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精選4篇)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篇1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注意:
1、 能夠區分不同分配方式,尤其是按勞分配(公有制中的工資、獎金、津貼)與按勞動力要素分配(非公有制,如私營、外資企業中發的工資),以及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個體經濟);
2、 注意分析技術工人的收入構成(國有企業、私營企業、個體戶等)
3、勞動性收入一般包括按勞分配、按勞動要素分配和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非勞動性收入一般指按資本要素分配(如股息、利息等)、按技術要素分配。
備注1:社會公平(政治、經濟、文化)意味著權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機會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社會公平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衡量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尺度,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之一,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深厚基礎。
實現社會公平除了從收入分配制度角度考慮之外,還有:
1.靠發展。根本在于發展經濟,增加居民收入尤其要增加群眾的財產性收入。
2.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健全學生資助制度;XX年義務教育等。
3.靠改革。完善相關配套制度。
首先,完善民主權利的保障制度,鞏固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其次,完善法律制度,夯實社會和諧的法治基礎。
第三,完善司法體制機制,加強社會和諧的司法保障。
第四,完善公共財政制度,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稅收制度)。見新教材(財政的作用)
第五,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備注2:財產性收入的含義:一般是指家庭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不動產(如房屋、車輛、土地、收藏品等)所獲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等;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
思考:
1、財政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①發展經濟(基礎)
②發展科教文衛事業(精神文化生活)
③鞏固國家政權(穩定的社會環境)
④建立和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社會和諧)
⑤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共富、社會和諧)
如何保證稅收的穩步增長?
1.根本:經濟發展,發展生產力
2.國家加強立法,執法、打擊違反稅法的現象,加強依法納稅意識。
3.公民增強納稅人意識,加強監督意識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篇2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第七課 個人收入的分配
第二框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課標導引內容目標:闡釋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提示與建議:1.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2.討論:不論什么要素參與分配,是否都應該得到等量的報酬?3.模仿:為一家公司設計合理的分配方案。學習探究思 考 探 究知 識 要 點1.材料一:國民收入是由居民收入、企業收入、政府收入三部分構成的,合理調整這三者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分配關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經濟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據有關方面測算,從2002年到2006年,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呈持續下降的趨勢,2002年為62.1%,2006年為57.1%,下降了5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后,我們實行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調動了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的積極性,使生產力得到大發展,各種要素的積極性都調動了起來。然而,這一“并存”越來越不得了,逐步出現了矯枉過正的情況。資本與管理在分配中比重越來越大,勞動報酬比重越來越小。材料二:當前,我國地區之間、城鄉之間、部門之間、不同群體之間、在職與退休人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仍然很大。⑴如何解決材料一反映的問題?這樣做有什么意義?⑵如何解決材料二反映的問題?2.王樂義,山東省壽光市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1989年首創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在此基礎上,他又把眼光投向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上。他常說,“天下農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把自己的發明,無償地、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四面八方的百姓,改變了中國北方冬季少青菜的歷史,鼓了農民的錢袋子。 王樂義的做法對我們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有何啟示?一、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1.公平的含義2.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現 3.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義4.實現社會公平的制度保證5.實現社會公平的舉措⑴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①意義②措施⑵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二、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1.效率和效率提高 2. 效率與公平的關系3.