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哲學專題復習3
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區別于認識活動
2基本特征
第一,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的活動。因為,作為實踐構成要素的實踐主體、對象、手段都是客觀的。
第二,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的活動。
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的活動這一特征最能表現實踐本質。因為實踐的第一、三兩個特征都不是實踐單獨具有的,都不能充分體現實踐的根本特征。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它受意識的指導,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最終要引起客觀世界的改變,創造出客觀世界原來沒有的物質形態、物質關系。有目的的創造是實踐能動性的充分體現,是實踐最重要的特征。
第三,實踐是社會性歷史性的活動。
3 實踐的基本形式及各自作用:
(1)生產實踐(物質資料的生產) :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它對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作用。決定著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和發展;決定著各種社會關系的形成和發展;是人類從事其他活動的基礎。
(2)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推動著社會歷史的變遷和進步。能夠反作用于生產活動。改革是我國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
(3)科學實驗:作用集中體現在提高物質生產和改造社會活動的水平上,使人類能夠更合理的從自然界獲取物質生活資料,使社會獲得全面進步。
⑷關系:
① 生產實踐與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的關系(生產力與生產關系)
② 生產實踐與科學實驗的關系
第一. 生產實踐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從事科學實驗的基礎、為科學實驗提供新的課題物質基礎與實驗條件
第二. 科學實驗是歷史前進的有力杠桿、對生產實踐有促進作用。在當代科學實驗活動越來越成為生產實踐的先導
例題7 運用實踐的知識說明深化農村改革的必要性
⑴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能夠反作用于生產活動。深化農村改革有利于發展現代農業
⑵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能夠促進人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深化農村改革有利于提高農民素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⑶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推動著社會歷史的變遷和進步。改革是我國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
深化農村改革有利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
例題8.指出,中國過去30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中國未來的發展,也必須靠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也是13億中國人民的共同抉擇。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結合材料,運用實踐的知識回答,為什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改革開放?(10分)
(1)實踐具有社會性和歷史性。實踐的社會性要求堅持改革開放,在國際關系這一社會關系中進行實踐活動。人的實踐是歷史地發展著的,現代社會的實踐要求我們堅持改革開放,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實際。
(2)改革開放屬于處理社會生產關系的實踐,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它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社會歷史的變遷和進步。
(3)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改革開放30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表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四)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
1含義
①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