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五教案社會科學類文章閱讀
二是語境分析。首先要準確判斷句子在文中或語段中的位置,理清是否為起始句、收束句、過渡句、中心句、關鍵句等。其次要根據上下文的內容聯系來確定語句的基本內容或含義。同時還應抓住作者的基本行文思路,把握文章脈絡,從整體聯系中去理解文章語句的含義。
三是修辭分析。對運用修辭格的語句應從修辭本身的特點出發來分析理解,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關性,運用反問、反復的句子要分析表達的思想內容。
2.分析綜合(c)
①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對于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要注意下列方面:
一是分清要求類屬。對材料分類,標準不同,類屬不同;對材料整合,要求不同,類屬也不同。首先要認定篩選并整合的標準和要求,前提認定了,才能準確而迅速地進入解題的正軌。
二是緊扣語言環境。要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注意聯系作者的觀點和寫作意圖,在語境信息中篩選出重要信息。
三是辨明材料主次。既要避免遺漏主要的信息,又要避免夸大次要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文章常見的結構有并列式、對照式、層進式、總分式。并列式的幾個層次、段落之間的關系是平行的,沒有主次的。對照式是把兩種事物或意思加以對比,或者是用另一種事物或意思來烘托某一種事物或意思。層進式的各層次、段落之間是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的關系,各層次、段落前后順序有嚴格要求,不能隨意改動。總分式就是總說分說的關系,有先總說后分說、先分說后總說、先總說后分說再總說三種類型。
③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內容要點”又分為“顯形要點”和“隱形要點”。“顯形要點”是指在文章中有明顯語言標志的,如用“首先、其次、再次”等表序列的詞語,或某一段中并列于其他段落的中心句;“隱形要點”是指作者觀點并無語言標志,散見在文章各處的要點,要在文章各部分的字里行間去尋找并概括,從各種信息中揣摩作者意圖。具體地說就是:對具體的內容準確地加以概括,提煉出它的核心,這是一種抽象的概括能力;對抽象的內容加以闡發,使之具體化,即利用具體的材料或經驗作出解釋,這是一種形象發散思維能力;對含蓄的語句加以解釋即結合具體語境分析,揭示語句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義,這是一種綜合分析思維能力。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分析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最基本的方法是根據文體特點對文章內容作具體分析。如議論文要分析其論點和分論點,一般來說,這就是作者所要闡述的觀點;還要分析其論證材料,特別是正反的事實材料,其中往往蘊含著作者的感情傾向。
作者的觀點和態度,有的是直接表述出來的,有的則是分散在多處。對于前者,只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直接提取就行了;對于后者,需要在辨別和篩選后得出正確判斷,然后作出準確的概括。
⑤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像。
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和想像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理解文章的整體內容。首先應在整體閱讀的前提下,把握全文的基本思想傾向、觀點態度,篩選出文中的有關重要信息,注意不同觀點之間的區別及作者對它們的評論或看法。讀通了全文,掌握了主旨,做題才會準確。
二是抓住隱含信息。挖掘有關材料或信息中的隱含信息,是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或者是文中對某一方面的問題沒有明確的說法,或者是作者對問題的發展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題者對某一問題變換了一個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總結中臨時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觀點,或者是時間、地點等因素的變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