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導學案
b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c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②民族文化的地位:它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③意義: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中華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1)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包括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兩層含義。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的意義: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二)中華文化的作用: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豐富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勵每一個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祖國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四、要點透析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的關系 (1)區別 ①側重點不同:源遠流長側重于從動態上即從中華文化發展的軌跡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表現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從未中斷過。博大精深側重于從靜態上,從中華文化的內涵上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表明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②二者表現不同: 源遠流長表現為古代中華文化輝煌的歷程。漢字和史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博大精深表現為:中華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區域文化、民族文化異彩紛呈。 (2)聯系 ①都是中華文化區別于其他文化的特征。 ②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原因。 五、真題再現1. (天津文綜卷)某校開展了以“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為主題的讀書活動。開展這項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其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有利于引導學生把握人生道理、實踐人生追求。這是因為①文化能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 ②文化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③有文化知識才會有崇高的道德 ④文化作為精神力量能轉化為物質力量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天津文綜卷)《格薩爾王傳》是藏族人民群眾創作的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近千年來,它主要由民間藝人口耳相傳。隨著許多民間說唱藝人步入高齡,這部英雄史詩瀕臨失傳。為使這一優秀文化遺產得以傳承,黨和政府專門組織人力,撥出專款,搶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薩爾王傳》。上述材料說明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中華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點③中華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認同 ④中華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