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繼承中發展(精選12篇)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篇1
第四課 第二框題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綜合探究:建設“學習型社會”
自主學習篇
1、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
。1)辯證關系:繼承與發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兩個方面。繼承是發展的_______________,發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確處理兩者的關系要求: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____,在發展的過程中_____,這就是文化傳承。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根本因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1、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定功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
3、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合作交流篇
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社會制度的更替、科學技術、思想運動、教育
1.社會制度的更替 如何影響見教材44頁第3段
2.科學技術的進步 如何影響見教材45頁1段
【知識拓展】
第一,科學技術對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改變著生產方式,改變著物質產品的文化內容;二是科技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促進人類的思想解放;三是科學技術改變著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
第二,正確理解科技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倏茖W技術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內容。自古以來,科學技術中每一項重大發現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經濟、文化的發展。
、诳茖W技術的發展不僅不斷為人類物質生產開拓新的空間,而且在探尋規律和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凝結成的科學與人文精神以及所匯集的智慧結晶,促進了人類思想的一次又一次解放,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人類文化,引導人類走向更為先進的文化,對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產生極大的沖擊和深遠的影響。
3.思想運動往往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的發展。如何影響見教材45頁最后1段
4.教育 如何影響文化的發展見教材46頁最后1段
【特別強調】
第一,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決定的社會制度的更替對文化發展的影響是根本性的。
第二,不是任何思想運動都能促進文化發展。
第三,不能把教育排除在影響文化的因素之外,也不能把“教育”僅僅理解為學校教育,應是廣義的教育。
第四,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對文化發展影響的程度是不相同的?茖W技術的進步和思想運動都會對文化的發展產生影響,甚至影響巨大。而社會制度的更替導致的是新的文化形態取代舊的文化形態,是質變,所以對文化的發展影響最大的因素應是社會制度的更替。
3.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教材43頁最后1段――44頁1段
【注意】對待傳統文化要“揚棄”(第5課)
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部分會成為社會發展的動力,而保守的方面會成為社會發展的桎梏。因此,我們既不能搞“傳統虛無主義”,全盤否定;也不能持“文化保守主義”,全部繼承。
4.樹立正確的文化發展過程觀 教材44頁2段
辨析:文化傳承就是要原封不動地繼承傳統文化
解析:(1)文化傳承是指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包括“文化繼承”和“文化發展”兩個方面。(2)文化傳承,不是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而是有所淘汰、有所發揚、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文化傳承必然要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并在繼承的過程中,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
【知識拓展】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
第一, 教育具有保存、傳遞和活化文化傳統的功能:
① 人類文化只能被學而知之,不能通過遺傳方式獲得。如果人類的繁殖過程是人類種族的傳遞、保存和延續過程,那么,教育則是人類文化的傳遞、保存和延續過程。
②教育對人類文化有活化作用,即將儲存形態文化轉變為現實,活躍文化。一種文化只有通過教育完成了這種轉化,才能在人類的現實生活中表現出它的生命力和價值,才能出現文化繁榮的局面。
第二, 教育具有選擇、整理文化傳統的功能:
、 教育選擇文化的功能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實現:一是精心選擇教育內容;二是精心選擇教師;三是精心選擇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②在教育對文化選擇的同時,它同樣也整理著文化。教育通過選擇和整理,使得人類文化去偽存真,逐步系統化,其精華得以繼承。
第三, 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創造文化的功能:
、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融合和更新創造的途徑很多,如移民、戰爭、貿易往來、旅游等,但教育是最有效、最積極的途徑。
②通過過教育來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有一個積極的選擇過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同時學校教育的對象主要是青年一代,他們容易接受新的觀念和文化模式。
綜合探究 建立“學習型社會”
基本觀點:
1. 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必要性 教材56頁1―2段
2.學習型社會的內涵和特點
。1)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是“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教材56頁3段
。2)學習型社會的特點 教材59頁
、偃巳耸菍W習之人,時時是學習之時,處處是學習之所,事事是學習之機。
、谥挥薪K身學習,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郜F代信息技術的進步,為學習創造了良好條件,人們需要學會利用現代傳播技術進行學習。
3. 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 教材56頁4段
4. 建立“學習型社會”的目的----------就是要使每個人都能通過學習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學以致用篇
1.關于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
、倮^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②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馨l展是繼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XX年6月25日,在中央黨校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指出,黨的xx大以來,黨中央繼承和發展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學發展觀?茖W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從以上內容可見,科學發展觀
a.體現了繼承與發展的統一 b.體現了文化對社會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c.表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d.表明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
3.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有( )
①自然環境 ②社會制度 ③科學技術 ④思想運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對我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昌盛做出了重要貢獻。從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都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鞍偌覡庿Q”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集中反映了( )
a.社會制度的更替影響文化發展 b.科學技術推動文化發展[來源:學,科,網z,x,x,k]
c.思想運動促進文化發展 d.教育活動影響文化傳承
5.關于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
b.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教育能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
d教育在人類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小
6.人人是學習之人,時時是學習之時。建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必須大力發展教育。因為
①教育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根本動力 ②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劢逃谌祟愇幕瘋鞒兄衅鹬厥庵匾淖饔 ④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來源:z++]
7.右下圖為刻于明朝初年、懸于黃山市西遞慈善堂的“孝”字。該字上半部分左右兩側分別呈現猴頭和慈婦的頭像,表達了不孝便由人變猴的意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歷來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會卻片面強調“愚孝”,成為束縛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枷鎖。由此看來,繼承傳統文化應 ( 。
a.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b.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c.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d.海納百川,熔鑄百家
8.XX年7月11日,國學大師季羨林與世長辭。季老在生前曾強調:一個國家應該重 視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搶救、保護和傳承。這是因為 ( )
、俦久褡鍌鹘y文化是至高無上的,是優越于其他民族文化的
、跊]有文化的繼承, 就沒有文化的積累,文化也就不能豐富發展
、蹅鹘y文化代表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軅鹘y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選擇題
9.在文化建設過程中,煙臺市提出既要繼續發展以海洋文化、開埠文化、民俗文化等為特色的文化,又要積極培育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并以國際動漫藝術節為契機,進一步加快動漫產業發展步伐,努力打造國家級動漫創意產業基地。
結合材料,說明煙臺在文化創新過程中是如何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的?
10.在十一屆全運會開幕式上,500名幼稚童聲吟唱《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目前,北京、廣州等城市的部分中小學校已著手組織在校學生開展“誦讀書經活動”,即把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四書五經”等“國學”篇目重新列為必修課,要求學生熟背。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近千萬的孩子加入“讀經”的行列。對這一活動,有人認為是復古,有人認為是創新,還有人對此表示尊重和理解,認為應該順其自然。從文化傳承的角度談談你對開展學生“誦經”活動的看法。
三.社會實踐探究
調查了解學校課改進程,了解家人、老師的終身學習的現狀,感受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意義。
第二框題
1.答案:a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化繼承和文化發展關系的理解,④說法錯誤,故b、c、d項[可排除。
2.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發展與繼承的關系等知識點。材料從整體上強調科學發展觀的形成過程,即做到了繼承與發展的統一,故選a項;并非所有的文化對社會都起促進作用,故b項錯誤;c、d項觀點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排除。
3.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由教材可知②③④都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不難選出b。
4.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影響文化發展因素的理解。材料強調“百家爭鳴”對文化發展的貢獻,而“百家爭鳴”屬于思想運動,故選c項;其他選項中的社會制度、科學技術和教育的作用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不合題意。
5.答案:d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教育在文化傳承中作用的理解。a、b、c項從不同角度說明了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d項說法錯誤,教育在人類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大。故選d。
6.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對教育重要性的理解。首先,②③項從文化傳播和文化傳承角度正確表述了教育的重要性,故入選;其次,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故①項錯誤;再次,④項觀點是發展教育的措施,而不是原因,故排除。
7-8,bc
9.答案:(1)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文化創新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
(2)煙臺一方面要積極開發利用海洋文化、開埠文化、民俗文化等,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又要積極發展動漫產業等新興文化產業,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時代精神。
10•答案:(1)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F代文明不能割裂傳統!八臅褰洝钡戎腥A傳統名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必要發揚。(2)要分清傳統文化的精華和糟粕,引導學生用科學的觀點發掘和繼承傳統文化的合理部分,不可照單全收。(3)教育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應該注意方式,不要搞一刀切。(4)創新與繼承是文化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既要重視傳統文化,又要學習借鑒外來文化。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篇2
4.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文化傳承的含義、文化發展的影響因素。
2.能力目標:通過文化繼承和文化發展關系的探究,提高學生分析和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認識中國豐富的文化歷史中做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教學重難點: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教育對文化發展的作用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根據我們上節課所學,對待傳統文化我們應該持什么態度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統文化最終并不是原封不動的被承襲,而是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即所謂的“揚棄”,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那么傳統文化是怎么在承繼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呢? [過渡]讓我們看一個例子:p43,思考:在我們身邊,你如何運用“實事求是”呢?
一、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看p44,對我國古代的教育思想的兩種看法,談談你們如何看待這兩種觀點的?
分析:對待傳統文化應采取一分為二的態度,將繼承與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那么,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是什么關系呢?我們應怎樣對待兩者的關系呢?
1.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
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一個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凝聚了該民族世世代代的創造和智慧,是該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所以,要實現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復興,就不能無視這些寶貴財富的存在,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否則文化發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時,繼承的目的不在于束之高閣,或者拿來供奉景仰,而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為了服務于當代社會需要。因此,不能原封不動的承襲文化,而要緊緊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有所揚棄,發展文化。
2.正確處理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要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的認識其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傳統的教育思想有其糟粕和消極之處,也有著思想的精華和合理之處。對此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是全盤否定,也不能全面回歸。如“孝道文化”,因此,要把握好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積極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汲取養分,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實現文化繁榮,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但是,在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若要實現文化的發展,就必須重視影響其發展的因素。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恐怕我們用一兩本書都難以詳細歸納,這里我們只能以最為重要的幾方面來認識。
1.社會制度的更替
文化是由一定經濟和政治所決定,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產物。社會制度的更替,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結果。當社會制度發生新舊更替時,新的社會力量的出現必然要求為之服務的文化隨之取代舊的文化形態。這里新舊文化力量的斗爭,就有力促進了文化的進步。比如說歷史上每次制度更替都會帶來文化大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啟蒙運動等都是明顯的例證。
2.科學技術的進步
科學技術作為文化范疇的一部分,其進步不僅促進經濟的發展,而且還推動了整體文化的發展。自古以來,科學技術中的每一項重大發現和發明,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例如,造紙術的發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使之成為交流思想、傳播文化的強有力工具,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分析: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對于文化的推動作用(超越時空限制、無限共享)
3.思想運動的推動
思想運動往往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對文化的發展也產生重要影響。不同的思想文化在運動中相互激蕩,催生著社會變革,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探究:諸子百家,學術爭鳴。
4.教育對文化傳承的作用
下面我們來看p47這幅有關教育變革的圖片,思考:在“由私塾到課堂教學再到網絡學習”的過程中,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對文化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導學生說明教育方式的變革對文化發展的影響,并總結)
私塾這種教育方式依靠老師對學生的教授,將自身知識傳給學生,對文化傳承有一定的作用,但規模小,影響有限。課堂教學這種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校成為文化傳承的主要途徑。網絡學習這種教育方式,使文化傳承的方式和手段發生了根本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繼承與發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對文化發展也起了重要的影響。
那么,教育方式的變革對文化發展起了哪些作用呢?我們可以根據課堂教學這種與我們最近的教育方式來理解。
首先,教育活動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能動性活動,對文化傳承起著重要的作用。它通過自身的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其次,教育使用“傳道、授業、解惑”方式,把文化傳遞給受教育者,是人類世代的優秀文化得以傳承。
最后,教育是以濃縮的形式重演了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走過的認識世界的過程,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從事文化創造。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文化在繼承中發展”。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繼承和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只有正確處理兩者的關系,才能使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得以發揚光大。但在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影響因素,其中,社會制度的更替是影響文化發展的根本因素,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文化發展的動力,思想運動和教育方式的變革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本節課的重點是文化繼承和文化發展的關系,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對文化發展的影響作用。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篇3
【學習目標】
1、理解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關系
2、了解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3、理解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課前預習】
1、嘗試完成學案中的填空及相關思考題
2、把你的疑問寫下來
【學習過程】
情境導入:新版《牡丹亭》在繼承昆曲唯美風格的同時,進行了大膽的改革,精心設計舞臺背景,啟用年輕演員,增加觀賞性動作,取得了滿堂喝彩,你如何看待昆曲的改革?
