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誤用典型例句詳解(二)
197.山上的石頭奇形怪狀,有的像猴子嬉戲,有的像雙龍銜珠,有的似蓮花盛開……真是巧奪天工。(巧奪天工,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石頭是天然之物,不能說巧奪天工。)
桂林的山水,黃山的松,真是巧奪天工。(句中“巧奪天工”,意為“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黃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198.葉圣陶先生說,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這次去蘇州游覽了幾個園林,果然覺得名正言順。(名正言順,名義正當,道理也講通。后指做事理由正當而充分,含有理直氣壯的意思。句中誤解為說法與實際情況相符。)
199.就在公安部門準備收網時,這幫家伙為虎作倀,毫不收斂,在他們的罪行簿上又添新筆。(倀;古時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變成倀鬼,專門引誘來給虎吃。比喻給壞人做幫兇。句中“這幫家伙”就是行兇作惡的壞人,不是幫兇。)
200.除了銀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里還有無數的星辰,真是不勝枚舉。(枚:個。不勝枚舉,形容同一類的人或事物很多,不能一個個地列舉出來。星辰“無數”,不同于“為數多”,“不勝枚舉”不足以表示“無數”。)
201.我們時常留心書店里有關市場經濟理論的新書預告,卻視而不見這方面書籍的出版。(視而不見,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形容不關心,不注意。句中誤解為“沒有”。)
203.歌詠比賽成績公布,張莉聽到自己慘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頂,站在那里憋了半天氣。(醍醐:純酥油,由牛乳提煉;灌:澆;頂:頭頂。醍醐灌頂,佛教用以比喻灌輸智慧,使人得到啟發和徹悟。也比喻感到清涼舒適。)
204.這次錯誤雖然不很嚴重,但如果認為它不足為訓,不引以為戒,以后就會吃大虧的。(訓:法則。不足為訓,不值得作為遵循或仿效的法則。“錯誤”不可能成為“法則”。句中把“訓”誤解為“教訓”。)
205.告別時,他非要送我幾件高檔衣料不可,真是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大方之家,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見識廣博或學有專長的人。句中把“大方”誤解為不吝嗇。)
206.那是一張兩人的合影,左邊是一位英俊的解放軍戰士,右邊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學子。(莘莘:眾多的樣子。莘莘學子,眾多的學子,不能用“一位”修飾。)
大家齊聚一堂,歡迎這位從海外歸來的莘莘學子。(句中“莘莘學子”,指眾多的學生。而“這位”并不等于“眾多”學子。)
207.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里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空巷:指街、巷的居民都走出來了。萬人空巷,形容盛大集會或新奇事物哄動一時的熱鬧情景。)
一過春節,村里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個村莊只落得萬人空巷,好不清冷。(句中“萬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塊,形容人多,場面熱烈”。)
208.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于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栗:栗子。寓言《猴子和貓》里說:猴子騙貓給它取出火中的栗子,結果貓不但沒吃著,反倒把腳上的毛燒掉了。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風險,吃了苦頭,卻沒有撈到好處。)
209.我本來就對那里的情況不熟悉,你卻硬要派我去,這不是差強人意嗎?(差:稍微,比較;強:振奮。差強人意,原意為還算能振奮人的意志,現在表示大體上還能夠使人滿意。可改為“強人所難”。強人所難:勉強別人做為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