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⑵正確處理先富與共富的關系⑶ 反對平均主義,防止收入差距懸殊;落實分配政策,提倡奉獻精神,倡導回報社會提示點撥1.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⑴分配公平與平均主義有根本的區別。公平是指利益和權利分配的合理化,它包括“機會均等、規則平等、差距適度、共同富裕”等內容。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它承認適度的差距,能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平均主義則抹殺一切勞動差別和分配差距,要求絕對平均,實際違背了公平原則,壓抑勞動者積極性,所以公平與平均主義是根本對立的。⑵初次分配是指在創造國民收入的物質生產部門內部進行的分配,再分配是指國民收入在物質生產部門內部進行分配后,還須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再次分配。2.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⑴共富不能理解為所有的勞動者、所有的地區同時、同等程度的富裕,不能理解成同步富裕。⑵兼顧公平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是指社會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⑶要區分我國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則和具體的分配政策。分配制度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分配原則是兼顧效率與公平;分配政策是以共富為目標,倡導先富幫后富,擴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例題精析(·上海卷)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今年全國財政安排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比上年增加395億元,今年起全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將全部免除,中央財政撥款95億元專門用于幫助高等學校與中等職業學校的困難學生,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也將進一步落實。⑴國家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屬于國民財富兩次分配中的哪一次分配?⑵實現教育公平必將推動經濟和社會更好地發展。請運用所學經濟常識簡要回答其原因。【解析】本題以關注教育公平這一時政內容為依據,考查國民財富的兩次分配,以及社會的公平問題。第⑴問明確“是什么”,即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屬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第⑵問分析為什么關注教育公平,可圍繞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分析。【答案】⑴國家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屬于國民財富的再分配。⑵社會公平是經濟效率持久增長的必要條件。教育公平有利于勞動者素質的整體提升,由此推動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實現教育公平有利于社會穩定、和諧,因而必將促進社會與經濟更好地發展。自我測評一、選擇題1.xx大報告明確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要更加注重公平。這是因為a.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 b.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c.注重公平可以消除收入差距 d.公平是按勞分配的體現2.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制度,必然形成收入差距。要解決收入差距過大問題,實現社會公平,必須 ①進一步完善維護社會公平的政策措施,健全各項社會保障制度②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和困難群眾的扶持力度③堅持效率優先的原則④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堅決取締非法收入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3.“公平就是消滅差別,有差別就不是公平。”這種觀點a.錯誤,其實質是主張平均主義b.錯誤,其實質是只講效率不講公平c.正確,因為效率與公平總是對立的d.正確,它主張共同富裕4.“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這主要是a.由國家通過稅收進行 b.在初次分配范圍內進行c.在再分配范圍進行 d.由先富起來的個人和地區進行5. 在我國,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再分配之所以要更加注重公平是因為 ①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本質的客觀要求 ②這是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的客觀要求 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④這是實現同步富裕的客觀要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這意味著①將個人收入與其在經濟活動中的貢獻掛鉤 ②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 ③要嚴格控制過高收入 ④就是要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基尼系數是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有關部門和有關研究機構的測試結果顯示,我國的基尼系數大概為o.45(已經超過o.4的警戒線)。
基尼系數
o
0.2—0.3
0.3~0.4
0.4—0.5
0.5以上
反映情況居民收入絕對平均
居民收入比較平均
居民收入相對合理
居民收入差距較大
居民收入差距懸殊
上述材料表明,現階段我國
a.要高度重視個人收入的分配問題,保證公平
b.基本實現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目標
c.必須防止個人收入出現差距d.市場經濟發展必然導致兩極分化8.觀察右圖,對此現象分析不正確的是a.工不同酬應不同,體現了按勞分配原則 b.容易導致職工收入差距擴大c.侵犯了勞動者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d.初次分配也應注重公平二、非選擇題9.近幾年,我國為解決分配不公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健全并落實職工最低工資制度、進一步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調整、加強對壟斷行業企業工資監管,等等。解決分配不公問題有什么經濟意義?
