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詞語和句式 教案5
文言文詞語和句式 教案5
文言文句式復習
.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及其他文言特殊句式的特點及分類
[教學內容]
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話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點。
一、判斷句
判斷句是對人或事物表示斷定,斷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屬于什么的句式。判斷句可以分為有標記的判斷句和無標記的判斷句這么兩大類。
(一)有標記的判斷句
有標記的判斷句又有幾種情況。
1. 有動詞做判斷詞的判斷句
在古代,在一般情況下,“是”是代詞“這”,不表示判斷。但是,“是”也偶爾相當于現在的“是”,成了判斷句的標記。文言文中常見的判斷句的標志還有“為”、“乃”等。如:
(1)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孔雀》)
(2)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明月幾時有》)
(3)而欲投吳巨,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豈足托乎!(《赤壁》)
在更多的情況下,“為”是判斷動詞。如:
(4)公子姊為趙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信陵君》)
(5)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廉頗》)
當時“為”的作用相當于現在的“是”。
2. 用“者、也”做標記的判斷句
用“者、也”做標記的判斷句,按理說,有三種情況。
一種是有“者”也有“也”。如:
(1)藺相如者,趙人也。(《廉頗》)
(2)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赤壁》)
(3)“離騷”者,猶離憂也。(《屈原》)
(4)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
這一類句子,都是“者”表示提頓,最后用“也”加強判斷的語氣。有“者”也有“也”的判斷句是比較多的。
一種是有“者”沒有“也”。如:
(5)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褒禪》)
(6)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愛蓮說》)
(7)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
還有一種判斷句,只有“也”而沒有“者”。如:
(8)我,子瑜友也。(《赤壁》)
(9)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禍也。(《屈原》)
(10)曹公,豺虎也。(《赤壁》)
(11)此世所以不傳也。(《石鐘山》)
這樣的判斷句,靠“也”表達判斷的語氣。
(二)沒有標記的判斷句
這樣的判斷句是極少的。
(1)此人力士,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信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