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政治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考點專項復習教案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第七課 個人收入的分配
1.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觀必然性
(1)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相應地就必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我國分配制度從根本上說是由我國當前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的。
2.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之后,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注: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但公有制經濟中的分配方式并非都是按勞分配。
3.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
(1)個體勞動者個人占有生產資料,獨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其勞動成果扣除成本和稅收后直接歸勞動者所有,從而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個體勞動者的合法收入受國家保護。
(2)按生產要素分配
①含義:是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收益分配。參與收益分配的生產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技術、管理、信息、土地等。
② 按生產要素分配的種類及對應形式
按資本要素分配:儲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紅、債券所得利息、私營企業主的稅后利潤等。
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轉讓金。
按勞動要素分配: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中的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
按技術要素分配: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經營管理要素獲得的收入主要是通過股權激勵方式獲得的股份分紅。
按信息要素分配:提供市場信息、管理方案(點子)的收入。
③ 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其一,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其二,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有利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注意:三個區別
(1)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和非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
社會主義性質分配:按勞分配。非社會主義性質分配: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
(2)按勞分配、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和按勞動要素分配的區別
第一,存在的范圍不同。按勞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按勞動成果分配存在于個體經濟中,按勞動要素分配存在于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中。
第二,性質不同。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性質分配,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和按勞動要素分配是非社會主義性質分配。
(3)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
合法的勞動收入:按勞分配、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按勞動要素分配。
合法的非勞動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資本要素分配、按技術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
附:按勞分配、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比較
按勞分配 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 按生產要素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