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哲學專題復習3
7、認識論與唯物論、唯物辯證法的關系
(1)認識論是關于認識的來源、本質、內容、作用和發展規律的學說,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2)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是建立在物質決定意識的基礎之上的。堅持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也就堅持了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唯物主義原則。
(3)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又是以實踐為基礎的能動的反映論,它堅持并貫穿了唯物辯證法的基本思想,科學正確地解決了實踐與認識的關系,提示了認識發展的過程、本質和規律,為人們探索真理提供了正確途徑。
8、規律的客觀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唯物論、辯證法和認識論的統一
(1)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不能違背客觀規律。尊重客觀規律必須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2)承認規律的客觀性,是堅持這一問題中的唯物論;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變化發展中把握規律,體現了在這一問題中的辯證法;在認識過程中不斷發揮主觀能動性,又體現了認識論。
9、物質與實踐的關系
1)二者的區別
①含義不同
物質是指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可見,物質是指客觀世界本身,它可以離開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實踐則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它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人類活動。
②特性不同
哲學的物質概念,高度概括了離開人的意識、并能為人們所認識的客觀世界的一切事物的共同點,即客觀實在性和可知性。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人類活動,其特點就是在意識指導下的有目的的活動,具有客觀性、能動性、社會歷史性及普遍性等特性,是主觀和客觀相聯系的橋梁、紐帶。
③所屬范疇不同
物質是相對于意識而言的,屬于唯物論的范疇。實踐是相對于認識而言的,屬于認識論的范疇。
④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地位與作用不同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物質概念的科學揭示,指明了人們認識的對象,指明了唯物辯證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的前提,指明了物質范疇既具有本體論的意義,也具有認識論的意義,為人們正確把握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容指明了方向。
馬克思主義哲學所揭示的實踐則是自在世界(又稱天然世界,它既包括人類產生之前的自然界,又包括人類產生之后,但人的活動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和人類世界(指人化了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分化與統一的基礎。也就是說,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創造一個與自然界既對立又統一的人類世界。
2)二者的聯系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觀是其實踐觀的前提和基礎,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觀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觀。
②實踐活動都是客觀的物質性活動。這是因為構成實踐的基本要素(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實踐的手段)都是客觀的、物質的。同時,由于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所以用來檢驗認識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的實踐的客觀結果當然也是物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