一、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1、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1)繼承是發展的___________,發展是繼承的___________,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2)在_______的基礎上發展,在________的過程中繼承.
情境一:隨著開過禮炮的第一聲巨響,中華民族的文化事業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梁!贰抖吃隆窞槊褡逡魳汾A得了持久的聲譽。為什么建國后中國民族文化事業有了巨大發展?
二、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運動,決定著___________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
(2)________________,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3)______________往往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發展.
(4)_____________在文化發展中影響越來越大.
三、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p46
。1)教育的功能----------
(2)教育如何傳承文化---------
(3)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深遠影響---------
【課后反思】你的心得,你的困惑
【課堂練習】
1、毛澤東曾熱情地贊揚魯迅是當時“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文化新軍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肯定“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這表明( )
a.思想運動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會促進文化的發展
b.文化影響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特點
c.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d.文化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2、從古代的私熟到近代的傳統課堂教學,再到現代的網絡學習,不同的教育方式對文化傳承有著不同的影響。這說明教育( )
、俣纪ㄟ^“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
、诙家詽饪s的形式重演人類在漫長有歷史中認識世界的過程,在有限有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
、畚幕膫鞒芯哂欣^承性和發展性,有多種傳播媒介和手段
④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對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俄國偉大的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說:“正確的道路是這樣的,吸收你的前輩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边@句話表明 ( )
a.應該全面吸收傳統文化 b.傳統文化應該全部拋棄,重新創造新文化
c.要繼承傳統的文學藝術 d.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4、列寧說:“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边@句話說明( )
、傥幕哂欣^承性
、谥挥姓_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自由地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
、叟械乩^承傳統文化,做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學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軐Υ齻鹘y文化應該全部繼承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從《詩經》算起,中國古代文學經歷了3000多年的發展歷程,集中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國的傳統戲曲是融音樂、舞蹈、武術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表演藝術。中國的傳統繪畫與詩賦、散文、楹聯、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和交融,形成了詩、書、畫一體的藝術傳統,成為與西方藝術風格迥異的東方藝術的代表形式之一。這些藝術成為中華文明寶庫中璀璨的明珠。這表明( )
①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 ②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
、畚幕绊懢哂猩钸h持久的特點 ④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輦鹘y文化的相應內容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篇4
課題
執筆人
編寫日期
執行人
執行日期
三維
教學
目標
知識:識記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聯系具體事例,說明應如何正確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結合自身體會,談談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能力:結合分析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提高歸納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問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初步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本課內容,使學生認識文化發展的歷史過程,正確把握文化傳承中繼承和發展的辯證關系,從而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做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重點
難點重點: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難點:教育對文化發展的作用
教法
教具
講授法、體驗感觸法
多媒體及傳統教具
教學過程
特色教案
[導入]根據我們上節課所學,對待傳統文化我們應該持什么態度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統文化最終并不是原封不動的被承襲,而是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即所謂的“揚棄”,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那么傳統文化是怎么在承繼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呢? [過渡]讓我們看一個例子:p43,思考:在我們身邊,你如何運用“實事求是”呢?
這里就可以看到這個詞匯從出現始以到今天它的內涵由求實的治學態度到意義重大的哲學命題,可以說在繼承基礎上得到積極的發展。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到:
一。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辯證關系
1.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一個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凝聚了該民族世世代代的創造和智慧,是該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所以,要實現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復興,就不能無視這些寶貴財富的存在,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否則文化發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時,繼承的目的不在于束之高閣,或者拿來供奉景仰,而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為了服務于當代社會需要。因此,不能原封不動的承襲文化,而要緊緊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有所揚棄,發展文化。
2.在繼承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對于我國傳統的教育思想,歷來有非常多的爭論,課本上為大家提供的兩種觀點,你認為哪一種更加正確呢?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的認識其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傳統的教育思想有其糟粕和消極之處,也有著思想的精華和合理之處。對此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是全盤否定,也不能全面回歸。 因此,要把握好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積極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汲取養分,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實現文化繁榮,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二。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若要實現文化的發展,就必須重視影響其發展的因素。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恐怕我們用一兩本書都難以詳細歸納,這里我們只能以最為重要的幾方面來認識。
1。社會制度的更替 文化本質上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而社會存在根本上就是人們的經濟、政治活動及其社會關系,因此,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產物。社會制度的更替,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結果。當社會制度發生新舊更替時,新的社會力量的出現必然要求為之服務的文化隨之取代舊的文化形態。這里新舊文化力量的斗爭,就有力促進了文化的進步。比如說歷史上每次制度更替都會帶來文化大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啟蒙運動等都是明顯的例證。
2?茖W技術的進步 科學技術作為文化范疇的一部分,其進步不僅促進經濟的發展,而且還推動了整體文化的發展。自古以來,科學技術中的每一項重大發現和發明,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例如,造紙術的發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次革命,使之成為交流思想、傳播文化的強有力工具,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分析: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對于文化的推動作用(超越時空限制、無限共享)
3。思想運動的推動 思想運動往往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對文化的發展也產生重要影響。不同的思想文化在運動中相互激蕩,催生著社會變革,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探究:諸子百家,學術爭鳴
4。教育對文化傳承的作用
。1)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訓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教育是通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雙向互動,以濃縮的形式傳遞人類漫長歷史中走過的認識世界的過程。
。3)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對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作用。 課堂探究:私塾、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三種教育方式各自的特點及其對文化傳承所起到的作用。(讓學生結合自身體驗去認識幾種教學方式的特點和優點)
[結論]總之,對于浩瀚如海的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在批判繼承和保留的同時,還要順應時代要求去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
作業;
1.如何看待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與錯誤態度分別是什么?
2.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有哪些?影響最大的因素是什么?
3.如何理解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教學
后記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篇5
學習目標
課標考綱 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及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內容目標 理解傳媒技術的進步,以及教育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對文化傳承具有深刻的影響。
重、難點 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學情分析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思考探究:
1、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 2、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為什么說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進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4、教育和學習方式的不斷變革對文化傳承的影響為什么越來越大? 探究新知:
1、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1)文化繼承的含義:不是原封不動的承襲傳統文化,而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使文化得到____________.
。2)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
①繼承是_________________,發展是_________________。繼承與發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這一過程中,不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出體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一個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了該民族世世代代的創造和智慧,是該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復興,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離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文化發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繼承的目的是為了發展,不能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必須要把握時代的脈搏,與時俱進,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
、谠赺_____的基礎上_______,在________的過程中_________。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們就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一練
1、關于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a )
①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②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④發展是繼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我們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記憶被抹殺,歷史文脈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揚州通過古城復興改善人居,實現傳統文化載體與現代城市交相輝映的可持續發展思路,打造出一個充滿人文精神的揚州城。這啟示我們( a )
a.文化繼承是發展的前提 b.傳統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傳統文化影響城市發展 d.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2、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1)社會制度的更替會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運動,決定著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_________________。每當社會制度發生新舊更替時,代表新的政治、經濟力量的新文化,通過反對代表舊的政治、經濟力量的舊文化的斗爭,有力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學技術的進步會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古以來,科學技術中每一項重大發現和發明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經濟、文化的發展。當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資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極大的促進了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如,中國占代造紙術的發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使之成為交流思想、傳播文化的強有力工具.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3)思想運動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思想運動往往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不同思想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蕩,不但催生著_________________,也促進了________________。例如,新文化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傳人中國,一批進步學者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來觀察和探討中國的社會和歷史。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歷史研究的對象和史料的運用等方面發生重大變化,史學的編纂方法出現了突破,唯物史觀得到廣泛傳播,中國歷史進入新的蓬勃發展時期。
(4)教育在文化傳承中重要作用
、俳逃侨祟愄赜械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诮逃ㄟ^對受教育者的“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教育能夠以______的形式重演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走過的認識世界的過程,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從事文化創造。
、垭S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在人類_______________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練一練
3、 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有( b )
、僮匀画h境②社會制度③科學技術④思想運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為什么說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進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5、教育和學習方式的不斷變革對文化傳承的影響為什么越來越大?
