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哲學專題復習3
哲學專題復習三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
一 知識結構
二 知識要點
(一)主觀能動性
1主觀能動性的含義及表現:
2為什么必須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這是因為:①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與規律,從而正確地指導人們的行動。
②只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利用規律,利用和創造條件,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③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種種困難、挫折甚至暫時的失敗,這就需要堅強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勁,需要充滿活力的精神狀態。
3怎樣才能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①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就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客觀規律始終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人們是否按客觀規律辦事,決定著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否收到積極的效果。人們按客觀規律辦事的程度,決定著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收到積極效果的程度。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和前提,。
②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就必須從客觀實際條件出發。客觀條件同樣始終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一定的客觀條件是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和前提,我們必須分析條件,發揮有利條件的作用,限制或者排除不利條件的影響,以達到活動的最佳效果。
③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就必須不斷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這些主觀因素包括業已形成的觀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程度等,其中,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利益出發點問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我們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使我們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有益于人類,有益于國家,有益于集體,起碼不應當損害國家、集體和人類的利益。
(二)認識
1認識的本質: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⑴認識主體:具有思維能力的、處在社會關系中的人
⑵認識客體:與人的活動有關的客觀事物
⑶能動的反映:①既能認識事物的現象又能認識事物的本質與規律
②認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創造性、預見性
2認識的對象-:客觀事物的現象與本質
(1)含義:現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聯系,它是個別的、多變的東西;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是同類現象中一般的東西,是事物相對穩定的內部聯系。
(2)現象與本質的關系:任何事物都是現象和本質的對立統一。
①現象和本質是對立的:現象是個別的,本質是一般的;現象是易逝的,本質是穩定的;現象是表面的,本質是內在的。
②現象和本質又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現象是本質的表現,本質總要表現為現象。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現象,也都有自己的本質,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體。
現象與本質的關系比較表
(3)現象和本質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①要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科研的必要性)依據------現象和本質的對立
②能夠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科研的可能性)依據-------現象和本質的統一
③不能脫離現象憑空去認識事物的本質
(科學的任務就是透過現象認識本質)
(4)假象也是事物本質的表現形式
比較真象與假象
比較 真象 假象
區別 是指那些從正面直接表現本質的現象
是指那些以否定方式或從反面歪曲地表現本質的現象
聯系 都屬于客觀范疇的問題,都是一種客觀的東西,都是本質的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