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語文一輪精品復習學案:自然科學論文
(3)這篇講演在語言上具有怎樣的特點?
講演是面對面的交流,這種交流又是單向度的,如果不注意講演的語言藝術(shù),就達不到最佳的表達效果。這篇講演,除了推理嚴謹外,語言幽默也是其突出的特點。幽默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更具有親和力,使所闡發(fā)的事理更容易為聽眾接受。如,談到輪賭盤的旋轉(zhuǎn)具有混沌性質(zhì),作者說即使是物理學家也不能計算出它“出來的數(shù)字,否則的話,物理學家就會在賭場發(fā)財”,這就生動地說明了什么是混沌現(xiàn)象;如,文章最后一句話:“所以我正是繼承那些巫師或預言者的良好傳統(tǒng),兩方下賭注,以保萬無一失。”兼有諷刺與幽默,表達了對宇宙未來命運判斷的審慎態(tài)度。
三、 高考備考
“能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是《高考語文考試說明》中對現(xiàn)代文閱讀的基本要求。近十年的高考在這一板塊的命題是相對比較穩(wěn)定的,表現(xiàn)為“自然科學類文章+社會科學類文章(或文學作品)”的模式。盡管高考命題對這一模式可能會進行改革,“自然科學類文章(或社會科學類文章)+文學作品”將是今后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命題的趨勢,但只要“能閱讀一般自然科學類文章”這一基本要求不變,自然科學類文章閱讀的復習就仍是我們語文備考的重中之重。
但據(jù)近幾年高考復習的效果看,考生們對自然科學類文章閱讀題的解答呈現(xiàn)出兩極對立的態(tài)勢:一方是部分學生可以輕而易舉的得滿分,一方是部分學生始終不得要領(lǐng),茫茫然不知所措。這種情況就表明,自然科學類文章閱讀是高考復習的“軟肋”,只要復習得當,便能收到相當好的效果。
下面就談談對自然科學類文章復習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高中生對自然科學類文章閱讀障礙原因剖析
造成閱讀障礙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是背景知識單薄。自然科學類文章一般不外乎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等內(nèi)容,但高中生在這些方面掌握的只是來自課本的最為基礎的知識,而就是這些少得可憐的知識,有不少是陳舊、過時的理論觀點。以這樣的僅有的且有過時嫌疑的知識為背景來理解當前最新最前沿的自然科學內(nèi)容,其結(jié)果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是邏輯學知識缺乏。自然科學類文章具有準確、嚴謹?shù)奶攸c,其中有許多嚴密的邏輯推理,而命題者也很喜歡從形式邏輯方面入手,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似是而非的轉(zhuǎn)換。學生由于缺乏必要的邏輯學的專門知識,在概念、判斷、推理等方面就失去了駕馭能力,茫然不知所措了。
第三是心理障礙。由于知識準備的不足,使得學生在閱讀自然科學類文章時,對新知識新內(nèi)容一無所知,難以理解,形成心理恐懼。而在解答時又無法明辨是非,無從下手,喪失了最根本的信心。這樣就造成了學生閱讀自然科學類文章時的心理障礙。這心理障礙又反過來使學生在閱讀時缺乏興趣和信心,最終自暴自棄,敷衍了事。
二、自然科學類文章閱讀復習的幾點做法
1. 明確“從語言角度讀自然科學類文章”的指導思想。
國家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人張偉明在《XX年語文科〈考試說明〉修訂的幾點說明》中講:“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把閱讀分為三種,一種是閱讀文學作品,有娛樂、鑒賞和陶冶情操的目的;一種是以學習知識為主的閱讀,目的在于學習知識,獲取信息;一種是研究性閱讀,比如文藝評論,學術(shù)研究等等。第三種主要是學者們閱讀的方式,不是青年學生主攻的方向,高考中不涉及。”高中生閱讀自然科學類文章顯然是不同于專家學者的研究性閱讀,而只是一種以獲取信息為目的的閱讀。信息的載體是語言。所以,只要把握好語言,就可以幫助我們把握信息了。至于這信息本身具有怎樣的尖端性和艱深性,就不是我們閱讀理解的任務了。我想,這也應該是高考考查的初衷吧。進入高三復習,師生都應該明確這一指導思想,即自然科學類文章閱讀不過是高考考查語言能力(獲取信息能力)的手段之一。我們只要從語言角度去閱讀,體現(xiàn)出自己應有的能力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