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九教案
如果在口語性較強的文章里硬要使用一些書面語就會影響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又如:
電影《林則徐》中寫林則徐召見外商,申明中國政府關于嚴禁販賣鴉片的命令,其中說到如有違令者,“船貨交公,人即正法”。有外商問:“什么叫‘正法’?”中國官員答:“正法就是殺頭。”
這一段,林則徐說的是法令,所以用的是莊嚴典雅的“正法”,官員是口頭對話,所以用了淺顯易懂的“殺頭”,和各自的語體都很協調
六、要學會面陳和轉述
當面陳述和請人轉述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要恰當運用。面陳,要根據雙方的關系,把陳述的內容講清就行,這種表達方式簡單一些。
請人代轉,涉及第三人,不僅敘述角度變了,時間、地點、稱代等因素也變了。這種表達方式復雜一些,必須考慮變化了的各因素的恰當表述
如:1999年5月28日《光明日報》2版簡訊《韜奮書店在京開業》中的一句話在轉述時稱代失誤:“據該店經理介紹,每日平均售書數千元左右,本店除零售外,還為讀者提供代購、代郵、代送、批發等項業務,兼辦作家簽名售書業務,每逢節日書店將實行書價優惠。”
據《現代漢語詞典》:“該”作指示詞講時,“指上文說過的人或事物”;“本”則有“自己方面的”這一義項。因此,句中的“該店”是用簡訊作者的口吻,“本店”則應是書店經理的口吻。又在為“經理介紹”后用的是逗號,且以后的話語沒有引號標示,這就表明后面的話語應是簡訊作者對經理的話的轉述,該用簡訊作者的口吻,即該用“該店”而不該用“本店”。如果不改動“本店”一詞,就應該用引號把經理的話標示出來,而不用轉述的口吻。但標號在口語中是難以“讀”出來的,所以此句最好還是以轉述的口吻,將“本店”改為“該店”,或者干脆刪去“本店”二字
巧解語句銜接題的九把鑰匙
“語句銜接題”是高考對“語言連貫”的一種常見考法。下面,我們結合近年高考試題,幫助考生找到解答此類題目的九把鑰匙,做起來就游刃有余了
一、句式一致
指在同一層次的表達中,根據其上句或下句的提示,利用結構上對稱性,力求表達形式(修辭手法)和語言結構(短語類型)一致。
例1:為加快傳播速度、增強時效性,①承載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②發行量得以逐步擴大、規模效益得以提高,本刊決定從XX年起改為半月刊
【分析】開頭的“加快傳播速度”與“增強時效性”都是動賓式,這樣,接下來的幾個句子的結構也該是動賓式,以保持前后句式的一致。因此,①可改為“加大承載容量、提升前沿性”,②可改為“逐步擴大發行量、提高規模效益”。
二、對象一致
指陳述對象或敘述角度的一致,幾個分句的敘述者必須互相兼顧,才能使上下文語意連貫,即前后語句的陳述對象(主語、敘述角度)要保持同一
例2:①遠處看,山頂上明顯地有座寶塔。可是,走近一看才發現,寶塔并不在山頂上。
②遠處看,寶塔明顯地坐落在山頂上。可是,走近一看才發現,寶塔并不在山頂上。
③他們在工廠里向工人學習排版、印刷、裝訂等技術活。他們過去不但沒有干過這些活,連見也沒見過。
④他們在工廠里向工人學習排版、印刷、裝訂等技術活。這些活他們過去不但沒有干過,連見也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