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語文一輪復習精品教案:中外戲劇
1.【梅花酒】一曲詞表達了漢元帝怎樣的情感?這首曲詞有何特點?
【答案】漢元帝送別王昭君時的淡淡依戀和悲涼。句短有力,一唱三嘆,重疊回環(huán),具有強烈的表達效果。
【解析】分析評價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及鑒賞文學作品中的寫作手法。
2.怎樣理解“看今日昭君出塞,幾時似蘇武還鄉(xiāng)”一句?
【答案】表達了漢元帝對王昭君出塞安危的擔憂之情及無可奈何的心態(tài)。
【解析】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注意語境義和引申義。
3.試析本劇中的王昭君形象。
【答案】忠貞為國、性格剛強的巾幗英雄。
【解析】考查分析概括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戲劇要注意從矛盾沖突中把握人物形象。
4.從末尾一段文字中分析番王性格特點。
【答案】寬宏大量,性情耿直。
【解析】考查分析概括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10.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題
《茶館》前后(節(jié)選)
①前輩作家大都在他們的青年時期達到了自己的寫作高峰。建國以后,前輩作家大都在盛年,或前點或后點都應是寫作的豐收時期。他們的創(chuàng)造活動,若從經歷的種種政治運動的精神看,可以說是從善如流。不過冷靜下來想,覺得他們后期的努力,極少超過前期的成就。
②老舍先生有個例外的壯舉,那是話劇劇本《茶館》。
③《茶館》是他個人漫長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高峰,也是五六十年代劇作界的高峰,是前輩作家少見的后期超過前期的高峰,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諸多藝術家通力合作,導演表演都上了高峰。這高峰那高峰,成了北京人藝的保留節(jié)目,老人藝的風格發(fā)揮極致的王牌劇目。因此,《茶館》的出現(xiàn),有好些個叫人思索的方面。
④比方說,這高峰那高峰的作品,卻是全世界只有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獨家演出。據說,也有別的劇院劇團想演來著,都沒有演成。那么這是“陽春白雪”了?可是北京人藝屢演不衰,不見得曲高和寡。
⑤隨著“文化大革命”的到來,這個戲當然是毒草。為資本家樹碑立傳也不夠了,是為封資修唱挽歌,向新社會反攻倒算。既是挽歌,結尾中撒紙錢又唱又跳的一場,就成了“要害”,蝎子尾巴,黃峰尾上針。主演王掌柜的于是之心中不安,“交待”問題道:《茶館》原來沒有這場戲,有回老舍向演員們征求意見,是于是之他提出來結尾禿了點兒,演到這里沒事兒不好演了,老舍這才想出了撒紙來的,不能全賴在人家身上。
⑥不久,老舍走進太平湖水中。傳說打撈的人說,在湖底立著。《茶館》也沒有了“票房價值”,也立在太平湖中了。
⑦其實,《茶館》第一次上演,正趕上大躍進,報上幾乎沒有捧場的文章。
⑧據說當年,有一天,北京人藝的幾位藝術家,在老舍那里看見一個本子。老舍把一些還沒有完成的東西與藝術家們商量。記得其中一場戲極好,希望老舍寫成一個萬里本。這就是《茶館》的第一幕。可是當年就傳出來一名話,確實有這么一句話,老舍聽了意見,說:“那就配合不上了。”
⑨五十年代的劇作,老舍在配合,配合婚姻法,配合選舉代表,他是要宣傳從“莫談國事”到“參政議政”的。若照藝術家們的說法寫下去,配合什么呢?
⑩現(xiàn)在看來,他那不少“配合上”的戲,都不能上演了,上演也沒有觀眾了。偏偏這個“配合不上”的,還在舞臺上放光彩。“那就配合不上了。”這句話提出的問題,是最有琢磨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