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復習備考精要:收入與分配
收入與分配
【復習要點】
1.個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生產決定分配;按勞分配及其作用;我國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與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公平的影響;提高效率促進公平。
2.國家財政與稅收。
(1)國家財政。財政及其作用;財政收入與支出。
(2)征稅與納稅。稅收及其種類;依法納稅。
【知識歸納】
一、重難點
(一)我國的分配制度
1.原因
(1)可能性;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
(2)現實性: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
(3)必要性: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2.意義:①有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②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⑷地位:按勞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
2.按勞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
(1)主要包括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
(2)意義:①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②有利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3.我國的分配原則
⑴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只有提高經濟效率,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才能實現社會公平沒有效率作為前提和基礎的公平,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窮。②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給勞動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權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③實現效率與公平的正確結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
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2)如何貫徹兼顧效率與公平原則
⑴要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地區和個人致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⑵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帶后富。⑶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公平,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4.財政與財政收入的構成
⑴含義:國家收入和支出就是財政。
⑵財政收入:國家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籌集起來的資金,就是財政收入。財政收入包括稅收收入、利潤收入、債務收入和其他收入。簡而言之:稅、利、債、費的收入。其中,稅收收入是財政收入最主要的來源。
5.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
⑴財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約是其主要因素。
⑵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只有加快經濟發展,大力增加社會財富總量,才能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持續增長。
⑶分配政策的影響:①在社會財富總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收入過多,會直接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收入,不利于企業生產的擴大和個人購買力的增加,最終將對財政收入的增加產生不利影響。②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將直接影響國家職能的有效發揮,尤其會降低財政對經濟發展支持和調控的力度,最終也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和個人收入的增加。③國家應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證財政收入和穩步增長,又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