10. 黨的xx大報告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⑴簡要分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為什么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⑵國家如何在參與再分配過程中更加注重公平?走近生活材料一:據統計,我國富有群體的社會財富約占全國個人全部財富的71%,其中,不到0.5%的家庭擁有全國個人財富的60%以上。而地區差異更加明顯,上海市的人均年收入是西部地區的10倍以上。XX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11759元和3587元。調查顯示:某市電力集團公司一名普通職工年薪可達15萬元,相當于全國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倍。社會財富分配的懸殊,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巨大障礙。材料二:目前,人們對收入分配問題都比較關注。從人們所熟悉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到xx大報告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XX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適當提高初次分配中勞動報酬比例,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再到xx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我國收入分配改革不斷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日趨成熟。請以“我國居民收入不平衡,貧富差距嚴重”為課題,開展研究性學習。⑴閱讀材料,概括當前我國社會的收入分配不公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⑵請從個人收入分配的角度,就解決社會的收入分配不公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篇3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第七課 個人收入的分配
1.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觀必然性
(1)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相應地就必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我國分配制度從根本上說是由我國當前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的。
2.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之后,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注: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但公有制經濟中的分配方式并非都是按勞分配。
3.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
(1)個體勞動者個人占有生產資料,獨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其勞動成果扣除成本和稅收后直接歸勞動者所有,從而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個體勞動者的合法收入受國家保護。
(2)按生產要素分配
①含義:是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收益分配。參與收益分配的生產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技術、管理、信息、土地等。
② 按生產要素分配的種類及對應形式
按資本要素分配:儲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紅、債券所得利息、私營企業主的稅后利潤等。
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轉讓金。
按勞動要素分配: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中的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
按技術要素分配: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經營管理要素獲得的收入主要是通過股權激勵方式獲得的股份分紅。
按信息要素分配:提供市場信息、管理方案(點子)的收入。
③ 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其一,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其二,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有利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注意:三個區別
(1)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和非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
社會主義性質分配:按勞分配。非社會主義性質分配: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
(2)按勞分配、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和按勞動要素分配的區別
第一,存在的范圍不同。按勞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按勞動成果分配存在于個體經濟中,按勞動要素分配存在于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中。
第二,性質不同。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性質分配,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和按勞動要素分配是非社會主義性質分配。
(3)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
合法的勞動收入:按勞分配、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按勞動要素分配。
合法的非勞動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資本要素分配、按技術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
附:按勞分配、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比較
按勞分配 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 按生產要素分配
區別 所有制基礎 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 生產資料個體所有制 生產資料私有制
分配主體 社會主義公有制范圍內的勞動者 個體勞動者 私營和外企中的勞動者
勞動者在生產中的地位 勞動者是生產資料的主人 既是勞動者又是經營者投資者 勞動者不占有生產資料,在生產中處于雇傭地位
體現的關系 勞動者是平等互助合作的關系,體現社會主義生產關系 非公有制生產關系 私有制生產關系
在我國分配制度中的地位 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 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方式之一 是我國分配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聯系 勞動者都要靠自己的體力和智力勞動來獲得收入,合法收入都受國家保護
堅持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及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
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附:關于科技人員收入的分配方式問題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國家鼓勵自主創新,其中包含科技創新,分配制度改革要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對科技人員收入的分配方式應全面,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1)公有制企業中科技人員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勞分配。還有非按勞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會保障收入。
(2)股份制企業中,科技人員憑借技術向企業投資入股,獲得相應的股份,從股份制企業獲取收入,屬按技術要素投入所得的收入。
(3)私營企業或外資企業中,科技人員受雇于私營企業主和外商,其所得工資是按勞動要素分配。
(4)科技人員自辦實休,自辦公司,其科研成果或技術專利歸自己所有。通過轉讓成果或專利所獲得的收入屬按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分配。
4.效率與公平的含義。
(1)效率指經濟活動中產出與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著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
(2)公平的含義較寬泛,涉及經濟、政治、法律等各個領域。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與平均主義有著根本的區別。
注意:收入公平既不是平均分配也不是消除差距。
收入分配公平的意義: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它有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如何實現社會公平?