核心解讀
1.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1)正確認識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
(2)正確處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這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3)正確處理好文化繼承與發展關系的意義: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才能進行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2.教育在文化傳承中
。1)教育的功能: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等特有的功能。
、俳逃ㄟ^對受教育者的“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給下一代。
②教育能夠以濃縮的形式重演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走過的認識世界的過程,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和運用既有的文化財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從事文化創造。
(2)教育方式的變革對文化傳承的意義: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教育方式是伴隨著文化傳播媒介性質的改變而改變的,人類文化傳播媒介的每一次革命,都引起教育方式的變革。
、偎桔邮且环N個別化教學,老師逐個向學生傳授知識,一個教師只能教幾個至多十幾個學生;無固定、統一教材,教育質量主要取決于教師個人水平。私塾這種教育方式依靠老師對學生的教授.將自身知識傳給學生,對文化傳承起有一定的作用,但規模小,影響有限。
、谡n堂教學是按學生的年齡和知識水平編班,以班為單位實施教學,每班人數固定,教師按課程表上課;課堂教學有統一和固定的教學內容,按規定的教學計劃、大綱和教科書進行教學,有固定的教師,課堂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課堂教學這種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校成為文化傳承的主要途徑。
、20世紀40年代以來,電子媒介的大量涌現和介入,為教育的革新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各種媒介教育、電化教育紛紛興起。一方面,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借助錄音機、幻燈機、電影、電視、電腦、語音實驗室等先進的視聽設備來組織教學,使教學效果更加生動、形象、直觀,使教學感染力增強、教學質量提高。另一方面,社會上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絡等進行的遠距離教育也方興未艾。網絡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將整個學習活動,從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直至教學資源的使用,實現真正的共享和社會化,打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擴大了教育規模;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學習計劃,通過人機交互等眾多途徑及時尋求教師的指導與幫助,實現個別化學習。網絡學習這種教育方式,使文化傳承的方式和手段發生了根本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繼承與發展。教育過程中各種新媒介的引進、開發和利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最優化的教育效果。
知識整合: <作業> 完成下一框題的預習學案課后鞏固小學案
1.中國古代教育存在著“師道尊嚴”“誨人不倦”等教育思想。要正確對待這些教育思想,就必須( c )
a.擺脫古代教育思想的影響 b.回歸古代教育思想
c.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d.推行素質教育
新民主主義文化,是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存在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文化性質根本不同的新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文化獲得了新發展。據此回答8~9題。
2.新民主主義文化,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存在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文化性質根本不同,是指它們(b )
a.所體現的民族特色不同 b.所代表的政治、經濟力量不同
c.表現形式不同 d.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作用不同
3.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文化獲得了新發展。這主要說明( b )
a.先進文化對社會進步起促進作用 b.社會制度的更替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c.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能催生社會變革 d.新文化體現了新的時代精神
兩千多年前,中國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想,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沖突。在XX年lo月lo日法國文化年開幕當天,總理會見法國總統希拉克時,就國家之間關系又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講的就是文明和文化多樣性中的統一性,這對當前國際形勢下堅持不同文明和文化和平共處具有重要意義。據此回答10~11題。
4.通過上述材料說明了(a )
a.傳統思想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和中國的發展道路仍有深刻影響
b.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
c.傳統思想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
d.對傳統思想要全部保留和吸收
5.總理就國家之間關系引用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說明(b )
a.文化繼承,就是要原封不動的繼承
b.對傳統文化,我們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做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c.傳統文化的內容從古至今是一成不變的
d.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6.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過程中,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這些文化傳統延續數千年而不衰,它的一些精華迄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需要我們去繼承、改造和弘揚。
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
①正確認識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②正確處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這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第四課 傳統文化的繼承 1、傳統文化有哪些特點? 2、如何認識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篇6
1、教學內容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第四課《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第二框題《文化在繼承中發展》。如何使文化在繼承中發展既是一個社會熱點,具有很強的思想理論性,也具有很強的探索實踐性。課程標準要求列舉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評估它們各自的特點;理解傳媒技術的進步,以及教育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對文化傳承具有深刻的影響。 本課首先要弄清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其次要了解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教材還特別強調了教育在對選擇、傳遞和創新文化中的特定作用。通過學習我們會看到,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在與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中,經過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經過相互借鑒和融合,我們的文化在不斷創新和發展。2、學生分析九十年代初期出生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活力的時代,張揚個性成為他(她)們的主旋律。面對這一時代的學生,溝通需要用心、用技巧,那也是一門藝術。高中學生的心理日趨成熟,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且比較豐富;語言邏輯性強,有較強的參與意識,求知欲望及表現欲望。學生主體參與的充分,表現在其主動性,積極性得到極大的調動。這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分不開的。本課教學設計就是要引導學生自己先閱讀書本、獨立思考、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各抒己見,讓學生自己得出解答問題的結論,不追求答案的唯一。充分體現了讀書是一種個體行為,每個學生有不同的體驗。教師應跳出教學設計的問題模式,和學生一道去創造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成功中尋找快樂、在快樂中更加成功。同時特別注重創設的情景的選擇性,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參與,使他們的潛能、智慧得出充分挖掘、展示。只有當學生們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獨特的、有創意的設計見解,學生主體參與和教師主導二者完美結合,才能表明該課的設計卓有成效。
3、設計思想“學習是一種內心之旅,通過整體的感悟、修行使個人從不完善趨向完善!薄皩W習是對自我的體會,是需要靜謐安詳、澄和專注的。即使是對話,也講究在彼此傾聽基礎悉心思考!
[第一階段 閱讀與思考]本階段的目標就是指導學生通過讀書和思考,努力掌握課標要求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為了這一教學目標的達成,我在教學中先給予一定的學習時間,讓學生先泛讀教材,對本框題有一個整體印象;有哪些概念、原理、知識點?課文結構的內在邏輯如何等情況;在此基礎上精細研讀,弄清概念,注意教材中事例的列舉,對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鼓勵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通過自我歸納、提煉、研究、討論及教師的點撥,完成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目的是使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讓他們逐漸學會自我獲取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第二階段 體驗與探究]本階段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欣賞他們最感興趣的偶像活動中,感悟文化在繼承在發展的實例。在本課設計中注重創造性開發和整合課程資源,選取貼近學生心靈、貼近時代脈搏、貼近生活實際的材料來呈現給學生。以在當今流行樂壇領域呼風喚雨、在學生中頗具影響力的周杰倫的中國風歌曲為主線,精心引導學生通過欣賞、思考、辯論、探討等一系列活動對周杰倫全新的說唱音樂風格糅合了西方的狂放和東方的神秘,在強調現代感節奏的同時,從歌詞和配樂上體現了傳統的文化、歷史、武術、音樂、戲曲等方面的內容的繼承和創新進行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知識得到豐富,認識得到更新;使學生能力得到提升、擴展;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提高,從而使教學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學習共同體”。[第三階段 分享與總結]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理性地回歸自我,即我們在文化繼承和文化發展中能做什么?怎么做?情感、態度、價值觀應為優先的課堂設計的前提,能力則為主導,知識為基礎。所以最后我作如下要求:一、本節課講了哪些知識?二、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三、學完本節課在繼承和發展中華文化方面你打算做些什么?通過課堂學習,在知、思、行方面提出三個層次的要求,力求使學生在每一個層次都有所收獲。本課總體設計旨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學生的讀書-思考-感悟-交流-分享-創生-行動等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嘗試實踐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用心營造“傾聽”和“潤澤”的課堂,讓教室里的學習成為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每個學生都能放心地打開自己的心扉,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得到關注的學習。精力集中在深入地觀察每個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以誘發學習,組織交流各種各樣的意見或發現,開展多樣化的與學生的互動,以讓學生活動更豐富,讓學生的經驗更深刻。
4、教學目標
知識:識記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聯系具體事例,說明應如何正確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結合自身體會,談談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能力:結合分析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提高歸納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問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初步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本課內容,使學生認識文化發展的歷史過程,正確把握文化傳承中繼承和發展的辯證關系,從而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做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5、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重點: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難點:教育對文化發展的作用
6、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第一階段
閱讀與思考(約20分鐘)[本課教材內容結構]第一目: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主要是介紹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①教材以“實事求是”一詞內涵的演變作為實例,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密不可分。這一過程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不斷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的過程。②教材以如何認識關于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兩種看法,引導學生把握繼承和發展的辨證關系,做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第二目: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教材分別以“相關鏈接”、圖文問題探究、“文化名人”等材料,分別介紹了社會制度更替、科學技術進步和思想運動的興起對文化發展的影響,指出了上述因素對文化發展的促進和推動作用。特別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對傳承民族文化起到的作用。第三目:教育在文化傳承中。①把教育界定為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②以“私塾”、“課堂教學”、“網絡學習”三組圖片,引導學生分析不同教育方式對文化傳承的不同影響,從而說明,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1、布置閱讀課文p43-47頁。要求學生弄清概念,注意教材中的解釋和事例的列舉,對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鼓勵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一、安靜、認真地用心閱讀課本知識。對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點、關鍵詞做上記號;對個別不懂的字詞、概念、原理打上“?”以便于質疑。通過自我歸納、提煉、研究、討論及教師的點撥,完成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目的是使每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去,讓他們逐漸學會自我獲取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2、發放指導讀書自學表格(見附件1)二、邊看邊思考讀書自學表格里教師提出的問題。(1)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怎樣的關系?(2)傳統文化從古到今呈現出兩種趨勢的發展,有的經過與時代內容的結合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化的重要內容,有的則成為文化發展的糟粕,是什么因素在影響文化的發展呢?怎樣影響的?(3)說說古今不同教育方式對文化傳承有何不同影響,說明了什么問題。3、指導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互相交流;鼓勵基礎中等或較差的學生大膽嘗試。三、自由創設問題、相互討論,組織學習提綱。在每個學習小組內,學生在整體感知教材、完成自學提綱上的問題的基礎上,自由創設問題,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各學習小組通過閱讀教材、小組討論仍沒有解決的內容打上標記,以待在全班范圍內相互質疑、釋疑。
第二階段體驗與探究(約18分鐘)[周杰倫現象背后的文化本質]1、欣賞周杰倫的中國風歌曲的片段2、探討周杰倫現象背后的一些文化本質1、播放經過剪輯的《誰動了古人的琴弦——中國風音樂精粹》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見附件2)2、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問題和同學們一起分享欣賞后感受以及探討課件展示問題:現場調查:(1)喜歡周杰倫的同學舉手,說說為什么喜歡。
。2)你最喜歡的歌詞是哪一句?為什么?現場討論:前不久,國際巨星周杰倫先生放了一句大話:“哈韓哈日的,真是白癡”。 一時間網上風起云涌,有人說周杰倫是民族英雄;有人請周杰倫不要玷污“中國文化”!你同意哪種觀點,說明理由。感受周杰倫的中國風歌曲獨特的文化內涵,拉近與學生的情感距離,引發思考:文化繼承和文化發展的關系。精心引導學生通過欣賞、思考、調查、討論等一系列活動對周杰倫從歌詞和配樂上體現了傳統的文化、歷史、武術、音樂、戲曲等方面的內容的繼承和創新進行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提高。
第三階段分享與總結(約7分鐘)
[本課總結]二、文化在繼承中發展1、繼承與發展是文化發展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2、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3、教育在文化傳承中要鼓勵學生富有個性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培育他們追求真理、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探討課件展示問題,學習小組討論后派代表發言:1、本節課講了哪些知識?2、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3、學完本節課在繼承和發展中華文化方面你打算做些什么?情感、態度、價值觀應為優先的課堂設計的前提,能力則為主導,知識為基礎。
第一階段 閱讀與思考(約20分鐘)二、文化在繼承中發展1、繼承與發展是文化發展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學生活動:認真閱讀課本p43-44,思考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怎樣的關系?(1)文化繼承與發展的統一性a、繼承與發展是文化發展同一過程中的兩個方面──文化繼承不是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而是要不斷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b、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c、文化傳承要求“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2)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這樣,我們就能夠做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2、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教師點撥:傳統文化從古到今呈現出兩種趨勢的發展,有的經過與時代內容的結合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化的重要內容,有的則成為文化發展的糟粕,是什么因素在影響文化的發展呢?學生活動:閱讀p44-46,思考有哪些因素在影響文化的發展,試舉例分析。 (1)社會制度的更替有力地促進文化的進步(外在因素)──代表新的政治、經濟力量的新文化,通過反對代表舊的政治、經濟力量的舊文化的斗爭,有力地促進文化的進步。文化在本質上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每當社會制度發生新舊更替時,社會的政治、經濟就會發生巨大變化,文化也會經歷一個新的文化形態取代舊的文化形態的過程。(2)科學技術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內在因素)a、自古以來,科學技術中每一項重大發現和發明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經濟、文化的發展。b、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繼承與發展。(3)思想運動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的發展(內在因素)──思想運動往往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蕩,不但催生著社會變革,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4)教育方式的變革對文化的傳承具有深刻的影響(內在因素)3、教育在文化傳承中學生活動:閱讀p46-47,思考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發揮著什么樣的作用。(1)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通過對受教育者的“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 (2)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a不同教育方式各自的特點b不同教育方式各自的影響第二階段 體驗與探究(約18分鐘)“你,是暗夜里的神勇斗士,那冰冷炫耀的甲胄,帶著王者軒昂的微記,是圣殿里借來的一抹紅,用致命的利器劃破天際,對決,震顫,一觸即發。黎明破曉前,用逆光顛覆不可一世的傳奇,一統江山,激揚天下。惟你獨尊,那翻騰臣服的聲浪里里,虔誠膜拜,是沉淪者被摧毀前僅有的勇氣!边@是新浪的一位撰稿人對一位藝人的簡短描述。這位藝人對自己音樂的評價---“我的音樂融合了中國傳統的音樂和武俠元素。要受到歐美國家的注意,其實中國文化是一個起點。我覺得自己要走不一樣的路,不要走別人走過的。別人注意到我是因為他們覺得我的音樂與眾不同。”大家可以猜一下這位藝人是誰?這位藝人大家都很熟悉,我想在座的各位有相當一部分都很喜歡他,或者說是他的fans,這位藝人就是周杰倫。 美國《時代》周刊曾在XX年把周杰倫送上亞洲版的封面,其中一篇文章指出,作為一個歌手,他不吸毒,不惹事生非,不反叛,居然也能如此走紅,這讓西方人覺得很奇怪。那么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周杰倫現象背后的一些文化本質。 現在播放經過剪輯的《誰動了古人的琴弦——中國風音樂精粹》,請同學們對照著歌詞先欣賞周杰倫的中國風歌曲的片段,過一會我們一起來分享我們聽后的感悟。這些極具中國古典文化色彩的語言配上周杰倫沉穩凄美的唱腔,總是一次次打動著我們,這些極具文化色彩的歌詞跟同樣具備中國文化審美情愫的作曲結合起來把作品的意境發揮得淋漓盡致。 學生活動:圍繞著教師所設置的問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現場調查:(1)喜歡周杰倫的同學舉手,說說為什么喜歡。
。2)你最喜歡的歌詞是哪一句?為什么?現場討論:前不久,國際巨星周杰倫先生放了一句大話:“哈韓哈日的,真是白癡”。 一時間網上風起云涌,有人說周杰倫是民族英雄;有人請周杰倫不要玷污“中國文化”!你同意哪種觀點,說明理由。
引導學生討論圍繞以下幾方面展開:
。1)如何看待流行樂壇的“中國風”思潮?
