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輪復習
(第22講 中國的農業)
[考綱要求]
中國主要農作物的分布。中國的畜牧業和水產業。
[知識講解]
南方的水稻栽培、黃河流域的谷子栽培世界最早。大豆的原產地、栽桑養蠶和栽培茶樹的故鄉。我國是生產糧食、棉花、油菜籽、豬牛羊肉最多的國家。耕地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22%。
1、我國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
(1)大部分在中低緯度,熱量條件優越。夏季全國普遍高溫,雨熱同期。
(2)水資源總量豐富,地區分布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多旱澇災害。
(3)山地多,耕地、林地面積小。
(4)歷史悠久,耕地質量好,后備資源不足(主要分布在黑龍江、新疆等地區)。
(5)生物資源品種豐富。
1、種植業
(1)種植業與自然條件
影響自然條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豐富、足夠的熱量、水分、光照等氣候條件。
分布:半濕潤和濕潤的平原地區。
秦嶺——淮河以北:旱地,農作物有小麥、棉花、花生、甜菜、華北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東北一年一熟。
秦嶺——淮河以南:水田,農作物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淮河以南一年兩熟、海南島一年三熟。
(2)糧食生產與多種經營
重要性:需要量大;人口增長快、耕地面積不斷減少,人均增長慢,人均量不多;自然災害頻繁。
提高糧食產量途徑:一是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是用科學方法種田,提高單產
和質量。
建立條件:自然條件優越、生產水平較高、便于統籌管理的地區。
好處:糧食生產專業化,可以大規模使用優良種子、先進種植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
主要基地:三江平原、江漢平原、江淮地區、珠江三角洲、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松嫩平原(四江三湖一成松)。
商品棉基地:江漢平原,長江下游濱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魯西北、豫北平原,黃淮平原,南疆等5大片。
油料基地:山東、河北——花生,長江流域——油菜(播種面積最大)。
糖料基地:甘蔗——中國臺灣、廣東、廣西、福建、四川、云南(生長期長,需水肥量大,喜高溫);甜菜——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喜溫涼,耐鹽堿干旱,生長期短)。
出口農業基地:太湖平原,閩南三角地區,珠江三角洲——花卉、蔬菜、水果等。
適應市場,發展多種經營:自然條件多種多樣,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需求多方面,提高農民收入。
2、林業、牧業和漁業
(1)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
作用:既有環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既提供木材,又提供多種多樣的經濟林產品。
現狀:世界上少林國家。天然林采伐過度,面積縮小。
措施:控制采伐量,加強營林、造林,建設速生豐產林,開展全民性義務植樹,生長量超過采伐量,世界上人工造林最顯著的國家。除營造用材林、薪炭林,大力發展經濟林。
林區: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是最大天然林區;西南橫斷山區是第二大天然林區;東南部的中國臺灣、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區是我國主要的經濟和人工林區。
(2)畜牧業
牧區畜牧業: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和青藏地區。四大牧區:內蒙古牧區(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牧區(細毛羊)、青海、西藏牧區(牦牛、藏綿羊、藏山羊)、寧夏(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