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誤用典型例句詳解(一)
1.對這個問題,你說應這樣,他說應那樣,我真是莫衷一是。 (“莫衷一是”是大家看法不一樣,不能得出一致的意見。使用時主語不能是某一個人。)
2.這些年輕的科學家以無所不為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無所不為”意為沒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壞事都干,用來形容科學家的勇氣,自然不當。)
3.有人說他們兩個是莫逆之交,其實他們的感情一向就很好。 (“莫逆之交”彼此志同道合,有深厚的友誼。亦指情投意合的朋友。)
4.張廠長的一席話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許多提高產品質量的好建議。(“拋磚引玉”常用作謙詞,只能對己。)
5.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還出版了一本文不加點,又幾乎沒有注釋的舊體詩集子,文字比較艱深,讀起來確實累人。 (“文不加點”是指文章一氣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
6.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竟相觀摩,藝術愛好者趨之若騖。(“趨之若騖”比喻很多人爭著前往,多含貶義。)
7.你的這個不情之請讓我很為難,過兩天我再答復你吧。(“不情之請”不合情理的請求。提出請求時用的套語。是一個自謙之詞。)
8.峨眉山是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譽。其巍峨磅礴,重巒疊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奪天工。 (“巧奪天工”,意為“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而峨眉山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9.在學習上也是這樣,吃別人嚼過的饃不香,要善于動腦筋,師心自用,才能學深學透。
(“師心自用”是只憑主觀,自以為是,是貶義詞。)
10.聽說這位氣功大師能夠功發疾消,今天會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沒有那么大的能耐。(果不其然,果然如此。指事物的發展變化跟預料的一樣。用在這里使前后意思矛盾。)
11.他妄自菲薄別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自負的人。(妄自菲薄,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不能用于對待別人。)
12.陳寅恪先生上課時旁征博引,還不時夾著所引史料的數種語言文字,這使得外語尚未過關、文史基礎知識貧乏的學生,簡直不知所云。(不知所云,形容說話內容混亂,無法理解,使人不知道說的是些什么。是用于批評說話人的。如“這篇文章邏輯性太差,使人看了~。”這段文字說明陳寅恪先生上課時旁征博引,不是說他說話內容混亂。)
13.一美國男子在中國多次撒野動粗,近日在公交車上將女司機打得鮮血直流。對這種不可思議的洋流氓,必須依照中國法律嚴懲不貸。(不可思議,原有神秘奧妙的意思。現多指無法想象,難以理解。應該為“不可理喻”。)
14.我國乒壇健兒在四十三屆世乒賽男團決賽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隊勇奪冠軍,體育館內振聾發聵的歡呼聲淹沒了場外的雷聲和雨聲。(振聾發聵,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們清醒過來。注意“振”的寫法,不能誤寫成“震”。用在這里與文意完全不符,被誤解為“聲音大得震聾了耳朵。”改為“震耳欲聾”即可。)
15.國有銀行開始清理國有工商業不良債務,沖銷了大約200億元,但對國有企業的巨大的呆帳壞帳來說,實在是螳臂當車。(螳臂當車,也可以寫成“螳臂擋車”,螳螂舉起前腿想擋住車子前進,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去做辦不到的事情,必然失敗,多指逆潮流而動。用在這里與文意完全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