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答題減少失分舉例
文綜政治答題減少失分舉例
高考在即,如何讓學生減少答題時的失分意義重大。下面我列舉了一些事例,就這一問題談一點粗略的看法。
例1:絲瓜俯視南瓜說:“我的藤蔓很長,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陽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陽徐徐落下。”南瓜說:“我的果實很重,無法爬到高處。但我依托著泥土,感到踏實和溫暖;也能觀察到身邊細微的變化。”下列說法中與該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a.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c.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d.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答案:b
分析:導致該題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學生不能從宏觀上把握寓言的寓意,對材料的理解出現偏差,狹隘地抓住一點不及其余。題中絲瓜和南瓜的“對話”,實際上顯示了各自的優勢和不足,其“優勢”是通過自己的話語體現出來的,而“不足”是通過比較體現出來的。因為絲瓜和南瓜在對話中并沒有因為自己的優勢而否定對方的優勢,因此,a、d不能入選,而c項涉及的是對某一具體事物的評價,不具體比較優劣的意義,故不符合題意。
對策:(1)宏觀把握材料主題,明確材料指向。一般來說,高考試題材料的主題是明確的,指向是確定的。
(2)微觀把握材料中的各細節的關系,結合選項具體分析。一般來說,高考試題選項的設置與材料都有一定的關聯,選項的迷惑性主要取決于這種關聯的高低和選項自身具有的意義。
(3)對某些典型的高考試題進行變式訓練。如將上述絲瓜與南瓜的“和平對話”,變式為“相互攻擊”,此題的答案就會發生變化。
例2:XX年1至4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0.8%;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1%,其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下降7.7%。在此情況下,政府若要刺激經濟增長,可采取的財政政策有
①加大政府的社會保障支出 ②加大國企上繳財政的利潤比例
③擴大國債發行規模 ④擴大財政收支盈余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分析: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把握宏觀經濟政策的導向作用。一方面,由于受題中多個數據的干擾,有些學生不能準確把握題意;另一方面,更重要學生沒有結合教材知識,領會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的價值取向。在物價總水平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政府應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加財政支出,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題中,財政政策①有利于擴大消費需求,財政政策③有利于擴大投資需求,財政政策②不利于企業擴大生產,增加投資,財政政策④會導致財政資金得不到充分利用。
對策:實現教材知識與熱點知識的結合。一般來說,高考沒有純時政試題,但高考試題也不能缺乏社會生活背景。這是高考政治命題的基本理念。因此,我們不能脫離教材復習時事,也不能脫離時事死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