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詞語和句式 教案5
(4)晉太元中,武陵人( )捕魚為業。(《桃花源》)
根據上下文來看,(1)的“木格”是“貯”的工具,所以補讀出來是“以木格貯之”,可見這里省略了介詞“以”。(2)的“境上”是“ 與燕王會”的處所,所以補讀出來應該是“與燕王會于境上”。這里省略了介詞“于”(3)應該是“劉豫州收眾于漢南”,因為“漢南”是“劉豫州收眾”的處所,也是省略了介詞“于”。(4)的“捕魚”是“為業”的方式,所以應該是“以捕魚為業”,省略了介詞“以”。
在文言文當中,更常見的是省略介詞賓語。如:
(5)乃悟前狼假寐,蓋以( )誘敵。(《狼》)
(6)此人一一為( )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
(7)旦日,客從外來,與( )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鄒忌》)
(8)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 )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陳涉》)
(9)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 )俱。(《荊軻》)
(10)權以( )示群下,莫不響震失色。(《赤壁》)
把介詞賓語補讀出來,(5)應該是“蓋以假寐誘敵”,(6)應該是“此人一一為桃源人具言所聞”,(7)應該是“與客坐談”,(8)應該是“獨守丞與義軍戰譙門中”,(9)應該是“待吾客與吾俱”,(10)應該是“權以之示群下”(“之”代替曹操的戰書)
五、其他句式
文言文當中還有其他種種句式。
(一)復句
(1)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廉頗》)
(2)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赤壁》)
(3)我見相如,必辱之。(《廉頗》)
(4)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 )獨不憐公子姊邪?(《信陵君》)
(5)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廉頗》)
復句的情況跟現代漢語差不多,(1)是并列復句,(2)是假設復句,(3)是條件復句,(4)是假設-轉折復句,(5)是多重復句,層次是“今君乃亡趙走燕,/ (轉折)燕畏趙,//(因果)其勢必不敢留君,///(連續)而束君歸趙矣”。
(二)語氣句式
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四種語氣,形成了四種句式: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1)扁鵲見蔡桓公。(《扁鵲》)
(2)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愚公移山 》)
(3)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頗》)
(4)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崤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