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語文一輪精品復習學案:小說
12、【試題答案】特點:采用白描手法,描寫了萬物復蘇、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作用:襯托羅永才漸趨溫暖的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轉變,推動小說情節發展。
【試題考點】本題考查“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評價鑒賞)
【試題解析】要概括景物特點,關鍵在于看描寫什么景物對象或其哪個一側面,其次看這些景物的共同特征,特別注意動詞和形容詞,然后再歸納。文中劃線句中,那山是春時的;那春陽是暖融融的;那枯草是冒出青春的芽子的;并且那芽子是鮮活的,是有生命張力的。所以這些景物共同的特征是有生機,有活力,生機盎然。
景物的作用主要考慮景物對情節的作用,對人物的心理作用,對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對小說主題的作用等方面。文中景物對情節的作用是該景為下面羅永才心理變化提供動力,生機勃勃的景物喚醒了羅永才的生命意識,對情節發展起推動作用,對人物的作用是一方面烘托了羅永才此時的頗不寧靜的心理,另一方面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讓他有所啟發,對羅永才后來的心理轉化起關鍵作用。對主題方面的作用主要暗示了生命有厚味,生活有春意;人要達觀的看待世事,要樂觀的看待生活。
13、【試題答案】
示例:(1)碑 理由:①“碑”是貫穿情節始終的線索;②“碑”“洗碑”暗示了羅永才的心理及其轉化(“悲”到“洗悲”)過程。(2)王石匠 理由:①小說主要人物之一;②王石匠形象的塑造體現作者的創作意圖。(3)轉變 理由:①羅永才的心理轉變是故事的主要內容;②以羅永才轉變來表現小說的主旨。
【試題考點】
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的結構,概括作品的主題”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分析綜合)
【試題解析】
題目可以從情節內容的角度擬,或能概括全部情節,或能點出核心的部分情節:可以從人的角度擬,或是主要人物,或點明主次人物關系;可以從物的角度擬,常常是文中反復出現的物是標題;可以從表現的主題的角度擬,或直接就是主題,或含蓄表現主題,可以以故事發生的時間為題;可以以故事發生的地點為題;可以以人物的情感為題;還可以綜合上述信息,使用修辭取有文采的題或幽默的題。如本題根據情節取題,本文的情節包括訂碑-看碑-運碑-立碑,這幾個過程可以使用“洗碑”概括,也可以用“碑”一詞,該詞是情節的線索,又能對讀者強烈地提示文章的情節及核心情節內容。可以從人物角度取題,如從王石匠角度取“淡定的洗碑人”,該詞從說人物的角度提示情節,并暗示小說主題。可以從主題角度取題,如“洗碑之悟”,若用“碑”也有象征義,暗示碑的紀念之意,對人的警醒教育作用。
14、【試題答案】
示例一:這篇小說從題材來看,敘述的是平常人的尋常事,但體現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關懷。作者將目光投向普通人,顯示了對底層人物命運的關注;用暖筆、亮筆來寫人生的痛苦,看似沉重,實則蘊含著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引導人們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艱難。
示例二:這是一篇意蘊豐富的小說,羅永才最終擺脫喪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響以及大自然的啟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堅忍,分別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擔當,他們的生活態度深深地感染了羅永才,從而使得他發現了春回大地的可愛,人間生活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