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成語運用的正誤
【考點分析】
成語運用題在中考中屬常考題,一般采用選擇辨析題型。命題點往往落在成語使用不當的四個方面:對象搞錯、望文生義、語境不合、褒貶失當。
要答這類題目,首先要重視平時的積累,對課文或課外讀物中出現的成語要讀得準確,寫得無誤,用得自如。其次要能從成語的感情色彩、適用對象范圍等角度從整體上準確把握成語的意義,防止一知半解,望文生義。
【解題指導】
中考對正確使用成語的考查,已經不再是對語言靜態的分析,而是提供語境,讓考生加以辨析。因此,辨析成語使用,除了對成語本身的含義、功能等把握外,還需在語境中準確解讀與把握。具體來說要做到 “四審視”:
一、審視成語的感情色彩與所處的語境色彩是否相融。
成語的感情色彩可謂褒貶分明,我們在運用時,要因目的、場合、對象的不同而異,用于贊揚、夸獎的使用褒義成語,用于貶斥、批評的使用貶義成語。否則,成語運用就不恰當了。如:
1.這部著作是他長期工作經驗的總結,是他經過反復修改后處心積慮寫出來的。
“處心積慮”指存心已久,費盡心機,是個貶義詞,例1把它用在“著作”的寫作者身上,顯然犯了“貶詞褒用”的錯誤。
二、審視成語適用的對象、范圍與句意表述的對象、范圍是否吻合。
成語有一定的使用范圍,有些成語的誤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圍的大小;有些成語只適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適用對象,就會出現毛病。如:
2.黃山的石、霧、松是大自然的造化,無不巧奪天工。
“巧奪天工”意思是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其適用對象是人造的東西,這里用夾描述“石、霧、松”,是不適宜的。
三、審視成語的意義與句所要表達的意義是否一致。
有些成語,由于不了解成語的準確意思,容易因斷章取義或望文生義而誤用,使之與整個句子的意思不一致。如:
3.我們倆分別將近三年,想不到在這里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的意思是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該句在使用中,只斷取了“相逢”的意思,卻拋棄了“不相識的人”之義,這與句意是不一致的。
四、審視成語語義是否包含句子中某些詞語的意義。
有些句子中已含有某個成語的部分意思的詞語,再用該成語就會造成重復羅嗦的的毛病。如:
4.看到他這種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國記者忍俊不禁撲哧一聲笑起來。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撲哧一聲笑起來”與“忍俊”的意思一樣,因而造成重復,可刪去“撲哧一聲笑起來”,句子才簡明。
【典型試題分析】
例1: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這個建筑工地管理混亂,建筑材料隨意堆放,錯落有致,被責令限期整改。
B、學院團委組織志愿者利用暑假到西部支教,同學們紛紛響應,無獨有偶,她也報了名。
C、新出版的百科全書匯集了各學科的名詞術語,分條編排,詳加解說,內容豐富,包羅萬象。
D、多年前,媽媽為她織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現在她都沒舍得穿一次,真可謂敝帚自珍哪!
解析:做選擇題首先要看清題目要求,是選擇正確的還是有誤的、恰當的還是不恰當的;然后結合語境辨析成語運用得正確與否。題目所給四個句子中,A項中的“錯落有致”是形容事物的布局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是褒義詞,犯了褒詞貶用的錯誤;B項中的“無獨有偶”的意思是“不只一個,竟然還有配對的”,這顯然不符合語境。D項中的“敝帚自珍”是比喻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很珍惜,而“漂亮的毛衣”不是“敝帚”,成語適用的對象錯了。正確答案是C。
例2:選出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 )
A、李小紅從痛苦中蘇醒過來,老板對她不僅沒有半點憐憫之心,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地予以摧殘。
B、敵人被打跑了,但我們知道,他們不會甘心失敗,一定會重整旗鼓,卷土重來。
C、不少作家,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嘔心瀝血,傾注了畢生的精力。
D、小羅看好了那件款式新穎的運動服,可惜帶的錢不夠,只好忍痛割愛。
解析:“變本加厲”,原指比原來更加發展,現多形容情況比原來更加嚴重。前面不能再用“更加”。“重整旗鼓”指失敗后,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是褒義詞,不作貶義用。“忍痛割愛“的意思是忍痛把自己心愛的東西交給別人。作為商品的運動服本不屬于自己所有,因無錢而沒能買自己喜歡的商品不能叫“忍痛割愛”。選C。
發表于《希望報》2005年第62期
發表于《考試報·中考語文》2006年1月20日總第1081期/專版第27期(無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