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繼承中發展教案(通用2篇)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教案 篇1
知識目標①闡明文化發展過程中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闡述文化發展的過程。②明確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
能力目標運用“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方法,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
價值觀目標樹立正確認識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
課程標準
的基本要求闡述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本課重點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本課難點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談到我國古代的教育思想,人們有不同的看法。觀點一:中國古代的教育“重人倫、輕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學的發展;在師生關系上,主張師道尊嚴,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在教學方法上注重死記硬背,不利于開發人的智力。所以,發展教育必須擺脫古代教育思想的影響。觀點二: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許多精華,如“化名成俗,其必由學”的重教化思想,“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求實態度,“誨人不倦”的育人風范,“教學相長”的教學方法等。所以,發展教育必須回歸古代教育思想。[思考] 你是如何看待文化傳承的?請對觀點一、二作簡要評述。提示:(1)文化繼承應“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繼承是前提,發展是要求,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2)觀點一看到了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中的不合理因素是正確的,但對傳統文化全盤否定是不科學的;觀點二看到了古代教育思想的“精華”,但認為發展教育必須回歸古代教育思想是不科學的。(3)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正確的觀點應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批判地繼承,推陳出新。一、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1.繼承是發展的 ,發展是繼承的 。 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 ,這就是 。2.文化在 發展,在 繼承,這就是文化傳承。把握好文化 與 的關系, 繼承傳統文化,不斷 , ,我們就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必要前提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新文化“推陳出新 ,革故鼎新”繼承的基礎上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發展批判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二、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著 ,也決定著 。每當 發生新舊更替時,代表 的新文化,通過反對代表 的舊文化的斗爭,有力地促進文化的進步。2.就文化自身的傳承而言, 和 ,都會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1) ,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2)思想運動往往 ,促進文化發展。社會制度的變化文化的發展方向社會制度新的政治、經濟力量舊的政治、經濟力量科學技術的進步催生社會變革科學技術思想運動三、教育在文化傳承中1.教育是人類特有的 的能動性活動,具有 、 、 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 ”,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3.教育能夠以 重演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走過的認識世界的過程,使人們在有限的學習生涯中獲得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從事文化創造。4.隨著 的不斷變革,教育在 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傳承文化
選擇
傳遞
創造文化
傳道、授業、解惑
濃縮的形式
既有的文化財富
教育方式
人類文化1.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一個民族的優秀文化凝聚了該民族世世代代的創造和智慧,是該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復興,離不開對優秀文化的繼承;離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文化發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繼承的目的是為了發展,不能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必須要把握時代的脈搏,與時俱進,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注意:(1)無論是發展文化,還是繼承傳統文化,都要正確處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繼承和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不存在先后順序。(2)區分文化繼承與文化傳播:文化繼承主要是文化縱向積累的過程,側重于本民族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文化傳播主要是文化橫向積累的過程,側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和融合。2.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首先,教育具有保存、傳遞和活化文化傳統的功能。人類文化既是人們社會生產與社會生活的產物,同時又是新生一代進行社會生產與社會生活的必要條件。人類文化只能被學而知之,不能通過遺傳方式獲得。這就決定了人類文化從它產生的那天起,就與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如果說人類的繁殖過程是人類種族的傳遞、保存和延續過程,那么,教育則是人類文化的傳遞、保存和延續過程。同時,教育對人類文化有活化作用,即將儲存形態文化轉變為現實活躍文化,這一過程的完成,除了教育,別無他法。任何一種文化只有通過教育完成了這種轉化,才能在人類的現實生活中表現出它的生命力和價值,才能出現文化繁榮的局面。其次,教育具有選擇、整理文化傳統的功能。自從學校教育產生之后,教育選擇文化的功能就日益突出。人類文化發展的速度愈加快,各種文化之間的交流愈頻繁,內容愈廣泛,社會對教育選擇文化的要求就愈高。教育選擇文化的功能主要是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實現的:一是精心選擇教育內容;二是精心選擇教師;三是精心選擇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教育對文化選擇的同時,它同樣也整理著文化。教育通過選擇和整理,使得人類文化去偽存真,逐步系統化,其精華得以繼承,從而顯示出更強的生命力,呈現出更為繁榮的景象。再次,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創造文化的功能。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融合和更新創造的途徑很多,如移民、戰爭、貿易往來、旅游等,但教育是最有效、最積極的途徑。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不同文化體內的人們在語言、文字上的溝通和理解,而語言文字上的溝通和理解又很大程度上依靠系統的外民族語言教育。通過教育來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有一個積極的選擇過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因而最為有效。學校教育的對象主要是青年一代,他們容易接受新的觀念和文化模式。這種心理優勢對吸收和融合外民族文化是極為有利的。教育,使各民族文化得以相互吸收、融合和創造更新,有利于人類文化的發展、繁榮。3.“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的關系(1)“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指要辯證地認識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指在文化繼承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2)“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側重于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側重于對文化的繼承、發展和創新的過程。