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級高考語文小練習(基礎知識+詩詞鑒賞,共30套)
2.b(a陷阱 c美輪美奐 d時不再來)
3.b(可根據“憂國傷時”一語的提示,這正符合杜甫的抱負。而孟浩然寫的是想得到張丞相賞識和錄用的干謁詩。因此二詩創作的意境同中有異。“遽然”意為突然;“貿然”是指輕率、不加考慮地,從語境看是強調“推斷詞義”要“深思熟慮”,應為“貿然”。“毋庸置疑”是“用不著懷疑”,而“無可辯駁”指“不可爭辯反駁”,兩詞雖然都起對被陳述對象加以強調的作用。但前者強調的程度更深。)
4.d(a中“如果”位置錯了,應放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前;b項“不適當地”有歧義;c項在“比賽”前缺少“對”)
5.(1)清澈。喜清厭濁(喜歡清新的大自然,厭惡混濁的帝京,或答出清寂之中又含空悲孤寂)的情懷。 (2)運用比喻手法來正面描寫清溪的清澈。詩人以“明鏡”比喻清溪,把兩岸的群山比作“屏風”,人在岸上行走,鳥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給人形象生動、身入其境之感。
二十二
1.b(a yà/zhá guòn/guān dāng/dāng b gòng/gòng zài/zài páo/páo
c xiù/sù píng/píng qū/qǔ d gōu/gòu xiù/chòu jiáo/jiáo)
2.c(貫注,指精神、精力集中或語氣、語意連貫;灌注、繞進、注入。溝通,使雙方能通連,如溝通思想、溝通文化、溝通南北;勾通,暗中勾接,暗中串通,貶義。況且,連詞,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含有“而且”意味;何況,連詞,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3.d(a舉足輕重,形容所處地位十分重要,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全局,改為“無足輕重”。b投鼠忌器,比喻想打擊壞人而又有所顧及,不合語境。c今非昔比,是說今盛昔衰,與句意不符,可用“今不如昔”。d甚囂塵上,形容對傳聞之事議論紛紛,現多指反動言論十分囂張。運用正確。)
4.d(a成份殘缺,缺少介詞賓語,應在“學習和使用”后加上“的現象”。b搭配不當,“人口”和“改善”不搭配,在“人口”后加“的增加”。c歧義,“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有歧義)。
5.(1)這首詞塑造了一個遠離塵世、獨釣寒江的漁父形象。借這個形象表達了詞人堅決放棄官場生活的心志及處于恬淡自適的慣常生活狀態的安然心態。(如答“孤獨感”酌情給分) (2)下片寫景動靜結合、以靜顯動、以動襯靜。新月當空,釣絲不動,水平如鏡,上下天光,表里澄徹。作者用洗煉的筆墨勾勒出一幅清雅的圖畫。“釣絲閑”、“上下是新月”,寫水靜,空靜,一切皆靜的周圍環境。而這幅靜態的畫面上,作者最后加上奇妙的一筆——一只縹緲的孤鴻,明滅于遠空,好是靜的背景上的一個動點。(答為“寫實與象征手法結合,那風平浪靜的江景,是反映詞人‘澄懷’的,‘孤鴻’,是一個自由出沒于江上的幽人的寫照,意境完整高遠而又空靈”也給全分)
二十三
1.d.[a項中“頤”應讀yí,其余都讀yì。b項中“血”應讀xuè,其余都讀xué。c項中“埠”應讀bù,其余都讀fù。d項都讀chéng。]
2.a.[“侵蝕”,(不良思想)由外至內逐漸侵入使變壞;“腐蝕”,比喻壞的思想、環境使人腐化、墮落,強調的是“使內部腐化變質”,程度比“侵蝕”重。“媒體”,指交流、傳播信息的工具;“媒介”使雙方(人或事物)發生關系的人或事物。“沉溺”,像淹沒于水中一樣,癡迷于某事,陷入進去難以自拔;“沉迷”,程度較深地迷戀,可指好,也可指不好的。結合相關語境,即可作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