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二輪復習跟蹤測試:文言文閱讀
b.秉盡心邊計,不恤嫌怨 恤:憐憫。
c.廣訐秉自解 訐:攻擊。
d.厘諸弊政 厘:改正。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歸田于民,而請罷科索 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b.軍以有妻者為有家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c.方秉之被劾也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d.因具疏引咎,略不自辯 因擊沛公于坐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李秉“盡心邊計”的一項是
①秉往視,歸田于民,而請罷科索
②景泰二年命佐侍郎劉璉督餉宣府,發璉侵牟狀
③朝廷遣官市牛萬五千給屯卒,人予直,市谷種
④秉廣行招徠,復業者奏給月廩
⑤軍家為寇所殺掠無依者,官為養贍,或資遣還鄉
⑥第毋令入獄,入則秉必不出,恐傷國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項是
a.李秉剛正不阿,不計個人得失,敢于揭發侍郎劉璉侵害屯卒利益的罪狀,雖因此而遭誣陷,但仍繼續彈劾總兵紀廣。
b.李秉少年時學習刻苦,中進士后受到皇帝重用,在擔任戶部主事時,他把被豪強侵占的屯田歸還給老百姓,贏得了邊民的信賴。
c.李秉對屯墾戍邊工作盡心盡力,他鼓勵屯作,使府庫充裕;整飭邊備,革除弊政,所上 奏百余章建議,人多得到皇帝批準而施行。
d.李秉在擔任吏部尚書時,銳意整頓吏治,罷汰庸劣,因而得罪眾臣,遭到他們的怨恨誹謗,皇帝認為他有負使命,將他革職。
十六.閱讀下文,完成11~15題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于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以此三世顯名于諸侯。
越石父賢,在縲紲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懼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屈于不知己者。方吾在縲紲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悟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紲之中。”晏子于是延入為上客。
晏子為齊相,出,其御者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抑損,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