什么是中國風?
中國風的定義,對定義的理解不同,那么答案就不會一樣。中國風定義是:三古三新(古辭賦、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編曲、新概念)結合的中國獨特樂種。歌詞具有中國文化內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編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圍,歌曲以懷舊的中國背景與現在節奏的結合,產生含蓄\憂愁\幽雅\輕快等歌曲風格.中國風分純粹中國風和近中國風兩種,純粹中國風是滿足以上六大條件的歌曲;近中國風是某些條件不能滿足而又很接近于純粹中國風的歌曲。
。2)周杰倫的中國風歌曲對傳統文化引用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3)通過周杰倫現象對其背后文化本質的探討,思考在文化傳承中,我們怎樣才能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第三階段 分享與總結(約7分鐘)
在課堂小結階段,力求體現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變化。鼓勵學生富有個性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培育他們追求真理、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不能妄下結論否定學生,要鼓勵不同觀點和不同結論。
在看待一個社會現象時多加思考和挖掘,這樣不僅有助于我們看清事情的本質,也能從中得到很多的樂趣。1、本節課講了哪些知識?板書如下:二、文化在繼承中發展1、繼承與發展是文化發展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1)文化繼承與發展的統一性(2)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2、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1)社會制度的更替有力地促進文化的進步(2)科學技術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3)思想運動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的發展 (4)教育方式的變革對文化的傳承具有深刻的影響3、教育在文化傳承中(1)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2)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3、學完本節課在繼承和發展中華文化方面你打算做些什么?可以引導學生回答圍繞著:文化多樣性主要表現為我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從橫向上存在文化的交流,縱向上則存在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本節課就是從縱向上學習了文化的傳承,它是繼承與發展的辯證統一,傳統文化通過習俗、建筑、文藝、思想等各種形式在現實生活中存在和發展,我們對待傳統文化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繼承中發展。而文化的發展則要受到社會制度、科學技術和思想運動的影響,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文化傳承中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課以傳統文化的繼承性為切人點,分析了正確對待傳統文化,要處理好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我們今天所享有的文化,是人類世世代代長期積累下來的,理解繼承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才能成為自覺地做文化的傳承者與創造者。幫助學生運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堅持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作業設計:學唱幾首周杰倫的中國風歌曲,以《誰動了古人的琴弦》為主題召開周杰倫中國風音樂鑒賞會,收集分析周杰倫現象的形成、發展,加深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繼承和發展。
7、教學小結與反思新舊課程最大的區別應該是什么?新課程與老課程的變化的核心是否就是課堂學習方式的變化?既使引進新的學習方式,在目前的考試文化與選拔機制下,學生是否領情?課堂能否會朝著我們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我感覺思想政治課不在于形式的變化,而在于學科美感的喪失,學科美的喪失是產生乏味的根本原因。教學方式的選擇必須把握好教師教學的核心主旨,離開了教學主題,教學的任何形式都是不可取的。要真正記住有實效性是課堂教學的核心,一定要防止偏離主題的形式化。我們似乎是在用理性思維去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在用枯燥的語言去傳授著政治觀點所承載著的民族文化,是在脫離現實中讓理論觀點變得面目可憎的。任何課堂都不是拘泥于形式的,而在于我們在多大程度上解決學生內心的困惑以及善惡博弈,提升他們的心靈境界。在本課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把握把握思想性、關注現實性。教學要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與生活主題相結合。教師在教學中應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現實關懷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使學生能夠從現實生活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讓學生提出問題,質疑已有結論,培養他們觀察現實、體驗社會、分析社會的熱情與能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選擇空間和交流機會,使其能夠從各自的特長和關切出發,主動觀察文化現象,討論對文化現象的認識,質疑已有的結論,探究文化現象的本質,進而把握文化發展的規律。
這需要我們以文化的語言去訴說這個社會的真善美,而不是以政治性的說教讓教育對象充滿反感,需要我們耐著信寂寞,研讀經典,讓文化彌漫于我們的課堂,讓學識充盈后的機智留在學生的心中。
附件1營造“用心傾聽”的課堂:傾聽自己、傾聽他人 第四課 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二、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班級 姓名
課文體系預習中遇到的問題經自己思考可以解決的問題與同學討論可以解決的問題希望老師解答的問題
1、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
2、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3、教育在文化傳承中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篇7
● 教學內容分析
【課標內容要求】
本課題內容是貫徹落實課程標準2.8規定的“理解傳媒技術的進步,以及教育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對文化傳承具有深刻的影響”,主要涉及以下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
一、 基本概念:文化傳承
二、 基本觀點:
1. 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2. 社會制度更替、科學技術、思想運動以及教育等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教材內容結構】
本框題介紹了文化發展的三部分內容。第一目講的是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第二目講的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第三目講的是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影響。
第一目:“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主要是承接上一框內容,介紹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①教材以“實事求是”一詞內涵的演變作為實例,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密不可分。這一過程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不斷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的過程。②教材以如何認識關于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兩種看法,引導學生把握繼承和發展的辨證關系,做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第二目: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教材分別以“相關鏈接”、圖文問題探究、“文化名人”等材料,分別介紹了社會制度更替、科學技術進步和思想運動的興起對文化發展的影響,指出了上述因素對文化發展的促進和推動作用。特別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對傳承民族文化起到的作用。
第三目:教育在文化傳承中。①把教育界定為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②以“私塾”、“課堂教學”、“網絡學習”三組圖片,引導學生分析不同教育方式對文化傳承的不同影響,從而說明,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識記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聯系具體事例,說明應如何正確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結合自身體會,談談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能力:結合分析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提高歸納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問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初步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本課內容,使學生認識文化發展的歷史過程,正確把握文化傳承中繼承和發展的辯證關系,從而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做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 教學資源分析
【教材資源】教材共設計了五個探究活動,兩個“相關鏈接”和一個“文化名人”來說明文化發展問題。探究活動較多,材料豐富,運用中可根據材料的時效性、課上時間等因素合理安排。
【學生資源】關于文化繼承和文化發展的關系,學生易于理解,身邊事例較多;關于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部分,可成分利用好學生已有的歷史知識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關于教育方式變革對文化傳承的影響,學生更有直接的感受,可以作為教學資源。
【教師資源】充分利用各種教輔資料和網絡,收集相關生動的生活實例,作為教學資源。
【環境資源】引導學生利用好學校、家庭、社會可以提供的文化資源、文化設施,作為學習資源,擴大自己的信息量,加深對文化發展問題的理解。
●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1、 利用網絡收集能體現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辯證關系的實例;
2、 觀察身邊生活,體驗現代信息技術對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影響。
【教師準備】
1、利用網絡收集能體現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辯證關系的實例并制作課件。
2、收集關于現代信息技術對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影響的實例制作課件。
3、收集教育方式變革對文化傳承影響的實例并制作課件。
● 教學活動
【來自生活的報告】
多媒體展示:材料一: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其本意是指各種學說都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沖突?偫硗脐惓鲂,加以馬克思主義的改造,賦予它新的時代精神。在XX年10月10日法國文化年開幕當天,總理會見法國總統希拉克時,就國家關系又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講的是文明和文化多樣性中的統一性,對當前國際形勢下堅持不同文明和文化和平共處具有重要的意義。
材料二:見課本44頁虛框內容,“如何看待針對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兩種不同觀點”。
思考問題:
。1)分析總理對“和而不同”思想賦予了什么新的時代內涵?
。2)材料一中對傳統文化引用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如何正確繼承傳統文化?
