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第二復習文言文考點專題教案
自從官渡之戰兵敗后,袁紹便發病不起。建安七年,在憂郁中死去。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22分) 張鑒,字德明,瀛州團練使藏英之孫。父裔,以蔭補供奉官。鑒本將家,幼能嗜學,入衛州霖落山肄業,凡十余年。太平興國三年,擢進士第。升朝,為太子右贊善大夫、知婺州,就遷著作郎。還,拜監察御史。奉詔決獄江左,頗雪冤滯。歷殿中侍御史。王明、李惟清薦其能,用為江南轉運使。本部有大姓為民患者,鑒以名聞。太宗盡令部送魁首及妻子赴闕,以三班職名羈縻之,江左震肅。淳化中,盜起西蜀,王繼恩討平之,而御軍無政,其下恃功暴橫。益州張詠密奏,請命近臣分屯師旅,即遣鑒與西京作坊使馮守規偕往。召對后苑門,面授方略。鑒曰:“益部新復,軍旅不和,若聞使命驟至,易其戎伍,慮或猜懼,變生不測。請假臣安撫之名。”太宗稱善。鑒至蜀,繼恩猶偃蹇①,不意朝廷聞其縱肆。鑒之行,付以空名宣頭及廷臣數人,鑒與詠即遣部戍卒出境,繼恩麾下使臣亦多遣東還,督繼恩輩分路討捕殘寇,而鑒等招輯反側。事平歸朝,未至,拜左諫議大夫、戶部使。會五路進兵討西夏,令鑒乘傳往環州,與李繼隆議護送芻糧入靈州。及還,上疏曰:“關輔之民,數年以來,并有科役,畜產蕩盡,室廬頓空。加以浦洛之行,曾經剽劫。原州之役,又致遷延。非獨令之弗從,實緣力所不逮。況復本戶稅租,互遣他州送納,往返千里,費耗十倍。今若復有差率,益流致亡,縱令驅迫,必恐撓潰。愿陛下特垂詔旨,無使重勞,因茲首春,俾務東作。事當深慮,理要預防。若待川決而后防,火熾而方戢,則焚溺之患深矣,雖欲拯救,其可得乎?” 尋詔鑒專督軍糧,以軍興法從事,饋運頗集。咸平初,改工部侍郎、出知廣州。居二年,民條其政績,上請刻石。初,鑒在南海,李夷庚為通判,謝德權為巡檢,皆與之不協。二人密言鑒以貲付海賈,往來貿市,故徙小郡。至是,鑒自陳有親故謫瓊州,每以奉米附商舶寄贍之,又言夷庚、德權憸人貪兇之狀,上意稍釋。召還,以疾徙知相州。有芝草生于監牧之室,鑒表其祥異,以為河朔弭兵款附②之兆。優詔答之。景德初,卒,年五十八。 (選自《宋史·張鑒傳》,有刪節) 【注】①偃蹇:高傲。②款附:歸附。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奉詔決獄江左,頗雪冤滯 滯:積壓的 b.不意朝廷聞其縱肆 意:懷疑 c.民條其政績,上請刻石 條:分條列舉 d.鑒表其祥異 表:上奏 【解析】 b 意:以……為意、把……放在心上。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本部有大姓為民患者 a.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實緣力所不逮 b.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謝罪 若聞使命驟至,易其戎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