①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②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當前,要著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為此,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通過強化稅收調節,整頓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防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實現公平分配。
5.說明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1)關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率與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社會公平的逐步實現只有在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維護勞動者權益,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2)如何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①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②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 篇4
綜合探究: 講求效率 維護公平
【探究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生收集資料、討論、辯論、提出合理化建議等形式,既反思自我,又反思他人的觀點和看法,讓學生加深對“效率與公平”這一問題的理解,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對微觀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議。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樹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提高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
(2)培養學生的效率意識和公平意識,在今后學習和工作中努力做到效率與公平的最佳統一。提高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公平與效率的關系
【探究活動建議】
1、分兩組分別收集分配中講求效率的表現與維護公平的表現
2、分兩組分別討論講求效率的意義和維護公平的意義
3、在分組的基礎上,分正反方展開辯論
(正方: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維護公平。反方: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講求效率)
【課時安排】1課時。
【探究活動形式】討論、辯論、提供合理化建議
【探究活動步驟】
導入:
教師講授《和尚分饅頭》的故事: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住著好多老和尚和小和尚,他們當然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了。平時,廟里和尚們吃的東西都是每天從山下運過來的,可是有一天,天公不作美,刮起了臺風,下起了暴雨,山路堵了,糧食運不上來了,和尚們可愁死了,念經都沒力氣了。這時廟里的方丈出來說話了:“和尚們,莫慌張,大家打起精神來,現在廟里還有20個饅頭,我們這里有20個人,本來可以一個人分一個的,但是為了照顧老和尚,就讓老和尚一個人分3個,小和尚三個人分1個,這樣剛好分完。”方丈剛說完,下面就議論開了,當然,小和尚也有不高興的。大家在心里數著、算著,這樣是剛好嗎?不久,熱氣騰騰的饅頭端上來了,大家照老方丈的指示做了,老和尚一個人分3個,小和尚三個人分1個,小和尚真可憐,可也沒辦法呀,有總比沒有好呀。
問題;你人認為這樣分配合理嗎?為什么不合理
學生:不公平,要就不能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小和尚干活就沒了勁頭。
教師總結:我們凡是要講求效率,維護公平(板書)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手工競賽:每組六人、十張紙,時間3分鐘,在規定時間內疊的紙鶴多組為勝。
【探究問題】
教師:現在同學們手工做完了,加入你是收購這些手工藝品的商人,哪么請同學們擬定自己的收購計劃。
學生:分組討論,擬定自己的收購計劃。
【計劃展示】
方式一:不論數量和質量,平均每組給5元。
方式二:計數給錢,每只紙鶴給2元。
方式三:數量質量相結合,疊的好的每只紙鶴給4元,其它2元。
方式四:疊的好的每只紙鶴給100元,其他2元。
教師:請同學們評價上面的收購方案
學生:分組討論收購方案并闡明自己的理由。
教師總結:方式一:平均主義;方式二:雖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平均主義,可是沒有考慮到質量,不能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實質也是一種平均主義;方式三:即注重了效率,有體現了公平;方式四:收入差距拉得太大,不公平。
【問題探討】
1、公平與效率的含義
2、公平與效率的關系
學生:閱讀課文,歸納問題
效率:指經濟活動中產出與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公平:在經濟學中,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它主要表現為分配的相對平等。
公平與效率的相互關系
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活動探究】
(一)討論(15分鐘):兩則招聘啟事
招聘啟事1
a公司現要招聘一批推銷員,推銷某學習軟件。要求:會普通話,掌握一定的電腦知識。工資待遇:30元/天
招聘啟事2
b公司現要招聘一批推銷員,推銷某學習軟件。要求:會普通話,掌握一定的電腦知識。工資待遇:底薪15元/天,每推銷出一套學習軟件可抽取20元傭金
思考:(1)如果你是老板,你會采取那種分配方式。為什么?
(2)如果你是應聘者,你更愿意到哪家公司工作?為什么?
(3)假如你選擇在b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后了解了以下情況:一套學習軟件市場價是600元,而包括各方面的成本總共才200元,而從200元轉化為600元的過程絕大部分是通過推銷員的努力才得以實現的。但是b公司的老板卻輕而易舉就獲取凈利潤400元,你辛辛苦苦推銷一套軟件才獲得20元的傭金,老板的收益是你的20倍。你愿意干下去嗎?說說你的理由。
(4)請你從“效率與公平”關系的角度,談談這一案例給我們的啟示。
【課堂探究】
獎學金的分配
假定學校獎勵本班一筆獎學金,請同學以組為單位,依據“效率與公平”原則,為班主任設計一個合理的分配方案
學生:分組擬定合理的分配方案,注意方案要體現“講求效率,維護公平”的原則。
【辯論】(27分鐘)
1.辯題:“在當代中國,收入分配中講求效率與維護公平何者更為重要?”