。3)結合兩則材料思考,文化傳承中,我們怎樣才能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教學互動 合作探究】
一、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板書)
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思考兩則材料的問題,展開討論,探究文化繼承和文化發展的關系。
學生:就上述三個題目進行探究。
教師:認真聽取學生探究的結果,并對“如何正確繼承傳統文化”、“如何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問題進行歸納。
1、 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板書)
文化繼承不是原封不動地接收和享有傳統文化,而是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地繼承,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是統一過程的兩個方面,是密不可分的,兩位一體的。
2、 樹立正確的文化發展過程觀(板書)
在文化發展過程中,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不斷革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
3、 做自覺的文化傳傳承者和享用者(板書)
在文化傳承中,要把握好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這樣,我們就能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過渡語:文化繼承和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文化傳承中既要有所揚棄地繼承,更要不斷推出符合時代精神的新文化,從而促進文化的發展。那么,在文化發展過程中,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呢?
二、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板書)
展示影響文化發展因素的課件,引導學生歸納分析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多媒體展示:材料一:課本44頁“相關鏈接”
材料二:60XX年的人類文明史,已歷經三代,而這三代文明,都有一個明顯的技術標志。第二代和第三代文明的技術標志和推動力則分別是紙和印刷術,它們的發明都來自中國。
紙張發明之后,中國迅速成為文明的中心、技術和文化的主要捐獻國。印刷時代的到來,則給社會文明的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印刷術傳到了歐洲并迅速普及,它將文化從教會和貴族手中解放出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因為印刷術的催化而大放異彩。
材料三:為了永久保存,并最大限度地使社會公眾能享有文化遺產,我國已將“數字圖書館”納入國家“863”計劃和國家“十五”重點項目。大量的文化遺產轉化成數字形態。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經有了宣傳網頁,“故宮文化遺產數字化應有研究”和“敦煌數字化虛擬洞窟”計劃已啟動。
材料四: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從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撥亂反正,改革開放,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也迎來新的春天,得到了繁榮發展。
問題思考:
(1) 結合材料一內容,簡要說明從殖民地舊中國到新民主主義中國,我國文化形態的變化及說明的問題。
。2) 根據材料二、三,分析說明科技進步,尤其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傳承文化能起到怎樣的作用?
。3) 依據材料四,說明思想運動是如何影響文化發展的?
學生討論以上問題,展開探究活動。
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
1、 社會制度更替對文化發展的推動作用(板書)
學生:學生分組對問題一展開探究,探究社會制度的更替對文化發展的影響。匯報探究的情況。
教師:對學生分析進行評價,并歸納以下觀點:社會制度發生更替,文化形態也會經歷一個新的文化形態取代舊的文化形態的過程。代表新的政治、經濟力量的新文化,通過反對代表舊的政治、經濟力量的舊文化的斗爭,有力地促進文化的進步。
2、 科技進步對文化發展的影響(板書)
教師:請學生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自身的感受,暢談科技對文化傳承的影響,并對分組交流情況進行指導。
學生:交流發言。
教師:針對上述問題二進行歸納,明確科技進步對文化發展的影響。(1)科學技術的每一項重大的發明和發現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2)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運用,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和發展。
3、 思想運動會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發展(板書)
學生:根據材料四,思考問題三,并結合課本內容自主學習本部分內容。
教師:歸納思想運動對文化發展的影響。材料四有力地說明了思想運動對社會變革以及文化發展的影響。思想運動往往是社會變革的先導。不同的思想文化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蕩,催生社會變革,也促進文化的發展。
過渡語:總之,通過探究,我們知道社會制度的更替、科學技術的進步、思想運動的興起對文化發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尤其現代信息技術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和發展。另外,除了上述因素對文化傳承有重要影響,在文化傳承中教育作為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其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育在文化傳承中(板書)
多媒體展示:材料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曾出現過短暫的一段國學研究的黃金期,如1922年北大文科研究所創辦的國學門,1925年清華大學創辦國學研究院。而80多年后,在商業文化、網絡文化、通俗文化充滿我們生活,為我們大肆追捧的時候,最近人民大學將組建國內高校中的第一個國學院,首期國學班XX年9月就要開班了。
材料二:教材47頁漫畫“教育方式的沿革”。
問題思考:
。1) 結合身邊生活,就人大最近開辦國內高校第一個國學班,掀起新一輪“國學熱”談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
(2) 據材料二,說說古今不同教育方式對文化傳承有何不同影響,說明了什么問題。
教師:啟發學生討論上述問題并展開爭論。
學生:交流發言:
教師:對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進行歸納。(1)國學是我們文化傳統、思想傳統、民族智慧的精華。沒有了傳統文化,一個民族就沒有根。教育的發展能夠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把傳統文化傳遞給下一代。
(2)教育作為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3)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尤其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和學習型社會的構建,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影響。
【走進生活 判斷運用】
1、走進生活:祖國大陸為中國臺灣打造的巨輪“中華和平”號下水,連戰夫人到場,引一句唐詩相賀:“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詩引得很對景,可是上海一家媒體的報道卻離了譜,這句唐詩,成立“連戰夫人自己精心擬就”的“原創”,還堂而皇之地上了大標題。
2、判斷運用: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評論上述現象。
學生:評述上述現象。
教師:進行點撥歸納。(1)連戰夫人對唐詩引用體現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唐詩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2)教育在文化傳承中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們要加強優良傳統文化的教育,使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培護民族精神之根,振興民族精神。
● 相關鏈接
奧運會主題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one world one dream發布了,這是北京XX年奧運籌辦中的一件大事。它是一次北京精神的集中表達,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和合”、“和諧”思想理念的充分展示,是奧林匹克團結、友誼、進步、和諧,共同參與,同享和平的夢想精神實質和普遍價值的新的發展,是奧林匹克主義的又一次成功的實踐。北京奧運主題口號簡潔明了,激情洋溢,又富于豐富的蘊含,深刻的意義。有哲學家說,最簡單最具體的,往往就是最生動最豐富的。大音希聲、一以總萬,口號表達了13億中國人和海內外華人華僑的心聲,也表達了我們與世界各國朋友們一起共享文明,共創未來的同一個夢想。
● 課外實踐
擬調查問卷,對本地學生國學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調研、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建議,形成調查報告。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篇8
科任任教班級 《文化生活》第四課教案 集體備課部分課題
第四課 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 二、文化在繼承中發展中心發言人備課時間第三周上課時間第四周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 1、識記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 2、理解教育在文化發展中作用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用辯證的觀點分析、理解文化繼承與發展等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 幫助學生充分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增強中華文化的自豪感。 重點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難點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
教學方法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教學建議導入新課通過上一節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傳統文化對社會和人的重大影響。這一節我們進一步探究影響文化傳承的因素,以及如何處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教學過程一、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44頁內容,并思考:文化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1、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文化繼承不是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 (1)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這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2)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這就是文化傳承。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我們就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二、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1、社會制度的更替對文化發展的影響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44頁“相關連接”內容,并思考這些文化活動的啟示?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社會制度的更替,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推動的。每當社會制度發生新舊更替時,文化也會經歷一個新的文化形態取代舊的文化形態的過程。代表新的政治、經濟力量的新文化,通過反對代表舊的政治、經濟力量的舊文化的斗爭,有力地促進文化的進步。 2、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文化發展的影響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45頁“相關連接”內容,并思考這些文化活動的啟示?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就文化自身的傳承而言,科學技術和思想運動,都會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來,科學技術中每一項重大發現和發明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當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 3、思想運動對文化發展的影響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45-46頁內容,并思考其意義?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思想運動往往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例如,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20世紀之初的“新文化運動”;在西歐中世紀末的“文藝復興”,18世紀的“啟蒙運動”,都是預示社會大變革的著名思想運動。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蕩。催生著社會變革,也促進文化的發展。 三、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46頁內容,并思考在文化傳承中,教育有什么作用?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1、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 教育能夠以濃縮的形式,重演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走過的認識世界的過程,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從事文化創造。 3、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課堂總結本節內容主要講述了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知道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社會制度的更替、科學技術的進步、思想運動等,對文化發展有重大的影響,教育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篇9
第四課文化的繼承與文化發展
。ǖ诙n時)
新課程學習
4.2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1、識記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
2、理解教育在文化發展中作用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用辯證的觀點分析、理解文化繼承與發展等問題的能力
。ㄈ┣楦小B度與價值觀目標
幫助學生充分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增強中華文化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難點
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
★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通過上一節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傳統文化對社會和人的重大影響。這一節我們進一步探究影響文化傳承的因素,以及如何處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二)進行新課
一、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44頁內容,并思考:文化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1、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文化繼承不是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
。1)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這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2)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這就是文化傳承。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我們就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二、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1、社會制度的更替對文化發展的影響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44頁“相關連接”內容,并思考這些文化活動的啟示?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社會制度的更替,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推動的。每當社會制度發生新舊更替時,文化也會經歷一個新的文化形態取代舊的文化形態的過程。代表新的政治、經濟力量的新文化,通過反對代表舊的政治、經濟力量的舊文化的斗爭,有力地促進文化的進步。
2、科學技術的進步對文化發展的影響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45頁“相關連接”內容,并思考這些文化活動的啟示?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就文化自身的傳承而言,科學技術和思想運動,都會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茖W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來,科學技術中每一項重大發現和發明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當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
3、思想運動對文化發展的影響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45-46頁內容,并思考其意義?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思想運動往往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例如,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20世紀之初的“新文化運動”;在西歐中世紀末的“文藝復興”,18世紀的“啟蒙運動”,都是預示社會大變革的著名思想運動。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蕩。催生著社會變革,也促進文化的發展。
三、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46頁內容,并思考在文化傳承中,教育有什么作用?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討論問題
1、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
教育能夠以濃縮的形式,重演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走過的認識世界的過程,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從事文化創造。
3、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2)文化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物質上不能貧困,精神上也不能貧困,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與世界民族之林。
2)文化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反動的、腐朽沒落的文化則對社會的發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
。ㄈ┱n堂總結、點評
本節內容主要講述了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知道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社會制度的更替、科學技術的進步、思想運動等,對文化發展有重大的影響,教育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ㄋ模⿲嵗骄
。劾1]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是( )
、偕鐣贫鹊母 ②科學技術的進步 ③ 思想運動 ④自然環境
a.① ② b.① ② ④ c.① ② ③ d.① ② ③ ④
答案:c
。劾2]下列關于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不正確地說法是 ( )
a. 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
b. 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 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有越來越大的影響
d.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的影響越來越小
答案:d
。劾3]、下列關于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正確地說法( )
、 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 ② 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③ 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 ④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a.① ② b.① ② ④ c.① ② ③ d.① ② ③ ④
答案 d
★課余作業
分組收集材料,探究、討論各種因素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篇10
第二框題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一、【課程標準】:
2.8列舉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評估它們各自的特點;理解傳媒技術的進步,以及教育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對文化傳承具有深刻的影響。
二、【新課教學】:
(一)、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課堂探究:我們今天常常針對什么問題使用“實事求是”這個詞?談談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我們今天所說的“實事求是”是指在生活、工作、學習中,無論做什么
事情,都要從容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規律,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
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
(1)繼承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一個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了該民族世世代代的創造和智慧,是該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一個民族文化的發
展和復興,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離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文化發展就是無
源之水、無本之木。繼承的目的是為了發展,不能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必須要把握
時代的脈搏,與時俱進,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
(2)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要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積極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汲取養分,在創造中繼承,在推陳中出新,創造出既具有時代精神,又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
◇課堂探究:你是如何看待這兩種觀點的?請說出理由。
◇探究提示:(1)觀點一是片面的。認為我國古代教育思想有消極方面,應予以擺脫這些消極方面的影響是正確的。但我國古代教育思想中也有“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學思結合”的正確思想,對此我們應予以借鑒吸收,不能全部拋棄。
(2)觀點二也是片面的。我國古代教育思想有許多合理成分,但也有不少消極成分,正確的做法是批判吸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是全面回歸古代教育思想。
◇課堂練習:
關于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
、倮^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②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④發展是繼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化繼承和文化發展關系的理解,④說法錯誤,故b、c、d項
可排除。
。ǘ、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1.社會制度的更替會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文化在本質上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而社會存在最根本的就是人們的經濟、政治活動及其社會關系,因此,文化又是經濟和政治的產物。社會制度的更替,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推動的,每當社會制度發生新舊更替時,社會的政治、經濟就會發生巨大變化,文化也會經歷一個新的文化形態取代舊的文化形態的過程。代表新的政治、經濟力量的新文化,通過反對代表舊的政治、經濟力量的舊文化的斗爭,有力地促進文化的進步。
◇點撥:教材“相關鏈接”列舉了社會制度的更替對中華文化發展的影響。
2.科學技術的進步會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來,科學技術中每一項重大發現和發明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經濟、文化的發展。例如,中國占代造紙術的發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使之成為交流思想、傳播文化的強有力工具.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
◇點撥:教材“相關鏈接”說明了科學技術的重要性,科學技術促進了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課堂探究:從超越時空局限的意義看,現代信息技術對傳承民族文化能起到怎樣的作用?
