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市場經濟2
【分析點撥】
(1)稅收問題是分配問題。農村稅費改革,從制度上規范了國家、集體、農民之間的分配關系。
(2)稅法的基本特征。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三個基本特征。農村稅費改革,有利于規范收費行為,根治農村亂收費現象,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3)稅收是調節經濟的重要杠桿。免征農業稅,有利于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4)宏觀調控主要有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國家運用稅收杠桿調節農村經濟發展,是國家宏觀調控的表現。
六、中國與美歐紡織品貿易摩擦
【背景材料】
XX年5月21日和XX年4月6日,歐盟和美國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進口市場,先后制定并發布了使用中國紡織品和保障措施的程序和指南。XX年5月,美國以“中國紡織品出口美國劇增,擾亂美國市場”為由,先后對針織襯衫、棉織褲子等9種中國紡織品設立配額限制,使中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面臨著多邊貿組織歷史上一層濃重的陰影。6月11日,中國同歐盟之間通過談判,就解決紡織品貿易問題達成了一致,從而避免了雙方紡織品貿易摩擦的進一步升級。XX年11月8日,中美第七輪紡織品貿易談判就有關問題達成了協議。
【分析點撥】
(1)原因:其一市場經濟的表現。市場經濟是競爭的經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全球領域的國際競爭不斷加劇。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國,約占世界生產能力的38%,中國紡織業的發展必然帶來更激烈的市場競爭。二、貿易保護主義。當前國際經濟競爭中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加強。我國雖然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但在對外貿易中還受到相當多的歧視,歐美發達國家在貿易自由化方面實施雙重標準。
(2)怎樣應對貿易摩擦:應加大對出口貿易的保護力度;建立、完善出口預警機制;加快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實施外貿出口多元化戰略。
(3)中國政府妥善處理貿易摩擦體現了我國對外貿易平等互利的原則。對外經濟貿易關系是主權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貿易雙方的地位平等和權利相同,要通過友好協商和談判定貿易協定和合同。中國政府通過談判妥善處理中國與歐美國家的貿易摩擦,維護了我國企業的正當權益,體現了平等互利的原則。
七、全面提高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
【背景材料】
XX年1月1日起,中國取消了大多數非關稅措施,關稅總水平降至9、9%。目前,在中國投資的外商投資企業已達28萬家,累計實際吸收外資6000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450家在中國投資。中國已經連續XX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位居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首位,是世界上對外投資最具吸引力的地區之一。中國正逐步走向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全面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
【分析點撥】
(1)原因:對外開放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當前我們面臨的國際社會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勢不可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置身其外;對外開放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市場經濟開放性、競爭性的必然結果;對外開放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我們開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和競爭,優化資源配置,拓展發展空間,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