
【練習】
單項選擇題
從實際出發,還是從主觀出發是兩種根本對立的工作方法。據此回答1-2題:
1.辯證唯物主義所講的從實際出發,就是指 ( d )
a.從科學的原理出發
b.從黨的方針政策出發
c.從多數人的愿望出發
d.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
2.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出發點都是 ( b )
a.從理論原則出發 b.從主觀出發
c.從狹隘的經驗出發 d.從實際出發
《主觀必須符合客觀》教學點評
在西藏講授政治課與內地不相同,主要是受教育的對象都是藏族學生,而授課老師不論是漢族老師還是藏族老師都用普通話講課,這樣就出現一個語言障礙的問題。尤其是從農牧區來的藏族學生,他們的漢語水平非常有限。有的只能聽懂簡單的日常生活用語,對那些抽象的詞語和概念根本聽不懂,上政治課就有如聽天書一般,云里霧里,不知所云。而用藏語講政治課,有些專業術語又無法直接表述。在這種情況下,只能用普通話來表達。這樣就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有的時候,政治老師還要向語文老師那樣解釋字、詞、句。拉巴潘多老師長期執教藏文班,對藏族學生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在講政治課時,她一直強調不能講深,不能講難,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趣味性入手,點到為止。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路,在教學設計上,廣泛聯系社會的實際和學生熟知的重大社會熱點問題。因此,她的課受到了藏族學生的歡迎。
這次,拉巴潘多老師參加賽課的課題是《主觀必須符合客觀》。在課件設計中,充分考慮了藏族學生的實際情況。所運用的資料和圖片是本地學生比較關心的內容,教學方法也是平日教學的風格,娓娓道來。在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完成了教學任務,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這堂課雖然沒有大的高潮,但它符合藏族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民族地區來說,是一堂好課。在講法上,點到為止,淺顯易懂。把書中的基本問題講清,使學生對教材基本理解。可以這樣說,拉巴潘多老師的課做到了從實際出發,這在民族地區來講,也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當然,我們承認這堂課從技術層面來講與內地有差距。這與當地的教育水平是有關系的,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是相符的。但為了提高藏族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充分理解我黨的路線、方針和民族政策,我們建議拉巴潘多老師能夠更加熟練地掌握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運用多種方式和方法,突破傳統教學模式,設計更好的教學課件。同時,也建議拉巴潘多老師要充分吸納內地思想政治教師的優點和新的教學理念,取長補短,體現出民族教育的特點,使思想政治課活起來、新起來、趣起來。
《主觀必須符合客觀》教案 篇3
就整本教材來說,《主觀必須符合客觀》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第一單元第三節第一個框題的內容,是唯物主義最基本的內容之一,是在第一節和第二節所闡述的基本原理基礎上的總的方法論,而本節的第二個框題“了解國情立足國情”又是對“主觀必須符合客觀”的補充和深化。因此,本框題在整個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就本框內容來說,對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哲學常識中具有不容忽視的地位,是高考的必考內容之一。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學目標是多元化的。結合高二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第一,知識目標: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這樣一個線索來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解正確與錯誤的思想意識和行動的區別,要求學生能通過事例來理解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動正確與否。
第二,能力目標:通過理解“為什么要從實際出發”的三條道理,體會思維逐步上升進行抽象的過程,培養抽象思維的能力;通過了解什么是“正確或錯誤的思想意識和行動”,提高對比分析能力。
第三,情感價值觀目標:提高理解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自覺性。堅持與時俱進的思想來支持擁護黨的政策。
按照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實際情況,我歸納了以下重難點。
教學重點:1.從實際出發的含義。此概念是理解本節基本觀點的基礎,是學生能不能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基本前提。2.用哲學原理說明從實際出發的必要性。要讓同學們理解這三條道理是一個逐步上升,升華的結果。
教學難點:如何真正地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
學生們能不能把從實際出發落實到他的思想和行動中去,這點困難是極大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列舉實例,加深學生們的理解,同時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重新思考和審視問題,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及有效的突破重難點,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說教法:
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做到“四主”,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疑為主軸,動為主線,努力實現三維目標的統一,同時,要把道德教育和情感熏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1.我將使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利用生動的感性材料、故事等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自主探究,使抽象問題具體化、枯燥問題趣味化、深刻問題淺顯化。
2.堅持“材料—設疑—討論—歸納”的探究型和啟發式教學方法。結合案例,通過設疑,讓學生真正的去分析、判斷和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說學法:探究—發現—合作的學習模式。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思考、討論、比較、分析、釋疑,鼓勵學生發表自己見解和駁斥他人看法,達到深刻領會知識并靈活應用知識的目的。
下面就進入我們的說教學過程:
首先,情境導入。(3—4分鐘)
以學校附近遠近馳名的洋人街的發展開始導課。以前洋人街的所在地大多都屬農業用地,周邊的工業較少,由于受地理位置和經濟條件的影響,當地經濟發展緩慢。后來由美心集團根據該地臨江的優勢,抓住了人們對時尚、新奇、另類、前衛事物的期待,以及重慶缺少這樣一座充滿萬國風情但又折射出平民經濟的主題公園等實際情況,出資開發了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的洋人街,洋人街地區經濟迅速發展,當然也為彈子石南cbd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時,就由老師發問了,那么洋人街乃至整個彈子石的發展得益于什么呢?同學們展開討論,最后老師得出結論,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是遵循了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于客觀的原理。