◇探究提示:現代信息技術運用聲音、圖像、文字、活動影像等多種方式,對民族文化資源進行收集、選擇、傳遞、儲存,--h-~了時間、地域的限制,極大地促進了民族文化的傳播、繼承、交流與發展。
3.思想運動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思想運動往往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不同思想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蕩,不但催生著社會變革,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例如,新文化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傳人中國,一批進步學者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來觀察和探討中國的社會和歷史。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歷史研究的對象和史料的運用等方面發生重大變化,史學的編纂方法出現了突破,唯物史觀得到廣泛傳播,中國歷史進入新的蓬勃發展時期。
◇課堂探究:你能否根據現有的歷史知識,談談對春秋戰國時期諸子學說的見解。
◇探究提示:(1)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仁’’和“禮”,其主要內容是“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鬃犹岢觥叭省钡膶W說,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提倡廣泛地理解、體貼他人,以此調整人際關系,穩定社會秩序?鬃又v的“克己復禮”,是說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
(2)老子認為“道”是凌駕于天之上的天地萬物的本原,他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老子從“天道自然無為”的思想出發,倡導政治上“無為而治”,以“無事取天下”。老子哲學中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法思想,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矛盾雙方可以相互轉化。
(3)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兼愛”就是無等差的愛,無論任何人,都不分輕重厚薄;“非攻”就是反對不義的兼并戰爭,主張各國和平相處。
(4)韓非子崇尚法,強調法的重要性,主張法、術、勢相結合,建立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要求人人必須遵守法;韓非子還認為社會不斷發展變化,歷史永遠不會倒退,主張變法革新。
◇課堂練習:
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有( )
、僮匀画h境②社會制度③科學技術④思想運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題考查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由教材可知②③④都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不難選出b。
(三)、教育在文化傳承中
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
(1)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傳道、授業、解惑”,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教育能夠以濃縮的形式重演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走過的認識世界的過程,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從事文化創造。
(3)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課堂探究:在你看來,上述教育方式各有什么特點?不同的教育方式對文化傳承具有哪些影響?
◇探究提示:(1)①私塾是一種個別化教學,老師逐個向學生傳授知識,一個教師只能教幾個至多十幾個學生;無固定、統一教材,教育質量主要取決于教師個人水平。②課堂教學是按學生的年齡和知識水平編班,以班為單位實施教學,每班人數固定,教師按課程表上課;課堂教學有統一和固定的教學內容,按規定的教學計劃、大綱和教科書進行教學,有固定的教師,課堂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③網絡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將整個學習活動,從教育者到受教育者直至教學資源的使用,實現真正的共享和社會化,打破了時空界限,擴大了教育規模;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學習計劃,通過人機交互等眾多途徑及時尋求教師的指導與幫助,實現個別化學習。
(2)私塾這種教育方式依靠老師對學生的教授,將自身知識傳給學生,對文化傳承起有一定的作用,但規模小,影響有限。課堂教學這種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校成為文化傳承的主要途徑。網絡學習這種教育方式,使文化傳承的方式和手段發生了根本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繼承與發展。
◇課堂練習:
關于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
b.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教育能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
d教育在人類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小
答案:d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教育在文化傳承中作用的理解。a、b、c項從不同角度
說明了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d項說法錯誤,教育在人類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大。故選d。
◇本課小結:
1.本課宏觀把握捷徑。
本課講述的是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的發展,我們先要明確傳統文化的含義,知道傳統文化的特點,知道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掌握傳統文化繼承性的表現,樹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在繼承中發展文化。本課以傳統文化的繼承性為切人點,分析了正確對待傳統文化,要處理好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我們今天所享有的文化,是人類世世代代長期積累下來的,理解繼承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才能成為自覺地做文化的傳承者與創造者。
2.運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堅持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
如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它們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一方面存在區別,相互對立;一方面相互統一,不可分離。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篇11
知識目標①闡明文化發展過程中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闡述文化發展的過程。②明確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
能力目標運用“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方法,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
價值觀目標樹立正確認識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
課程標準
的基本要求闡述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本課重點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本課難點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談到我國古代的教育思想,人們有不同的看法。觀點一:中國古代的教育“重人倫、輕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學的發展;在師生關系上,主張師道尊嚴,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在教學方法上注重死記硬背,不利于開發人的智力。所以,發展教育必須擺脫古代教育思想的影響。觀點二: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許多精華,如“化名成俗,其必由學”的重教化思想,“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求實態度,“誨人不倦”的育人風范,“教學相長”的教學方法等。所以,發展教育必須回歸古代教育思想。[思考] 你是如何看待文化傳承的?請對觀點一、二作簡要評述。提示:(1)文化繼承應“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繼承是前提,發展是要求,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2)觀點一看到了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中的不合理因素是正確的,但對傳統文化全盤否定是不科學的;觀點二看到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精華”,但認為發展教育必須回歸古代教育思想是不科學的。(3)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正確的觀點應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批判地繼承,推陳出新。一、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1.繼承是發展的 ,發展是繼承的 。 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 ,這就是 。2.文化在 發展,在 繼承,這就是文化傳承。把握好文化 與 的關系, 繼承傳統文化,不斷 , ,我們就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必要前提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新文化“推陳出新 ,革故鼎新”繼承的基礎上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發展批判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二、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 ,也決定著 。每當 發生新舊更替時,代表 的新文化,通過反對代表 的舊文化的斗爭,有力地促進文化的進步。2.就文化自身的傳承而言, 和 ,都會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1) ,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2)思想運動往往 ,促進文化發展。社會制度的變化文化的發展方向社會制度新的政治、經濟力量舊的政治、經濟力量科學技術的進步催生社會變革科學技術思想運動三、教育在文化傳承中1.教育是人類特有的 的能動性活動,具有 、 、 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 ”,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3.教育能夠以 重演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走過的認識世界的過程,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從事文化創造。4.隨著 的不斷變革,教育在 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傳承文化
選擇
傳遞
創造文化
傳道、授業、解惑
濃縮的形式
既有的文化財富
教育方式
人類文化1.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一個民族的優秀文化凝聚了該民族世世代代的創造和智慧,是該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復興,離不開對優秀文化的繼承;離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文化發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繼承的目的是為了發展,不能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必須要把握時代的脈搏,與時俱進,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注意:(1)無論是發展文化,還是繼承傳統文化,都要正確處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繼承和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不存在先后順序。(2)區分文化繼承與文化傳播:文化繼承主要是文化縱向積累的過程,側重于本民族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文化傳播主要是文化橫向積累的過程,側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和融合。2.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首先,教育具有保存、傳遞和活化文化傳統的功能。人類文化既是人們社會生產與社會生活的產物,同時又是新生一代進行社會生產與社會生活的必要條件。人類文化只能被學而知之,不能通過遺傳方式獲得。這就決定了人類文化從它產生的那天起,就與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如果說人類的繁殖過程是人類種族的傳遞、保存和延續過程,那么,教育則是人類文化的傳遞、保存和延續過程。同時,教育對人類文化有活化作用,即將儲存形態文化轉變為現實活躍文化,這一過程的完成,除了教育,別無他法。任何一種文化只有通過教育完成了這種轉化,才能在人類的現實生活中表現出它的生命力和價值,才能出現文化繁榮的局面。其次,教育具有選擇、整理文化傳統的功能。自從學校教育產生之后,教育選擇文化的功能就日益突出。人類文化發展的速度愈加快,各種文化之間的交流愈頻繁,內容愈廣泛,社會對教育選擇文化的要求就愈高。教育選擇文化的功能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實現的:一是精心選擇教育內容;二是精心選擇教師;三是精心選擇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教育對文化選擇的同時,它同樣也整理著文化。教育通過選擇和整理,使得人類文化去偽存真,逐步系統化,其精華得以繼承,從而顯示出更強的生命力,呈現出更為繁榮的景象。再次,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創造文化的功能。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融合和更新創造的途徑很多,如移民、戰爭、貿易往來、旅游等,但教育是最有效、最積極的途徑。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不同文化體內的人們在語言、文字上的溝通和理解,而語言文字上的溝通和理解又很大程度上依靠系統的外民族語言教育。通過教育來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有一個積極的選擇過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因而最為有效。學校教育的對象主要是青年一代,他們容易接受新的觀念和文化模式。這種心理優勢對吸收和融合外民族文化是極為有利的。教育,使各民族文化得以相互吸收、融合和創造更新,有利于人類文化的發展、繁榮。3.“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關系(1)“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指要辯證地認識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指在文化繼承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2)“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側重于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巴脐惓鲂拢锕识π隆眰戎赜趯ξ幕睦^承、發展和創新的過程。