正方:在當代中國,收入分配中講求效率比維護公平更重要
反方:在當代中國,收入分配中維護公平比講求效率更重要
2.辯論過程:
(1)教師簡單介紹辯論隊、辯手、辯題、規則。(2分鐘)
(2)正方和反方一辯分別闡述基本觀點。(4分鐘)
(3)自由辯論。(10分鐘)
(5)觀眾同學繼續就所支持的正方或反方加強本方觀點;或者質問對方觀點請求回答。(5分鐘)
(6)正方和反方四辯分別總結陳詞。(4分鐘)
3.辯論總結:
由觀眾同學評判勝負,教師總結發言,點評辯論會的總體情況。(2分鐘)
【感知歷史】
感知我國在效率與公平認識上的變化
改革開放前:民謠
上工敲破鐘,干活磨洋工,
一地一窩蜂,收工打沖鋒,分糧興沖沖。
勞動多了你別喜,東西分配不由你,
勞動少了不用愁,分配多少按人頭
改革開放后: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念。
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xx大:更加注重公平
【問題總結】
問題;怎樣縮小貧富差距實現社會公平
(一)從法律上、制度上努力營造一個維護公平的制度環境。
(二)完善分配制度,高度重視解決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問題。
(三)完善稅收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等配套制度。
(四)關心困難群體的生產生活,切實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
【布置作業】(3分鐘)
就第一階段所討論的案例,作進一步引伸:假如,c公司也是一家軟件公司,也要同時招聘一批推銷員,推銷同一學習軟件。要求與a、b公司一樣,不同的是待遇。c公司沒有底薪,推銷員每推銷一套學習軟件,可以獲得40元傭金。此時,
(1)如果你是老板,你更愿意選擇哪種分配方式?為什么?
(2)如果你是應聘者,你更愿意選擇哪家公司?為什么?
(3)如果你是同類公司d的老板,請你設計一套針對推銷員的分配方案,要求比a、b、c三家的方案都更好體現效率與公平的結合,更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效益。
附:辯論賽主持詞
“當今中國,個人收入分配中效率與公平何者更為重要”辯論主持詞
各位請安靜下來,我們的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
今天參加本場比賽的兩支隊伍是:正方:女生代表隊 反方:男生代表隊
參加今天決賽的八名選手是:正方一辯鄭丹丹同學,正方二辯張曉梅同學,正方三辯蘭雅華同學,正方四辯姚丹丹同學。反方一辯許東同學,反方二辯王桂才同學,反方三辯陳思鵬同學,反方四辯錢健同學。
擔任本場比賽裁判的是:除了辯手之外的各位同學!
本場比賽的辯題是“在當今中國,個人收入分配中講求效率與維護公平何者更為重要”,正方的觀點是:在當今中國,個人收入分配中講求效率比維護公平更重要
反方的觀點是:在當今中國,個人收入分配中維護公平比講求效率更重要
本場比賽分為陳述觀點、自由辯論、觀眾參與辯論、總結陳詞四個階段。觀眾參與辯論階段為5分鐘,觀眾可以向支持的一方補充闡述觀點,也可以向反對的一方反駁觀點或質問對方。
各位觀眾,現在雙方辯手已經嚴陣以待,信心十足。今天,究竟誰將是最后的贏家,還要看每一位辯手的智慧和團隊的合作。為使我們雙方的隊伍都能以一個最佳狀態開始比賽,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給他們以鼓勵。
首先請正方一辯闡述正方觀點,時間是2分鐘,請。
謝謝正方一辯的精彩發言,下面請反方一辯闡述反方觀點,時間也是2分鐘,請。
感謝反方一辯的發言,下面進入最精彩的自由辯論,雙方各有5分鐘時間,首先由正方發言。
謝謝,經過八名辯手精彩的自由辯論后,現在進入觀眾參與辯論階段。請觀眾同學向所支持一方補充論證,或者向所反對的一方提出反駁觀點或質疑。
請觀眾繼續陳述或提問。
現在進入總結陳詞階段,首先請反方四辯總結陳詞,時間2分鐘,請。
感謝反方四辯的精彩陳詞,下面請正方四辯總結陳詞,時間也是2分鐘,請。
感謝正方四辯的精彩陳詞。到這里,本場比賽就告一段落了。現在,請全體觀眾同學評判本場比賽的冠軍。贊同正方獲勝的請舉手……贊同反方獲勝的請舉手……,通過大家的民主評判,本場比賽正/反方獲勝!請大家用最熱烈的掌聲向他們表示祝賀。
本場比賽到此結束,感謝各位參賽選手的精彩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