由此,引入本課的教學:主觀必須符合客觀。
以學生能夠親身體會到的情景設疑,讓他們心里產生共鳴。既達到了導入新課,又能夠引起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他的學習興趣,當然也會為下面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講授新課:(31分鐘)在具體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注意重難點的突破。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教學的重點:
1.理解從實際出發的含義
要理解從實際出發的含義就先要正確的理解主觀與客觀的關系,提出什么是主觀,什么是客觀。例如最近的xx屆四中全會精神,去年頒布的有經濟憲法之稱的《反壟斷法》,面對金融危機,政府為了抗危機保增長提出的“四萬億”計劃等等,客觀即是意識以外的一切事物。根據前兩節內容的學習,我們認識到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實際上正確處理主觀與客觀的關系也是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最后就得出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含義: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出發點。值得注意的是:客觀實在與客觀存在的區別
在講解這一含義時,注重和前面知識的銜接,從實際出發是第一二節內容的方法論要求,通過復習演繹推理得出結論。在過程中適當的提出最新的方針政策,增強政治學科的時效性。
2.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必要性。即為什么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這里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支撐此觀點的世界觀依據,這一點是我需要補充講解的內容,書上并未直接提及,二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好處,即教材從三個方面對此進行了解釋,值得一提的是三層內容是逐次遞進、升華的過程。
a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世界觀依據是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即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b好處:
(1)堅持進入了我教學的第一層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本層內容較容易理解,人人都需要做到的起碼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材料—設疑—討論—歸納”的探究型和啟發式教學方法融入其中,以東漢名醫張仲景第一次臨床實踐不大成功的例子告訴我們,同樣患了感冒,由于發病過程中癥狀不同,用藥就要有所區別。張仲景沒有從兩個人不同的實際出發,缺乏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沒有對癥下藥,致使一個病人病情加重,犯了主觀主義錯誤。但是,張仲景到底不愧是名醫,它沒有止步就事論事,而是極善于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醫術水平。看來不管干什么事情,都必須從實際出發。設問討論,同學們還能舉出其他例子嗎?引導學生思考從自身的情況,制定適合的學習方案。作為老師,也應該做一個反省,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防止馬太效應,重視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了解學生,與大家交朋友。通過討論進行歸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教育,同時也借此機會表達對今后自己教學教學過程中應改進的地方。
(2)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也應從大的方面考慮,大政方針的制定也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此點理論水平較高,離同學生活遠,難理解,我會將史實進行對比,得出結論。
首先,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內曾出現過左傾和右傾的機會主義,使中國革命蒙受了重大損失。用舉例的方式講解左傾右傾的概念及其區別,從中總結出,盡管他們表現形式不同,但他們都是主觀認識脫離中國社會的實際,主觀沒有正確地反映客觀。
其次,用由一段其實強烈的排比句式,讓學生們回想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獲得的成就及遭遇的困難。六十年像長河,有緩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畫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樂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詩,有歡樂也有痛苦。從中得出結論:只有主觀符合客觀的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促進國家的發展。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團結和領導人們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進一步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確道路。因為它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同時具體分析什么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最后,再聯系近年來國家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例如家電下鄉政策、四萬億計劃等等。說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重要性。從實踐和理論的角度,一是“制定”路線,二是“執行”路線。力圖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思維和愛國主義情懷。
(3)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我們正確的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我會引導同學對前面所學進行總結升華,得出課本結論。因為這是高二學生第一次在課本中接受方法論部分,所以我會培養學生愛哲學的品質,引領學生走入哲理的殿堂,從而達到樂學,會學的境界。
“想問題”和“辦事情”即“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那么,從實際出發的哲學依據是什么?通過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推理,得出人們活動要處理客觀與主觀的關系,就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所以人們活動的過程就是客觀與主觀、物質與意識發生關系,相互作用的過程。這一部分的內容,同學通過閱讀將得到更深的理解。
接下來,進入我將節課的難點內容分析:
如何真正的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這部分我準備以講授的形式為主,同時結合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有趣的寓言故事。