[例1] (·廣東)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在本土文化基礎上產生了“新客家文化”。這體現了 ( )a.新文化在發展中偏離了本土文化b.文化在批判中繼承c.“新客家文化”已取代本土文化d.文化在繼承中發展[解析] 廣東在本土文化基礎上產生了“新客家文化”是文化在繼承中發展的體現,選d。[答案] d[例2] (·江蘇)XX年2月,江蘇省教育廳積極落實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蘇州等8個市作為京劇進中小學課堂的首批試點市。開展京劇進中小學課堂活動的依據是 ( )①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②傳統文化是健康有益的③傳統文化是文化發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該題考查知識點較多,涉及文化的影響、傳統文化、文化創新的源泉和教育。②錯,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③錯,社會實踐是文化發展的源泉,開展京劇進課堂活動,說明國家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故選b。[答案] b[例3] (·江蘇單科)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我們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記憶被抹殺,歷史文脈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揚州通過古城復興改善人居,實現傳統文化載體與現代城市交相輝映的可持續發展思路,打造出一個充滿人文精神的揚州城。這啟示我們 ( )a.文化繼承是發展的前提b.傳統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傳統文化影響城市發展d.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解析] 材料中利用兩種現象進行對比:一種是記憶被抹殺,歷史文脈被割裂,地域特色淡化,而揚州通過古城復興,實現傳統文化載體與現代城市交相輝映,通過對比主要告訴我們文化繼承的重要意義。因此a說法符合題意。b、c、d雖然都與傳統文化有關,但沒有強調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故選a。[答案] a[例4] 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20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在西歐,中世紀末的“文藝復興”,18世紀的“啟蒙運動”,都是預示社會大變革的著名思想運動。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蕩,催生著社會變革。這段文字表明 ( )a.思想運動往往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b.科學技術對文化發展有重要影響c.生產力推動了歷史文化的發展d.社會實踐是文化變革的決定力量[解析] 題目材料表明了思想運動對文化發展的主要影響,b、c、d三項不符合題意,a項符合題意。[答案] a[例5] 封建社會韓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的實質是使法律成為君主治天下的工具,維護封建君主統治,F如今,我們黨和政府堅持依法治國的原則,其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這一變化說明 ( )①傳統文化具有民族性②對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發揚光大③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④傳統文化會因時而變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 韓非子推出的“法治”,在當時的社會應是一種先進的理念,但實質卻是維護君主利益;現在我們堅持依法治國,其實質已發生了根本變化,這說明我們對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繼承的基礎上發揚光大,故②③應選!胺ㄖ巍痹诓煌瑫r代實質不同,說明④也是符合題意的。①在材料中未體現。[答案] b[例6] (·廣東單科)看漫畫,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注:本題漫畫根據羅琪的《取之不盡》改編。(1)這幅漫畫反映了什么文化現象?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2)結合漫畫,分析應該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解析] 此題為一漫畫題,題目的本質要求,往往在漫畫的標題中,畫面則是對標題這一本質的展示,可以對回答問題提供有用的信息。“取”和“翻拍”說明有可取之物,有“取”的價值。“不盡”說明其內容的豐富性,“翻拍”意指“翻版”缺乏創新、發展。“古典”說明是傳統文化,從這些字里行間獲得了這些信息、綜合梳理,答案便漸趨明確了。[答案] (1)漫畫反映了社會上有些人熱衷于對中國古典名著進行影視翻拍的文化現象。中國古典名著蘊涵取之不盡的思想源泉,用影視翻拍的方式對待中國古典名著,對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漫畫更主要的是提醒人們不應僅僅從中國古典名著中獲取創作的源泉,對待中國古典名著應有正確的態度。評分建議:考生只要從辯證的兩個方面評價,意思相近,可酌情給分。(2)中國古典名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保持和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必須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視翻拍中國古典名著時不應該“全盤照搬”或者“斷章取義”。②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應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創新。1.中國古代教育存在著“師道尊嚴”“誨人不倦”等教育思想。要正確對待這些教育思想,就必須 ( )a.擺脫古代教育思想的影響b.回歸古代教育思想c.推陳出新,革故鼎新d.推行素質教育[答案] c2.社會制度的更替,是________推動的 ( )a.經濟和文化的矛盾運動b.經濟和政治的矛盾運動c.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d.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答案] d3.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________發展的重要因素 ( )a.生產力 b.文化c.生產關系 d.哲學[答案] b4.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始推動“世界的記憶”項目。該項目的目的是推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文化遺產數字化,以便永久保存,并最大限度地使社會公眾能享用文化遺產。由此看來,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 ( )a.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b.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c.有利于文物保護d.為旅游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答案] a5.在西歐,中世紀末的“文藝復興”、18世紀的“啟蒙運動”,都是預示社會大變革的著名思想運動。這些思想運動既催生著社會變革,也促進了____________的發展 ( )a.經濟制度 b.社會形態c.文化 d.精神文明[答案] c6.由私塾到課堂教學,再到網絡學習,每一次教育方式的變革,都讓受教育者的人數更加廣泛,教育越來越大眾化和普及化。而教育方式的變革是直接由 ( )a.文化傳播媒介的每一次革命引起的b.科技革命引起的c.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d.統治階級的利益決定的[答案] a7.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過程中,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這些文化傳統延續數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一些精華迄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需要我們去繼承、改造和弘揚。(1)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2)今天要實現中華文化的繁榮,必須注意哪些因素的影響?[答案] (1)①正確認識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②正確處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這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2)①每當社會制度發生新舊更替時,文化也會經歷一個新的文化形態取代舊的文化形態的過程。代表新的政治、經濟力量的新文化,通過反對代表舊的政治、經濟力量的舊文化的斗爭,有力地促進文化的進步。②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③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蕩,催生著社會變革,也促進文化的發展。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970
ⅸ-10中醫養生藥膳八珍湯、靈源萬應茶、永定萬應茶山西省太原市福建省晉江市、永定縣
971
ⅸ-11鶴年堂中醫藥養生文化、九芝堂傳統中藥文化、潘高壽傳統中藥文化、股份有限公司陳李濟傳統中藥文化、同濟堂傳統中藥文化北京鶴年堂醫藥有限責任公司湖南省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廣州潘高壽藥業廣州陳李濟制藥廠貴州省同濟堂制藥有限公司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醫藥)
972
、12
蒙醫藥(贊巴拉道爾吉溫針、火針療法)
內蒙古自治區
973
ⅸ-13
(痧癥療法、六神經絡
骨通藥制作工藝)
浙江省麗水市、福建省羅源縣
974
、14
瑤族醫藥(藥浴療法)
貴州省從江縣
975
ⅸ-15
苗醫藥(骨傷蛇傷療法、
九節茶藥制作工藝)
貴州省雷山縣、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976
、16
侗醫藥(過路黃藥制作工藝)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977
、17
張氏回醫正骨療法、
回族湯瓶八診療法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銀川市[思考] 我國的文化遺傳產非常豐富,它們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的收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篇12
一、(學案)學習指導
(一)(學案)知識網絡
(二)(學案)課程標準要求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使學生能夠闡明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了解文化發展的過程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過程;理解社會制度的更替、科學技術和思想運動對文化發展的影響;理解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等特定功能。
(三)(學案)學法指導
1.(學案)采用例舉的方法
搜集社會制度的更替、科學技術的進步、思想運動的興起對文化發展的具體影響,分析它們對文化發展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2.(學案)互助學習的方法
互助學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針對本課內容,可以采取互助辯論的形式,即同學們自愿組成小組,每兩個組結成對子,針對教材中需要辯論的觀點,進行有準備的辯論。如對我國古代教育思想兩種觀點的辯論,每個小組既當正方、又當反方,從不同角度進行辯論,有助于同學們全面理解此觀點。
3.(學案)研究性學習的方法
本框題需要深入學習的內容很多,如對文化傳承的正確認識、思想運動對文化發展的影響、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的活動等。如果有時間,幾個同學可以組成小組,針對其中某個問題進行比較深入的探討。
二、(學案)知識點撥
(一)(學案)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文化繼承,不是原封不動承襲傳統,而是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
53
展。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文化傳統的繼承,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拋棄民族的傳統而重新開始。繼承的過程就是一個逐步吸收、融化、創造的過程。沒有一個人會“全盤”接受前代的文化遺產,總是有所選擇、有所棄取,批判地繼承。進一步說,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是在新的基礎上的認同,對傳統文化的超越是在不斷前進中的超越。
任何一種優秀的文化傳統,只有隨著時代的前進,不斷地揚棄、改造和更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任何對于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都是立足于現實的土壤,著眼于當前,面向未來,使之適應現代社會和現代人精神生活的需要。
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要樹立正確的文化發展過程觀: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
例題: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歷史不外是各個時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遺留下來的材料、資金和生產力;由于這個緣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變了的條件下繼續從事先輩的活動,另一方面又通過完全改變了的活動來改變舊的條件!边@段話體現出的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是
a.繼承就是承襲傳統
b.發展就是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
c.在發展的基礎上繼承,在繼承的過程中發展
d.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關于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的關系。選項a、b割裂了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繼承就是承襲傳統”沒有認識到繼承要有所淘汰,要批判地繼承;“發展就是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沒有認識到發展是在繼承基礎上的發展。選項c是錯誤選項。故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二)(學案)建立對待傳統文化的全面、正確的態度
由于中國傳統文化本身存在著種種不同性質的成分,因此,我們要以三種不同態度對待它:’
第一種態度:即全面繼承,大力發揚
從總體來看,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大公無私、顧全大局、憂國憂民、舍己為國、抗敵御侮、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精神;自尊、自強、自信、自立、自主以及艱苦奮斗、奮發向上、百折不撓、開拓進取的自強不息精神;正直、善良、誠實、守信、互敬互愛、廉潔奉公以及追求人格、氣節、情操的崇尚道德精神;不滿腐朽黑暗、痛恨貪官污吏、反抗壓迫剝削以及向往民主、自由、平等、和平、幸福生活的民主自由精神;務求實效,講求事功、實事求是、虛實相生、陰陽互變、相輔相成、知行合一的唯物辯證精神;強調人倫關系,主張團結友愛、寬容大度,強調個人在不同人際關系中所應遵守的道德和所承擔的義務。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應該繼承。
54
第二種態度:在批判、改造的基礎上繼承
繼承傳統文化,應是辯證地批判繼承,而不是形而上學的抽象繼承。繼承不是無條件的,是經過批判來繼承的。批判是條件,繼承是目的,發展是更重要的目的。
