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導學案
②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只有堅持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家才不至于在研究活動中迷失方向。
4、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1)為什么
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時代的脈搏,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
(2)作用
①哲學可以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學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未來;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③總之,任何反映時代的歷史人物和客觀要求的哲學,都可以成為這一時代社會變革的先導,推動時代的步伐,指導社會的變革。
知識梳理(二)
1、哲學的基本問題
(1)是什么: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或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即存在和思維那個是世界的本原,誰決定誰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二是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這是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主要分歧。
(2)為什么:
①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都要解決一個共同的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②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③它貫穿于哲學發展的始終,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2、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
(1)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2)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即思維能否正確反映存在,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學上的可知論與不可知論。
*(1)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是思維和存在何為世界本原的問題。
(2)凡認為存在是本原,就是唯物主義;凡認為思維是本原,就是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其三種基本歷史形態
3、唯物主義及其形態
(1)基本觀點: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現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
(2)基本歷史形態:
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a、基本觀點: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本原,即物質 = 具體物質形態
b、進步性: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有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c、局限性:一種可貴的猜測,沒有科學根據;它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復雜問題簡單化;它只是一種直觀的想象和觀測,缺乏科學依據,并沒有真正揭示物質的本質;也很難解釋物質世界的無限多樣性。
②近代形而上學(機械)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原子,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唯心史觀)
a、基本觀點:認為原于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即物質 = 原子、分子
b、進步性:克服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樸素性和直觀性,以一定的自然科學為根據來解釋世界的物質性,是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發展和深化,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