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和緩慢氧化
設問:誰能對火做一科學的解釋?
板書:第四節 燃燒和緩慢氧化
一、燃燒:
演示實驗:要求仔細觀察并思考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
討論:
1.為什么薄銅片上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白磷和銅片上紅磷沒有燃燒?
2.怎樣使銅片上紅磷燃燒?怎樣使熱水下白磷燃燒?
討論總結:銅片上白磷燃燒是達到著火的溫度而且又與空氣中氧氣接觸。銅片上紅磷不燃燒是沒達到燃燒的溫度。熱水下白磷不燃燒是沒與氧氣接觸。使二者燃燒,紅磷可加熱達到燃燒的溫度,而水下白磷燃燒需向水下通入氧氣。
小結:燃燒需要同時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一定的溫度,另一是要與氧氣接觸。
板書:燃燒的兩個條件:
1.可燃物要與氧氣接觸;
2.要使可燃物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這最低溫度叫著火點)
討論:了解燃燒的條件后,想想滅火可采取什么措施?其原理是什么?
回答:根據生活經驗馬上回答:水、沙、濕的被褥、二氧化碳都可以用來滅火。
原理是隔離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或降溫到著火點以下。
設問:炒菜時鍋里的油起火,滅火措施是端鍋、潑水、蓋鍋蓋、灑沙土哪項為最佳措施?為什么?
回答:端鍋危險,油比水輕,用水不能滅火;蓋鍋蓋灑沙土都可以滅火。蓋鍋蓋為最佳措施。
設問:如果酒精燈不慎碰倒,引起酒精在桌上燃燒,應如何滅火?
回答:酒精與水互溶不能用水沖,可用濕布蓋滅。
思考:滅火的"滅"是在火上有一橫,祖先造字的意圖是什么?(一橫就是要隔離火與空氣中氧氣的接觸。)
思考:
1.為什么碳、硫、磷在空氣中、純氧中分別燃燒時現象不同?
2.設問為什么刨花、小木塊比大木塊易燃燒?
討論小結:一是氧氣多少不同,二是可燃物的性質不同。
提問:同是木材,著火點不變,著火快慢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小而薄的物質與氧氣接觸面積大,所以燃燒的快而劇烈。
小結:
板書:二、燃燒的現象
1.可燃物不同性質不同,決定燃燒的現象不同。
2.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越大,燃燒越劇烈。
3.氧氣的濃度越大,燃燒越劇烈。
討論:50年代,廣東信宜縣鋸木廠,一位工人點火吸煙的剎時發生突如其來的大爆炸,造成了驚人的損失和死亡。請問鋸木廠、紡織廠、面粉廠、油庫、煙花爆竹廠、礦井、煤氣站等地為什么要嚴禁煙火?
小結:當空氣中混有一定濃度的可燃性氣體或大量的可燃性粉塵時,遇明火會在有限的空間迅速反應,體積急速膨脹會引起爆炸。
板書:4.爆炸:在有限空間內,由于急速燃燒放出大量能量,驟然產生大量氣體的現象。
投影:食物腐敗、酒與醋的釀造、堆放的秸稈、金屬的銹蝕圖像。
討論:易燃物堆放太多、太久由于與空氣中氧氣發生很慢的氧化反應,熱量不斷聚積又會發生什么現象呢?
回答:熱量聚積能使食物變質,易燃物可能會引起自發燃燒。
實驗:白磷的自燃
板書:三、緩慢氧化和自燃
1.緩慢氧化:不像燃燒那樣劇烈發光、發熱的氧化反應。
2.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
設問:燃燒、爆炸、緩慢氧化、自燃之間有什么區別與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