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第二輪文言文閱讀導練復習教案
【參考譯文】
陶元淳,字子師,江蘇常熟人。康熙年間被推薦參加博學鴻詞科的考試,因為疾病而沒能參加考試。康熙二十七年,考中進士,在朝廷策對中,他論述西北地區賦稅輕而徭役重,東南地區徭役與西北地區相同而賦稅較重,希望減免超出額度的糧稅,免除沒有益處的費用。閱卷者認為他的話很愚直,將他置于二甲中。康熙三十三年,(陶元淳)被任命為廣東昌化知縣,到官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厘定賦稅徭役,把各種實物田賦統一為交稻米,把應服的徭役均衡到田賦上。裁減、革除各種雜稅,百姓紛紛以努力耕作為業。昌化縣隸屬于瓊州,與黎族交界,過去設置土舍,限制黎人出入,官吏得以趁機做壞事,元淳到任后立即撤去土舍。
統一了測定物體輕重大小的器具,制定法令制度,黎人對此感覺很方便。城中居民,原來不滿百家,到此時戶口漸漸增多。元淳常常步行到鄉間,詳細詢問百姓疾苦,親切溫暖如一家人。
瓊州地處海外,軍中將領大多驕橫,崖州尤其嚴重。元淳曾經代理崖州事務,守備黃鎮中用酷刑殺人,游擊余虎卻放縱不管;而且貪婪,要求黎人進獻財物。陶元淳查訪到他們的罪狀,列成條款向上級報告。余虎私下用重金賄賂陶元淳被拒絕,就造謠誣告他。總督石琳下令瓊州總兵會同審訊陶元淳,元淳在申述的文書中說:“私人的揭發不應該交付審訊,守備的大臣不應侵犯地方官的職守,(你們這樣做)必將會壓制執法的正氣,讓辦事的人灰心。
我應當放棄官職來保全政體,而不能屈服于武臣,讓州縣蒙羞。”當初審訊這場官司時,黃鎮中命令甲士一百多人佩刀闖入崖州官署。元淳按著桌案怒叱道:“我奉命治理崖州事務,守備竟敢命令甲士劫持,這是藐視國法。”黃鎮中的氣焰被震懾下去,急忙命令甲士撤去,最終審判定罪,依法判處黃鎮中、余虎有罪。崖州人因此說:“崖州雖有余虎,卻敵不過陶公一怒。” 但總督最終因為元淳性情倔強,就以考查驗證不合實情為由將其治罪,恰逢大赦而被免罪。總督又想在對官員進行三年政績考核時趁機罷免他,巡撫蕭永藻剛被任命,說:“我剛上任,便彈劾正直的官吏,(將來)靠什么率領(管理)下屬呢?”替元淳在總督面前說話,總督才罷休。
元淳生活非常節儉,為官時每日只需供應一束韭菜。元淳喜歡接交讀書人,常常講學論道到深夜也不疲倦。元淳多次因病請求辭官而沒被允許,最終因積勞成疾而死在官任上。昌化規定的田地數目是四百多頃,但一半淪陷于海中,賦稅不到二千,而超額的田賦占到三分之一,百姓十分困窘。元淳對超過的田賦做了考核,多次向上級官吏請示,請求免除超額的田賦,但無人理會此事。乾隆三年,元淳的兒子陶正靖做了御史,上疏把這件事報告了朝廷,最終得到皇上旨意,免除了這些超額的田賦。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19分)
李稚廉,趙郡高邑人也。齊州刺史義深之弟。稚廉少而寡欲,為兒童時,初不從家人有所求請。家人嘗故以金寶授之,終不取,強付,輒擲之于地。州牧以其蒙稚而廉,故名曰稚廉。聰敏好學,年十五,頗尋覽五經章句。屬葛榮作亂,本郡紛擾,違難赴京。永安中,釋褐①奉朝請②。普泰初,開府記室、龍驤將軍、廣州征南府錄事參軍,不行。尋轉開府諮議參軍事、前將軍。天平中,高祖擢為泰州開府長史、平北將軍。稚廉緝③諧將士,軍民樂悅。高祖頻幸河東,大相嗟賞。轉為世宗驃騎府長史。詔以濟州控帶川陸,接對梁使,尤須得人,世宗薦之,除濟州儀同長史。又遷瀛州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