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語文一輪精品復習學案:自然科學論文
這種“詞匯”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歸根說來,它們是從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在長期建筑活動的實踐中所累積的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經過千百年的考驗,而普遍地受到承認而遵守的規則和慣例。它是智慧的結晶,是勞動和創造成果的總結。它不是一人一時的創作,它是整個民族和地方的物質和精神條件下的產物。
———《中國建筑的特征》
8.中國建筑的“文法”是什么?請用一個單句表述出來。
9.“中國建筑的‘詞匯’”,其中的“詞匯”是什么意思?
10. 在行文過程中談“詩、詞、歌、賦、論著、散文、小說”“ 大文章”“ 小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起了什么作用?
(二)
不管怎么說,這些東西還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獨行的螞蟻,不能設想它頭腦里想著很多。當然,就那么幾個神經元,讓幾根纖維串在一塊兒,想來連有什么頭腦也談不上,更不會有什么思想了。它不過是一段長著腿的神經節而已。四只或十只螞蟻湊到一起,圍繞著路上的一頭死蛾,看起來就有點意思了。它們這兒觸觸,那兒推推,慢慢地把這塊食物向蟻丘移去。但這似乎還是瞎貓撞著死老鼠的事。只有當你觀看聚在蟻丘邊的、黑鴉鴉蓋過地皮的數千螞蟻的密集群體時,你才看見那整個活物。這時,你看到它思考、籌劃、謀算。這是智慧,是某種活的計算機,那些爬來爬去的小東西就是它的心智。
建造蟻丘的時候,有時需要一批一定規格的細枝,這時,所有成員立刻都著魔般搜尋起正合規格的細枝;后來,外墻的建筑就要完成,要蓋頂,細枝的規格要改變,于是,好像從電話里接到了新的命令,所有的工蟻又轉而尋找新型號的細枝。如果你破壞了蟻丘某一部分的結構,數百只螞蟻會過來掀動那一部分,移動它,直到恢復原來的樣子。當它們覺察到遠方的食物時,于是,長長的隊伍象觸角一樣伸出來,越過平地,翻過高墻,繞過巨石,去把食物搬回來。
———《作為生物的社會》
11.第一段劃線的句子是怎樣強調螞蟻結構的簡單的?
12.“某種活的計算機”在這段話中的含義是什么?數百螞蟻將被破壞的蟻丘修復為原樣,這一材料為了說明什么?
(三)
古羅馬歷,一年月亮繞十個圈;
當時把這個數奉為至尊至上,
或者因為我們習慣了用手指來計數,
或者因為婦人懷胎十個月方才分娩,
再不然,就因為數字增到了十,
便回過頭來,從一開始循環。
———奧維德(ovid),《歲時記》(fasti),第三卷。
人類在進化的蒙昧時期,就已經具有一種才能,這種才能,因為沒有更恰當的名字,我姑且叫它為數覺。由于人有了這種才能,當在一個小的集合里邊,增加或者減去一樣東西的時候,盡管他未曾直接知道增減,他也能夠辨認到其中有所變化。
數覺和計數不能混為一談。計數似乎是很晚以后才有的一種收獲,由后文可以知道,它牽涉到一種頗為復雜的心理過程。就我們所知,計數是一種人類獨具的特性;另一方面,有若干種動物看來也具有一種和我們相類似的原始數覺。至少,有權威的關于動物行為的觀測家持有這種主張,而且有很多實例支持這種理論。
例如,許多鳥類是具有這種數覺的。鳥巢里若是有四個卵,那么可以安然拿去一個;但是如果拿掉兩個,這鳥通常就要逃走了。鳥會用某種奇怪的方法來辨別二和三。但是這種才能不僅限于鳥類。實際上,我們所知道的最驚人的例子要算叫做“獨居蜂”(solita-ry wasp)的昆蟲。這種母蜂在每個巢里下一個卵,并且在巢里面預先儲藏了一批活的尺蠖,作為幼蟲孵化后的食料。使人吃驚的是,各類獨居蜂每巢里所放的尺蠖數目都是一定的:有些類放5條,有些放12條,多的甚至于有24條的。最特別的是一種叫做蜾蠃(eumenus)的蜂,這種蜂雄的比雌的小得多。母蜂能用神秘的方法辨別孵化出來的幼蟲是雄的還是雌的,并且據此相應地分配食品的數量;它并不去改變捕獲物的大小和種類,只給雄卵儲存5條尺蠖,給雌卵儲存1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