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哲學專題復習3
③方法論要求
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相互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既要勇于實踐,大膽探索獲得直接經驗,同時又要學習間接經驗,掌握豐富的科學理論知識,熱愛讀書,讀書是接受間接經驗的最好方法。
4認識的根本目的:把理性認識應用于實踐,去指導實踐。
認識的根本任務: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認識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務有聯系,但不是一回事。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獲取真理,而根本目的則是指導實踐,改造世界。完成認識的根本任務是實現認識的根本目的的前提。
5實踐的客觀性和能動性的關系
1)二者的區別表現在
實踐客觀性是相對于人的主觀意識或認識而言的。之所以說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是因為構成實踐的三個要素即實踐的主體、對象、手段都是客觀的物質的。
實踐的能動性是相對于其他動物的純粹適應自然的本能活動而言的。之所以說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其原因在于實踐的主體是人,人是有思維有理性的社會性動物。實踐的能動性特征是最能表現實踐的本質。因為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它受意識的指導,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能創造出客觀世界原來沒有的物質形態、物質關系。有目的的創造是實踐能動性的充分體現,是實踐最重要的特征。
2)二者的聯系表現在
①實踐客觀性和能動性的關系實質上是實踐中主觀與客觀的關系,主觀的東西是人腦對客觀的反映,依賴于客觀。
②二者是辯證統一、互相滲透的。認識的目的性、計劃性、創造性都是以客觀性為基礎;而實踐主體的客觀性又滲透著能動性。
③前者主要體現了唯物主義的觀點,后者主要體現了辯證法的觀點。如果夸大第一特征,否認第二特征,會導致機械唯物主義;如果夸大第二特征而否認第一個特征,會導致唯心主義。
6、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1)理論與實踐辯證關系
實踐對理論有決定作用,理論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2)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
實踐必須在科學理論指導下,才能避免盲目性,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得到檢驗和發展。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必須做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①理論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是事物的共性,而客觀事物是千差萬別的,各有其特性,一定要運用理論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做到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統一。
②客觀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理論,一定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符合變化了的客觀實際情況,做到理論和實踐的歷史的統一。
(4)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①必須重視理論學習,重視書本知識,不掌握一定的科學理論,就無法指導實踐。
②必須要積極參加實踐,用所學理論來觀察、分析、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5)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點,堅持實踐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受人的意識支配,否定了舊唯物主義把實踐看成完全自發的活動的觀點;又堅持實踐是作為物質實體的人與客觀物質世界之間進行的物質變化的客觀過程,否定了唯心主義實踐是純主觀活動的觀點,把能動性、物質性結合起來,看到了兩方面的辯證統一,既堅持了唯物論,又堅持了辯證法,科學解釋了實踐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