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政治二輪熱點復習教案10
【教法指引】
(一)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
1.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經濟全球化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對發展中國家也不能認為有害無利。經濟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風險全球化”,尤其發展中國家要注意維護其經濟主權和經濟安全,我國主張世界各國“共贏”的、“平等”的、“公平”的、“共存”的經濟全球化。
2.當代經濟全球化的新特點。國際貿易方式多樣化、商品結構復雜化、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跨國公司迅速發展、市場競爭激烈化。指出:“鼓勵區域金融合作,增強流動性互助能力,加強區域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地區資金救助機制作用”體現了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的特點。
3.對外開放與國際經濟合作。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面向世界。隨著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實行對外開放已經成為全球性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中國積極參加20國集團的活動,呼吁“通力合作、共度時艱”,正是加強金融合作,堅持擴大對外開放的表現,為我國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我國對外貿易堅持獨立自立、自力更生和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中國積極與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開展經濟合作,是本著互利雙贏的目的,以造福世界人民為根本歸屬。
4.對外貿易的作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的召開,表明各國致力于加強合作,努力恢復全球增長,實現世界金融體系的必要改革。
(二)從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間的共同利益勢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的對立則可能使國家間發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沖突,各國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需加強合作。
2.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求發展成為時代主流,但世界經濟發展形勢嚴峻,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還在損害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建立一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提出,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應該堅持全面性、均衡性、漸進性、實效性的原則,符合當今時代主題。
3.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我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方主張重點實施四方面改革舉措,符合我國的國家利益。而且我的外交政策是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
4.國際新秩序應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與原則,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中國主張堅持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的方向,努力營造有利于全球經濟健康發展的制度環境,符合我國提出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反映了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可以世界各國創造生存與發展的最基本的外部條件。
5.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當今世界的國際競爭是以經濟力和科技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中國致力于與20國集團加強合作,體現了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國際地位的提高,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
6.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國家事務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中國提出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金融新秩序,既反映了對主權國家權利的尊重,又積極履行了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的責任與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