分為三個層次:
1.堅持從實際出發,是要求從全面的實際出發,而不是個別的實際出發。這個知識點以盲人摸象的故事加以詮釋。再結合日常生活中,人們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錯誤加以講解。
2.堅持從實際出發,就是要從運動、變化的實際出發,而不是靜止僵化的看問題。以刻舟求劍的故事進行講解。
3.堅持從實際出發,就是要反對從主觀出發,特別是要反對主觀主義。強調主觀主義有兩種表現,舉例區別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和經驗主義。王明是中國革命史上有名的教條主義者。他在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和抗日戰爭初期犯的兩次錯誤,都是因為不懂得中國國情,照抄照搬共產國際的指示和蘇聯的經驗,犯了教條主義。用我自己為例,曾經聽別人說黑木耳粉或者苦瓜粉有減肥的效果,于是通過各種途徑買到,結果發現難以下咽,效果也幾乎沒有,來論證不要從經驗主義是錯誤的。
最后,就是畫龍點睛,
課堂小結(2分鐘)明確原理和方法論的應用,教會學生答題技巧
之后,就是鞏固練習(3分鐘)
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一份本學期政治學科的學習計劃。
板書設計(略)
《主觀必須符合客觀》教案 篇4
要說好課,就必須寫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 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師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下面說課稿頻道小編為大家推薦一篇高二政治《主觀必須符合客觀》說課稿范文,供大家參考。
尊敬的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框題是:主觀必須符合客觀
說教材
就整本教材來說,《主觀必須符合客觀》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第一單元第三節第一個框題的內容,是唯物主義最基本的內容之一,是在第一節和第二節所闡述的基本原理基礎上的總的方法論,而本節的第二個框題“了解國情立足國情”又是對“主觀必須符合客觀”的補充和深化。因此,本框題在整個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就本框內容來說,對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哲學常識中具有不容忽視的地位,是高考的必考內容之一。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學目標是多元化的。結合高二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第一, 知識目標: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這樣一個線索來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解正確與錯誤的思想意識和行動的區別,要求學生能通過事例來理解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動正確與否。
第二, 能力目標:通過理解“為什么要從實際出發”的三條道理,體會思維逐步上升進行抽象的過程,培養抽象思維的能力;通過了解什么是“正確或錯誤的思想意識和行動”,提高對比分析能力。
第三, 情感價值觀目標:提高理解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自覺性。堅持與時俱進的思想來支持擁護黨的政策。
按照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實際情況,我歸納了以下重難點。
教學重點:1.從實際出發的含義。此概念是理解本節基本觀點的基礎,是學生能不能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基本前提。 2.用哲學原理說明從實際出發的必要性。要讓同學們理解這三條道理是一個逐步上升,升華的結果。
教學難點:
如何真正地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
學生們能不能把從實際出發落實到他的思想和行動中去,這點困難是極大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列舉實例,加深學生們的理解,同時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重新思考和審視問題,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及有效的突破重難點,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說教法:
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做到“四主”,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疑為主軸,動為主線,努力實現三維目標的統一,同時,要把道德教育和情感熏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1.我將使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利用生動的感性材料、故事等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自主探究,使抽象問題具體化、枯燥問題趣味化、深刻問題淺顯化。
2.堅持“材料—設疑—討論—歸納”的探究型和啟發式教學方法。結合案例,通過設疑,讓學生真正的去分析、判斷和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
說學法:探究—發現—合作的學習模式。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思考、討論、比較、分析、釋疑,鼓勵學生發表自己見解和駁斥他人看法,達到深刻領會知識并靈活應用知識的目的。
下面就進入我們的說教學過程:
首先,情境導入。(3—4分鐘)
以學校附近遠近馳名的洋人街的發展開始導課。以前洋人街的所在地大多都屬農業用地,周邊的工業較少,由于受地理位置和經濟條件的影響,當地經濟發展緩慢。后來由美心集團根據該地臨江的優勢,抓住了人們對時尚、新奇、另類、前衛事物的期待,以及重慶缺少這樣一座充滿萬國風情但又折射出平民經濟的主題公園等實際情況,出資開發了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的洋人街,洋人街地區經濟迅速發展,當然也為彈子石南CBD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時,就由老師發問了,那么洋人街乃至整個彈子石的發展得益于什么呢?同學們展開討論,最后老師得出結論,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是遵循了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于客觀的原理。
由此,引入本課的教學:主觀必須符合客觀。
以學生能夠親身體會到的情景設疑,讓他們心里產生共鳴。既達到了導入新課,又能夠引起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他的學習興趣,當然也會為下面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講授新課:(31分鐘)在具體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注意重難點的突破。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教學的重點:
1.理解從實際出發的含義
