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語文一輪精品復習學案:小說
四、文學常識
1、《水滸》是一部描寫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的著名長篇古典小說。這部章回體小說是在《宣和遺事》、民間故事及話本的基礎上,經過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進行再創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統治者昏聵淫逸,外族入侵,加之連年自然災害,民不聊生,正如書中所寫的:“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家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見《水滸》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接連地爆發。《水滸》生動地描寫了一支以宋江為首的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軍誕生、發展、失敗的全部歷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會根源以及起義終于演為悲劇的歷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階級的黑暗統治,歌頌了農民階級的革命斗爭,塑造了一個個為人民喜愛的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英雄人物。也可以說《水滸》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優秀長篇小說。
《水滸》中英雄人物斗爭的故事,一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有的至今還展現在舞臺上,如“三打祝家莊”、“武松打虎”、“李逵下山”、“林沖發配”等等。林沖是《水滸》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個美滿的小家庭。他對封建統治階級抱有幻想,本無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兒子高衙內蓄意霸占林沖的妻子,雖多次調戲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權勢指使他的狗腿子陸謙(陸虞候)、富安等人設下毒計,誣陷林沖手執利刃故入軍機重地白虎節堂,圖謀行刺,把他送交開封府發落。開封府尹明知林沖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勢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滄州。高俅又令陸謙買通押差,要在赴滄州途中的野豬林害死林沖,幸被魯智深救了。林沖和魯智深分手后路過柴進莊院,受到殷勤接待;柴進又寫信給滄州官府托請照顧林沖。林沖到了滄州牢營,由于送了銀子給差撥、管營,又有柴進薦書,不僅免了一百殺威棒,還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課文節選的內容由此開始),陸謙、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蹤來到滄州,與差撥、管營合謀,必欲置林沖于死地。林沖被殘酷的現實步步緊逼,雖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終于殺死仇敵,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為宋江起義軍中著名的首領之一。
林沖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義。《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節選自《水滸》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體地向我們展示了在封建統治者一逼、再逼、逼得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林沖終于由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殺仇敵,施耐庵的生平事跡不詳,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紀20年代以來,江蘇興化地區陸續發現一些有關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傳》等。《墓志》說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曾中進士,在錢塘(今浙江杭州)做過兩年官,與當道不合,棄官回鄉,從事著述。由于材料相互矛盾之處不少,這些材料的真偽問題學術界一直未有定論。
《水滸傳》有多種版本,現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還有清代金圣嘆評點的70回本。
2、沈從文先生(1902~1988),現代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學者。原名沈岳煥,筆名小兵、懋琳、休蕓蕓等。湖南鳳凰(今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 1926年出版第一本創作集《鴨子》,有7o余種作品集,被人稱為多產作家。主要代表作有: 短篇小說《丈夫》、《貴生》、《三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以反映湘西下層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他的創作表現手法不拘一格,文體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嘗試各種體式和結構進行創作,成為現代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文體作家”。在文學態度上,沈從文先生一直堅持自由主義立場,堅持文學要超越政治和商業的影響。 1948年沈從文先生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猛烈批判,郭沫若斥責沈從文先生:“一直是有意識的作為反動派而活動著”。下半生從事文物、工藝美術圖案及物質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調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研究員,致力于中國古代服飾及其他史學領域的研究。于1980年應邀赴美國講學,并進入諾貝爾文學獎的終審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