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經濟生活專題復習講座|教學資料
新形勢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是生態環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統,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加快水利改革發展,不僅事關農業農村發展,而且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不僅關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而且關系到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擺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著力加快農田水利建設,推動水利實現跨越式發展。
【角度探究】
1.我國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等不利因素凸顯了農田水利建設對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運用經濟學知識,說明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1)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有利于水土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2)有利于增強農業抗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有利于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4)有利于解決返鄉農民工就業問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5)有利于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
2.對于材料中提到的我國水利建設面臨的的問題,你認為應如何解決?
(1)突出加強農田水利等薄弱環節建設。
(2)全面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3)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抗旱節水意識,強化水資源節約保護工作,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報告內容】
(四)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這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推動經濟盡快走上內生增長、創新驅動的軌道。
1.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一是改造提升制造業。二是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三是大力發展服務業。
2.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面落實各項區域發展規劃。堅持把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優先位置,認真落實西部大開發新十年的政策措施和促進西藏、新疆等地區跨越式發展的各項舉措。
3.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遵循城市發展規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堅持科學規劃,嚴格管理。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因地制宜,分步推進,把有穩定勞動關系并在城鎮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轉為城鎮居民。對暫不具備落戶條件的農民工,要解決好他們在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賃、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問題。要充分尊重農民在進城和留鄉問題上的自主選擇權,切實保護農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權益。城鎮化要同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相互促進,這是必須堅持的正確方向。
4.加強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角度探究】
1.談談如何優化經濟結構?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應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1)在需求結構上,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2)在產業結構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
(3)在要素投入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2.運用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如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