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用原理理解原理
現將教材中體現對立統一關系的原理簡單列表如下:
原理名稱 原理內容
對立 統一
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物質在先,意識在后;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反映;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原因和結果的關系 在具體因果聯系中,原因和結果有嚴格的區別 原因和結果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
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二者內涵不同,地位、作用和功能也各不相同 整體和部分不可分割,相互影響,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
運動和靜止的關系 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 運動和靜止相互依存,相互滲透,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運動和靜止的統一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普遍性揭示的是事物的共性,特殊性揭示的是事物的個性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在不同的場合可以相互轉化
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 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次要矛盾處于從屬地位,不起決定作用 主次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矛盾主次方面的關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 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內外因的辯證關系 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 事物變化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內外因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量變和質變的關系 量變是不顯著的、逐漸的變化;質變是顯著的、根本性質的變化 事物變化發展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新事物和舊事物的關系 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東西是新事物;反之,就是舊事物 新事物是在舊事物的基礎上產生的,舊中有新,舊轉為新;新從舊來,新中有舊
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系 主觀能動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動;客觀規律性強調的是規律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尊重客觀規律又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
本質和現象的關系 現象是表面特征和外部聯系,是個別的、多邊的;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是相對穩定的內部聯系 本質是現象的本質,本質總要表現為現象;現象是本質的現象,現象背后隱藏著本質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 感性認識是對現象的認識,是認識的起點和低級階段;理性認識是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級 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認識
分析和綜合的關系 分析是把事物分解為要素加以研究;綜合是把要素組合為整體。兩者是正好相反的思維過程 分析以綜合為指導;綜合以分析為基礎
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 集體利益是全局的、長遠的利益;個人利益一般是局部的、眼前的利益。兩者經常出現矛盾 一方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互促進而共同發展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個人與社會相互區別,不能等同,社會起著根本的、決定的作用 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個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社會發展也離不開個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