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詞語和句式 教案5
(5)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廉頗》)
(6)愿將軍量力而處之!(《赤壁》)
(7)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石壕吏》)
(8)嘻,技亦靈怪矣哉!(《核舟記》)
以上的句子,(1)(2)是陳述句,(3)(4)是疑問句,(5)(6)是祈使句,(7)(8)是感嘆句。
(三)固定格式
文言文里還有一些固定格式,需要牢牢記住。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
(2)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
(3)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
(4)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
(5)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崤之戰》)
(6)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崤之戰》)
需要記住的格式是,(1)的“如……何”,(2)的“何……之有”,(3)的“如……何”,(4)的“得無……乎”,(5)的“無乃……乎”,(6)的“何……為”。
【典型例題】
一、與眾不同的判斷句是
a. 嬴乃夷門抱關者也。(《信陵君》)
b. 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赤壁》)
c.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屈原》)
d. 藺相如者,趙人也。(《廉頗》)
解析:a有“也”無“者”(里面的“者”不是表示判斷句的“者”,而是代詞“的人”,“夷門抱關者”是“夷門抱關者的人”),b、c、d都是既有“者”,也有“也”。所以,答案是a。
二、哪個判斷句與例句相同?
例句: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崤之戰》)
a.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
b.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褒禪山》)
c. 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
d. 此地勢高下之不同也。(《采草藥》)
解析:例句實際上是“此乃孤之罪也”,是一個有“也”無“者”的判斷句。其他各句,都是有“者”有“也”的判斷句,只有d沒有“者”而有“也”,所以答案是d。
三、 與眾不同的倒裝句是
a.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
b. 何功之有哉?(《信陵君》)
c. 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
d.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解析:比較一下幾個倒裝句,a應該是“不欺余”,b應該是“有何功 ”,c應該是“莫許之”,都是動賓倒裝。d應該是“一片孤帆”,是定中倒裝句。d與眾不同,答案便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