要理解從實際出發的含義就先要正確的理解主觀與客觀的關系,提出什么是主觀,什么是客觀。例如最近的xx屆四中全會精神,去年頒布的有經濟憲法之稱的《反壟斷法》,面對金融危機,政府為了抗危機保增長提出的“四萬億”計劃等等,客觀即是意識以外的一切事物。根據前兩節內容的學習,我們認識到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實際上正確處理主觀與客觀的關系也是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最后就得出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含義: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出發點。值得注意的是:客觀實在與客觀存在的區別
在講解這一含義時,注重和前面知識的銜接,從實際出發是第一二節內容的方法論要求,通過復習演繹推理得出結論。在過程中適當的提出最新的方針政策,增強政治學科的時效性。
2.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必要性。即為什么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這里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支撐此觀點的世界觀依據,這一點是我需要補充講解的內容,書上并未直接提及,二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好處,即教材從三個方面對此進行了解釋,值得一提的是三層內容是逐次遞進、升華的過程。
A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世界觀依據是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即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B好處:
(1)堅持進入了我教學的第一層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本層內容較容易理解,人人都需要做到的起碼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材料—設疑—討論—歸納”的探究型和啟發式教學方法融入其中,以東漢名醫張仲景第一次臨床實踐不大成功的例子告訴我們,同樣患了感冒,由于發病過程中癥狀不同,用藥就要有所區別。張仲景沒有從兩個人不同的實際出發,缺乏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沒有對癥下藥,致使一個病人病情加重,犯了主觀主義錯誤。但是,張仲景到底不愧是名醫,它沒有止步就事論事,而是極善于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醫術水平。看來不管干什么事情,都必須從實際出發。設問討論,同學們還能舉出其他例子嗎?引導學生思考從自身的情況,制定適合的學習方案。作為老師,也應該做一個反省,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防止馬太效應,重視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了解學生,與大家交朋友。通過討論進行歸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教育,同時也借此機會表達對今后自己教學教學過程中應改進的地方。
(2)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也應從大的方面考慮,大政方針的制定也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此點理論水平較高,離同學生活遠,難理解,我會將史實進行對比,得出結論。
首先,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內曾出現過左傾和右傾的機會主義,使中國革命蒙受了重大損失。用舉例的方式講解左傾右傾的概念及其區別,從中總結出,盡管他們表現形式不同,但他們都是主觀認識脫離中國社會的實際,主觀沒有正確地反映客觀。
其次,用由一段其實強烈的排比句式,讓學生們回想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獲得的成就及遭遇的困難。六十年像長河,有緩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畫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樂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詩,有歡樂也有痛苦。從中得出結論:只有主觀符合客觀的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才能促進國家的發展。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團結和領導人們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進一步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確道路。因為它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同時具體分析什么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最后,再聯系近年來國家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例如家電下鄉政策、四萬億計劃等等。說明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重要性。從實踐和理論的角度,一是“制定”路線,二是“執行”路線。力圖培養學生的專業理論思維和愛國主義情懷。
(3)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我們正確的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我會引導同學對前面所學進行總結升華,得出課本結論。因為這是高二學生第一次在課本中接受方法論部分,所以我會培養學生愛哲學的品質,引領學生走入哲理的殿堂,從而達到樂學,會學的境界。
“想問題”和“辦事情”即“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 那么,從實際出發的哲學依據是什么? 通過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推理,得出人們活動要處理客觀與主觀的關系,就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所以人們活動的過程就是客觀與主觀、物質與意識間建立關系,相互作用的過程。 這一部分的內容,同學通過閱讀將得到更深的理解。
接下來,進入我將節課的難點內容分析:
如何真正的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這部分我準備以講授的形式為主,同時結合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有趣的寓言故事。
分為三個層次:
1.堅持從實際出發,是要求從全面的實際出發,而不是個別的實際出發。這個知識點以盲人摸象的故事加以詮釋。再結合日常生活中,人們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錯誤加以講解。
2.堅持從實際出發,就是要從運動、變化的實際出發,而不是靜止僵化的看問題。以刻舟求劍的故事進行講解。
3.堅持從實際出發,就是要反對從主觀出發,特別是要反對主觀主義。強調主觀主義有兩種表現,舉例區別教條主義(本本主義)和經驗主義。王明是中國革命史上有名的教條主義者。他在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和抗日戰爭初期犯的兩次錯誤,都是因為不懂得中國國情,照抄照搬共產國際的指示和蘇聯的經驗,犯了教條主義。用我自己為例,曾經聽別人說黑木耳粉或者苦瓜粉有減肥的效果,于是通過各種途徑買到,結果發現難以下咽,效果也幾乎沒有,來論證不要從經驗主義是錯誤的。
最后,就是畫龍點睛,
課堂小結(2分鐘)明確原理和方法論的應用,教會學生答題技巧
之后,就是鞏固練習(3分鐘)
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一份本學期政治學科的學習計劃。
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