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詞語和句式 教案5
(二) 謂語的省略
文言文的謂語也經常省略。這當然也是利用了語言環境。
(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 )多少豪杰。(《浪淘沙》)
(2)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 )《六幺》。(《琵琶行》)
(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曹劌》)
(4)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 )兩狼,綴行甚遠。(《狼》)
根據上下文,把省略了的成分補充進來,(1)是“一時產生多少豪杰”,(2)是“初為《霓裳》后為《六幺》”,(3)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理之”,(4)是“途中遇兩狼”。這些省略了的成分都是謂語。
(三) 賓語的省略
省略的賓語往往是前面出現過的,所以補讀省略的賓語,主要依靠前面的名詞和動詞。如:
(1)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 )而走( )也。(《赤壁》)
(2)于是王召見( ),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否?(《廉頗》)
(3)具告( )以事。(《鴻門宴》)
(1)的前面有“船艦”,可見把賓語補出來是“可燒船艦而走船艦”。(2)是利用上文“臣舍人藺相如可使”而省略,補讀出來是“于是王召見藺相如”。(3)是“具告之以事”。“之”代替的是上文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這件事。
在文言文當中,省略兼語(既是前一個動詞的賓語,又是后一個動詞的主語)是常有的事情。如:
(4)扶蘇以數諫故,上使( )外將兵。(《陳涉》)
(5)今殺相如,終不能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 )歸趙。(《廉頗》)
(6)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璧有瑕,請( )指示王。”(《廉頗》)
如果補讀出來,則(4)是“上使扶蘇外將兵”,(5)是“使相如歸趙”,(6)是“請吾指示王”(讓我指給國王看)。
(四)介賓短語的省略
介賓短語的省略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可能省略介詞,一個方面是可能省略介詞賓語
在文言文當中,可能只寫介詞賓語,而把介詞省略掉。遇見這種情況,就需要根據名詞或名詞短語(介詞賓語)同前面詞語的關系,來斷定是省略了什么樣的介詞。如:
(1)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 )木格貯之。(《活板》)
(2)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 )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廉頗》)
(3)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江東,劉豫州收眾( )漢南,與曹操共爭天下。(《赤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