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導學案
c、局限性:第一,把特定歷史條件下關于物質結構的自然科學理論同哲學上的物質范疇混為一談。
第二,機械性,把一切運動形式都歸結為機械運動,否認物質運動的多樣性。
第三,形而上學性,即否認事物的聯系和發展,否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第四,不徹底性,即不能把唯物主義觀點貫徹社會歷史領域去,把人的思想和意志當作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從而在歷史觀上陷入了唯心主義。
③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物質 = 客觀實在)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唯物主義哲學中最徹底、最科學的形態,它不僅把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結合起來,而且在社會歷史領域堅持了唯物主義,做到了辯證唯物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它正確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
3、唯心主義及其形態
(1)基本觀點: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的,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2)兩種基本形態
①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是在,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世界以及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②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把客觀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哲學兩個對子之間的關系
哲學上“兩個對子”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哲學中這“兩個對子”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①其區別在于它們所回答的是哲學中的兩個不同問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是關于世界是什么的問題,屬于哲學基本問題的范疇,是源;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是關于世界“怎么樣”的問題,是流。
②其聯系主要表現在: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從屬于唯物主義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又受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的影響和制約。
知識梳理(三)
1、哲學與時代精神
①任何哲學都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精神生活的構成部分,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②真正的哲學之所以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的精華,就是因為它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
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有著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
①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
②自然科學基礎: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
③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其中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總結工人運動的豐富經驗和自然科學最新成果的基礎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辯證法思想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創立了一種嶄新的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它的唯物主義是辯證的唯物主義,它的辯證法是唯物主義的辯證法;
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有機統一,把唯物辯證的觀點貫穿到社會歷史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