毛澤東同志認為:我們必須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東西,決不可拒絕繼承和借鑒古人和外國人,哪怕是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東西。但是繼承和借鑒決不可以變成替代自己的創造。如何對待文化問題,毛澤東同志提出了“全面的歷史的方法”,即“古今中外法”。他說:“所謂‘古今’就是歷史的發展,所謂‘中外’就是中國和外國,己方和彼方”!肮沤裰型夥ā本褪桥宄芯繂栴}發生的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把問題當作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歷史過程去研究。
第三種態度:對于有些內容應該堅決摒棄
如董仲舒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強調一方對另一方的絕對服從,從而形成舊家長式的絕對權威、夫婦間權利的不平等、師傅對徒工的剝削等現象;還有經過多年的社會思想變革,雖已被摒棄、但并未完全絕跡的現象,如當今社會上的一些封建迷信等。對于這類有害的傳統風俗,在現實中是應該堅決廢除的。
采取三種不同態度,目的就是防止那種盲目否定或全盤繼承的一刀切的錯誤做法。
例題:對文化繼承的正確認識是
a.全面繼承傳統文化
b.堅決摒棄傳統文化
c.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在批判的基礎上繼承
d.一半繼承,一半摒棄
解析:全面繼承的是優秀的傳統文化,堅決摒棄的是有害的傳統風習。文化傳承不是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在批判的基礎上繼承傳統文化。所以,正確選項是c。
(三)(學案)科學技術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科學技術作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識體系和工具,是人類精神活動和精神生產的寶貴文化成果。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決定性因素,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社會財富的創造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科學技術空前發展和廣泛應用的結果是物質的豐富,從而為文化的傳播、繼承與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科學技術通過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在社會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和影響,來發揮其社會功能和價值,促進文化的發展。
科學技術發展為文化的傳播、繼承與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手段。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改善了文化傳播的廣度、深度和速度,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
55
例題: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四大發明是我國古代科技成就的結晶,對我國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而當今網絡傳播對文化發展來說,比以往每一次傳播手段更新,在更大的程度上推動了文化發展,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上述內容體現出科學技術與文化的關系是
、倏茖W技術的進步是制約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②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③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④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a.②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科學技術與文化的關系?茖W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現代科學技術由于從根本上改變了文化資源的收集、選擇、儲存的手段和方式,因而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和發展。所以,選項②③是正確,選項①是錯誤選項,選項④回答的是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經濟發展的關系,與題目不相符合。本題答案為b。
(四)(學案)如何理解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
首先,教育具有保存、傳遞和活化文化傳統的功能。人類文化具有一個重要特征,即只能通過學習而獲得,不能通過遺傳方式獲得,這就決定了人類文化從它產生之日起,就與人類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如果說人類的繁殖過程是人類種族的傳遞、保存和延續過程,那么,教育則是人類文化的傳遞、保存和延續過程。同時,教育對人類文化有活化作用,即將儲存形態文化轉變為現實活躍文化,這一過程的完成,除了教育,別無他法。任何一種文化只有通過教育完成了這種轉化,才能在人類的現實生活中表現出它的生命力和價值,才能出現文化繁榮的局面。
其次,教育具有選擇、整理文化傳統的功能。自從教育產生之后,教育選擇文化的功能就日益突出。教育選擇文化的功能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實現:①選擇教育內容;②選擇教師;③選擇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教育對文化選擇的同時,它同樣也整理著文化。教育通過選擇和整理,使得人類文化去偽存真,逐步系統化,其精華得以突出,從而顯示出更強的生命力。
再次,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創造文化的功能。各民族文化相互吸收、融合和更新創造的途徑很多,如移民、戰爭、貿易往來等,但教育是最有效、最積極的途徑。通過教育來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有一個積極的選擇過程,去其劣質,求其精華,因而最為有效。學校教育的對象主要是青年一代,他們容易接受新的觀念和文化模式,這種心理趨勢對吸收和融合外民族文化是極為有利的。
例題:人類文化是經過教育的不斷選擇、整理和積累的結果。教育根據一定的社會需要、價值取向、文化本身的價值以及個體認識和掌握文化的能力等因素,對文化進行篩選和整理,并通過教育過程使文化得到保存和發展。當然,也有一些珍貴的文化要素由于與教育的價值不相符合而不能進入教育內容,進而得不到傳遞而導致絕跡。這表明
a.教育方式的變革對文化傳承具有影響作用
56
b.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
c.教育的過程就是獲取間接經驗的過程
d.教育是傳遞文化唯一有效的途徑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化傳承中的教育。選項a不符合題意,題目中沒有涉及到教育方式的變革問題;選項c是錯誤選項,它否認了教育的能動性;選項d是錯誤選項,傳遞文化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最有效、最積極的途徑是教育,而不是唯一有效的途徑。正確的選項是b。
三、(學案)學習自評
(一)(學案)單項選擇題
1.(學案)XX年3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松浦晃一郎與美國宇航局負責人在華盛頓簽署合作協議。按照協議,教科文組織將利用美國宇航局空間技術加強對世界遺產地的保護。該項合作將促進教科文組織成員國利用宇航技術、遙感數據和科學成果,提高有關保護工作的效率。上述材料說明1.b
、倏茖W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②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繼承與發展③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④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文化創新的源泉與動力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學案)集藝術家和科學家于一身的達•芬奇曾說過:“藝術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飛。”達•芬奇的觀點表明藝術與科技的關系是2.b
a.科技是藝術發展的源泉b.科技是推動藝術發展的重要因素
c.科技是藝術創新的動力d.藝術是科技發展的結果
3.(學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有反映當時帝國主義在政治上經濟上控制中國的帝國主義文化;又有反映封建政治統治和經濟剝削的封建文化,還有與帝國主義、封建文化性質根本不同的新民主主義文化。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文化獲得了新發展。這表明3.c
、偕鐣贫雀鏁r,文化也會經歷一個新的文化形態取代舊的文化形態的過程②代表新舊政治、經濟力量的新舊文化的斗爭,深刻影響著文化的進步③社會制度的更替對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④社會制度的更替是文化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4.(學案)1978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并確立了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從此,我國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我們完全有理由說,新時期我國社會各項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同我們黨制定的改革開放政策、同鄧小平關于發展先進文化方面的改革開放思想是分不開的。這表明4.c
57
①思想運動對文化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②文化發展會對思想運動產生重要的影響③思想運動往往是社會變革的先導④思想運動能夠催生社會的變革,促進文化的發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5.(學案)信息傳播媒體的變革,引起了教育方式的變革。當代電子傳媒的迅速發展必將引起課程教材的載體、編制方法和教學方法的變革。對教育方式的變革與文化傳承關系的正確認識是5.a
①教育方式的變革將改變其對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等特定功能的具體方式②教育方式的變革只會對人類文化的傳承產生積極作用③教育方式的變革將從根本上改變其傳承文化的能動性的活動④教育方式的變革對人類文化的傳承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a.①④b.①③c.③④d.①②
(二)(學案)非選擇題
1.(學案)曾指出:“科技進步和創新是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大力推進我國的科技進步和創新,是我們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請用有關文化的觀點,分析說明強調科技進步與創新的原因。
1.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茖W技術的進步與創新,能夠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根本變革,從而極大地促進文化的傳播、繼承與發展。所以,科技進步和創新,是我們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
2.(學案)有人認為“傳統文化是祖國的精華,要發展先進文化就應全部繼承”,有人認為“傳統文化是封建糟粕,要發展先進文化就應全部拋棄”。你是如何看待這兩種觀點的?
2.這兩種觀點均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全面。它們分歧的焦點在于:對傳統文化是一味繼承,還是徹底拋棄?正確的方法應是:對糟粕堅決淘汰,對精華堅決繼承,并能針對時代精神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這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正確方法。
四、(學案)能力拓展
1.(學案)現代繪畫大師齊白石40歲時收到好友郭葆生的來信,信中稱:“無論作詩作文,或作畫刻印,均須于游歷中求進境,作畫尤應多游歷,實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諦……”好友的建議對齊白石一生繪畫風格的轉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齊白石衰晚學習吳昌碩的大寫意畫法,又大膽地吸收民間繪畫的稚樸情趣和單純火爆的色彩,使其畫風熱烈活潑。這種適合大眾口味、順應時代變化、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藝術風格,奠定了他在繪畫領域的重要地位。
齊白石大師的繪畫經歷,對我們傳承文化有什么啟示?
1.齊白石大師在繼承古代繪畫藝術的基礎上,又“適合大眾口味、順應時代變化、符合社會發展需要”,充分體現時代的要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齊白石大師繪畫風格的形成告訴我們:一味地摹仿古人,步古人后塵,創作出來的作品就沒有價值,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不斷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創作出有價值的文化作品。
58
2.(學案)新版昆曲《牡丹亭》所到之處,一票難求,并引發前所未有的高校昆曲熱。編者根據觀眾需求,對昆曲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啟用了兩名不滿30歲的演員,以展示青春之美;一改昆曲原有的一桌一凳的清冷,精心設計了具有水潤墨色意境的舞臺背景;在保留原來的眉目傳情神韻的同時,增加了水袖勾搭等動作以增加觀賞性;對服裝修飾作出重大修改,凸現現代審美元素……將昆曲的唯美極致化地表現出來。場場爆滿,好評如潮,引發了一時的“昆劇熱”。
但是,對于傳統戲劇的改良行為,一些專家也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和憂思。有專家表示,對昆曲的表演必須慎而又慎,不能隨意改動;昆曲不是一般的戲曲,而是具有“世界文化遺產”特殊地位的成熟藝術,對“遺產”首先得講保護;作為民族文化的象征,昆曲自有其規格和尊嚴,不能要求改動昆曲本身來迎合現代觀眾,而應是想辦法讓現代觀眾來理解、欣賞昆曲。
你如何評價“昆曲熱”與部分專家的看法?
2.提示:此題無統一答案,學生可以自主發揮。解答此題,可以運用有關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來論述。
五、(學案)相關信息
(一)(學案)信息化程度全球排名中國上升十位
世界經濟論壇XX年3月9日發布的至XX年度《全球信息技術報告》顯示,新加坡的信息化程度最高,美國則由去年的排名第一降至第五。中國由去年的第51位升至第41位。
報告說,新加坡在數學及科學教育質量、電話費承受能力以及政府優先發展信息通信技術等方面居世界首位。雖然競爭對手的快速發展使美國排名相對下降,但美國在某些領域仍占領導地位。
報告顯示,北歐國家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速度令人矚目。冰島、芬蘭、丹麥和瑞典分列第二、第三、第四和第六位。亞太地區也表現不凡,除新加坡高居榜首外,中國香港、日本名列第七、第八位,印度由去年的第45位升至第39位。突尼斯和智利分列第31和第35位,是非洲和拉美地區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這一排名是世界經濟論壇根據“聯網完善指數”對104個經濟體進行分析后得出的!奥摼W完善指數”主要包含三個指標:信息技術發展的宏觀經濟環境和法制環境,個人、企業和國家是否為應用信息技術做好準備,以及目前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情況。
(二)(學案)教育從傳統文化中選擇合乎社會需求的內容
應該承認,前代人所創造的文化,并不是毫無保留地被后代人全盤吸收。人類在繼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有用原則”起著主導作用。換言之,對于后代人來講,有用的傳統文化才會被承繼下來,無用的或用途不大的就會被逐漸廢棄。
59
這種承繼和廢棄其實就是教育的作用。教育常常是依據當代社會價值、社會規范等綜合性的需求,來對傳統文化進行剪裁。這就使得大量的傳統文化沉沒于歷史煙塵之中,后代人所繼承的不過是傳統文化中經過過濾選擇的極小一部分。
教育在抉擇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兩種現象:一是教育抉擇能力的強化。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常常是嚴格按照社會的需求特別是統治階級的意志,對傳統文化進行剪輯和重新解釋。如漢初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清朝因統治階級的高壓而導致繁瑣的“考據”學的泛濫,都是教育抉擇能力強化的結果。二是教育抉擇能力的弱化。任何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有精華與糟粕之分。教育抉擇能力弱化,就會導致傳統文化之糟粕在現代社會的橫行。因此,教育抉擇能力的強化與弱化,對中國傳統文化而言,都是可怕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