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復習教案
◆ 溫馨提示商品價格的變動與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的變動是同方向的,即商品的價格上升,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也會上升。商品價格的變動與它的互補品的需求量的變動是反向的,即商品的價格上升,它的互補品的需求量會下降。2.對生產經營的影響(1)調節生產規模。當市場上某種商品供過于求時,該商品的價格下降,生產者獲利減少,這時生產者會壓縮生產規模,減少產量。當商品供不應求時,該商品的價格上漲,生產者獲利增加,這時生產者會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量。(2)提高勞動生產率。企業只有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縮短其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給自己的產品提供降價空間,使其在價格競爭乃至生存競爭中更具優勢。(3)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消費者購買商品是為了獲得使用價值。在市場經濟中,哪個生產者能提供質量好的或者其他企業無法生產的產品,他就能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從中獲取更多的利潤。教學資源,完全免費,無須注冊,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1.綜合分析:引起價格變化的多種因素人們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常把物價上漲或下降的原因歸結為供求關系的變化,這很不全面。應該多角度理解引起價格變動的因素:(1)商品價格漲跌的根本原因是商品價值量的變化。商品的價格一般來說與商品的價值量成正比。(2)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主要是由商品供求關系引起的,這里是“主要”,而不是“完全”。(3)貨幣本身的價值也會影響商品的價格。一般地說,貨幣本身的價值與商品價格成反比。(4)紙幣發行量也會影響商品價格。當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時,會引起物價上漲,誘發通貨膨脹。(5)引起價格漲跌的原因還有其他因素。如:地區差異、反季節差價、市場壟斷、國家宏觀調控、消費者的購買力、商品的新鮮程度、哄抬物價等也會引起價格漲跌。總的來說,價格的變動,價值是主要的決定力量,供求關系和其他因素是次要的影響力量。【例1】 政府給農民一定的家電購置補貼,會影響農民對家電的市場需求量。下列曲線圖(橫軸為需求量,縱軸為價格,d1為補貼前市場需求曲線,d2為補貼后市場需求曲線)能正確反映這一信息的是( )
解析:首先判斷曲線的走向:一般情況下價格和需求成反比關系,因此,曲線的走向是向下,故排除b、d兩項。然后確定兩條曲線的位置:由于價格補貼使農民實際購買價格下降,因此在同樣價位的情況下家電市場需求量增加,a項為減少的情況,c項為增加的情況。故選擇c項。答案:c◆ 規律總結一般情況下,商品的價格和需求成反比,該題正是運用這一原理分析價格補貼對需求的促進作用。在該題中,農民享受補貼,實際上相當于降低了購買價格。2.難點突破:商品價值量、勞動生產率、勞動時間的關系(1)不管社會勞動生產率怎樣變化,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不變。(2)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單位時間內生產出來的產品數量即使用價值量越高。因此,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的使用價值量成正比關系。(3)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意味著同一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量增加,在價值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就會減少。所以,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的價值量成反比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