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教學案1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考點梳理
1、 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2、 兼顧效率與公平
3、 財政收入與支出
4、 財政的巨大作用
5、 稅收及其種類
6、 依法納稅
知識梳理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一)按勞分配為主體
1. 基本內容與要求:按勞動分配是在公有制經濟,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勞動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的品,多勞動多得,少勞少得。
2、按勞分配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1)必要性:實行按勞分配,是由我國現實經濟條件決定的。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2)重要性: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自己付出的勞動數量與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按勞分配是消滅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這它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二)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個體勞動者個人占有生產資料,獨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其勞動成果扣除成本和稅款后直接歸勞動者所有的分配方式。個體勞動者的合法收入受國家保護。
2、按生產要素分配
(1)是指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收益分配的分配方式。
(2)參與收益分配的生產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
(3)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原則,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有利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分配制度的客觀必然性
(1)這與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生產決定分配,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總體水平低、發展不平衡和多層次的狀況,決定了不可能實現單一的分配方式。(最終原因)
(2)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相應地就必然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在經濟活動中各自發揮著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有利于提高生產要素的利用率,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