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詞語和句式 教案5
(1)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
(3)皆不可限以時月。緣土氣有早晚,天時有愆伏。(《采草藥》)
(4)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于周,遇之。(《崤之戰》)
(1)是“故臨崩以大事寄臣”,(2)是“不以封疆之界域民”,(3)是“皆不可以時月限”,(4)是“鄭商人弦高將于周市”(鄭商人弦高將在周這個地方做買賣)。
2. 介詞賓語前置句
介詞短語倒裝句還包括介詞短語本身倒裝。在一般情況下,介詞總是在前面,介詞賓語總是在后面。可是有時候,介詞在后,介詞賓語在前,跟動賓倒裝句的情況很相似。這就是介詞賓語前置句。
(1)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
(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頗》)
(3)問:“何以戰?”(《曹劌》)
(4)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
“誰與”是“與誰”(跟誰),“何以”是“以何”(憑什么),“是以”是“以是”(因此)。
其他的倒裝句,還有主謂倒裝句,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可以認為這是修辭方面的倒裝句,這樣的句子是不多的。
四 、省略句
文言是最精練的語言,最講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語的省略、謂語的省略、賓語的省略、介詞短語的省略。
(一) 主語的省略
在文言文當中,省略主語是很常見的,有承前省略, 有對話省略,有承賓省略等。
(1)兒俱,( )啼告母。母聞之,( )面色灰死。(《促織》)
(2)備曰:“( )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赤壁》)
(3)作亭者誰?(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醉翁亭》)
(4)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 )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扁鵲》)
(1)是“兒俱,兒啼告母”“ 母聞之,母面色灰死”,這是主語承前省略。(2)是“吾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3)是“作亭者乃山之僧智仙也”,這是在對話中省略主語。(4)是“扁鵲已逃秦矣”,而“扁鵲”是上一句的賓語,這是承賓省略。
在古漢語當中,主語可以換來換去,如:
(5)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
(6)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捕蛇》)
(5)是“桃源人見漁人,桃源人乃大驚,桃源人問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桃源人便要漁人還家,桃源人設酒殺雞作食”,(6)是“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異蛇觸草木,草木盡死;異蛇以嚙人,人無御之者”。見到這樣的句子,要依靠上下文,邊讀邊補充省略了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