[例1] (·廣東)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在本土文化基礎上產生了“新客家文化”。這體現了 ( )a.新文化在發展中偏離了本土文化b.文化在批判中繼承c.“新客家文化”已取代本土文化d.文化在繼承中發展[解析] 廣東在本土文化基礎上產生了“新客家文化”是文化在繼承中發展的體現,選d。[答案] d[例2] (·江蘇)XX年2月,江蘇省教育廳積極落實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蘇州等8個市作為京劇進中小學課堂的首批試點市。開展京劇進中小學課堂活動的依據是 ( )①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②傳統文化是健康有益的③傳統文化是文化發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該題考查知識點較多,涉及文化的影響、傳統文化、文化創新的源泉和教育。②錯,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③錯,社會實踐是文化發展的源泉,開展京劇進課堂活動,說明國家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途徑,故選b。[答案] b[例3] (·江蘇單科)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我們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記憶被抹殺,歷史文脈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揚州通過古城復興改善人居,實現傳統文化載體與現代城市交相輝映的可持續發展思路,打造出一個充滿人文精神的揚州城。這啟示我們 ( )a.文化繼承是發展的前提b.傳統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傳統文化影響城市發展d.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解析] 材料中利用兩種現象進行對比:一種是記憶被抹殺,歷史文脈被割裂,地域特色淡化,而揚州通過古城復興,實現傳統文化載體與現代城市交相輝映,通過對比主要告訴我們文化繼承的重要意義。因此a說法符合題意。b、c、d雖然都與傳統文化有關,但沒有強調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故選a。[答案] a[例4] 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20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在西歐,中世紀末的“文藝復興”,18世紀的“啟蒙運動”,都是預示社會大變革的著名思想運動。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蕩,催生著社會變革。這段文字表明 ( )a.思想運動往往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b.科學技術對文化發展有重要影響c.生產力推動了歷史文化的發展d.社會實踐是文化變革的決定力量[解析] 題目材料表明了思想運動對文化發展的主要影響,b、c、d三項不符合題意,a項符合題意。[答案] a[例5] 封建社會韓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的實質是使法律成為君主治天下的工具,維護封建君主統治。現如今,我們黨和政府堅持依法治國的原則,其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這一變化說明 ( )①傳統文化具有民族性②對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發揚光大③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④傳統文化會因時而變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 韓非子推出的“法治”,在當時的社會應是一種先進的理念,但實質卻是維護君主利益;現在我們堅持依法治國,其實質已發生了根本變化,這說明我們對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繼承的基礎上發揚光大,故②③應選。“法治”在不同時代實質不同,說明④也是符合題意的。①在材料中未體現。[答案] b[例6] (·廣東單科)看漫畫,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注:本題漫畫根據羅琪的《取之不盡》改編。(1)這幅漫畫反映了什么文化現象?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2)結合漫畫,分析應該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解析] 此題為一漫畫題,題目的本質要求,往往在漫畫的標題中,畫面則是對標題這一本質的展示,可以對回答問題提供有用的信息。“取”和“翻拍”說明有可取之物,有“取”的價值。“不盡”說明其內容的豐富性,“翻拍”意指“翻版”缺乏創新、發展。“古典”說明是傳統文化,從這些字里行間獲得了這些信息、綜合梳理,答案便漸趨明確了。[答案] (1)漫畫反映了社會上有些人熱衷于對中國古典名著進行影視翻拍的文化現象。中國古典名著蘊涵取之不盡的思想源泉,用影視翻拍的方式對待中國古典名著,對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漫畫更主要的是提醒人們不應僅僅從中國古典名著中獲取創作的源泉,對待中國古典名著應有正確的態度。評分建議:考生只要從辯證的兩個方面評價,意思相近,可酌情給分。(2)中國古典名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保持和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必須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視翻拍中國古典名著時不應該“全盤照搬”或者“斷章取義”。②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應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創新。1.中國古代教育存在著“師道尊嚴”“誨人不倦”等教育思想。要正確對待這些教育思想,就必須 ( )a.擺脫古代教育思想的影響b.回歸古代教育思想c.推陳出新,革故鼎新d.推行素質教育[答案] c2.社會制度的更替,是________推動的 ( )a.經濟和文化的矛盾運動b.經濟和政治的矛盾運動c.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d.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答案] d3.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________發展的重要因素 ( )a.生產力 b.文化c.生產關系 d.哲學[答案] b4.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始推動“世界的記憶”項目。該項目的目的是推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文化遺產數字化,以便永久保存,并最大限度地使社會公眾能享用文化遺產。由此看來,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 ( )a.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b.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c.有利于文物保護d.為旅游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答案] a5.在西歐,中世紀末的“文藝復興”、18世紀的“啟蒙運動”,都是預示社會大變革的著名思想運動。這些思想運動既催生著社會變革,也促進了____________的發展 ( )a.經濟制度 b.社會形態c.文化 d.精神文明[答案] c6.由私塾到課堂教學,再到網絡學習,每一次教育方式的變革,都讓受教育者的人數更加廣泛,教育越來越大眾化和普及化。而教育方式的變革是直接由 ( )a.文化傳播媒介的每一次革命引起的b.科技革命引起的c.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d.統治階級的利益決定的[答案] a7.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過程中,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這些文化傳統延續數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一些精華迄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需要我們去繼承、改造和弘揚。(1)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2)今天要實現中華文化的繁榮,必須注意哪些因素的影響?[答案] (1)①正確認識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繼承與發展,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②正確處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這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2)①每當社會制度發生新舊更替時,文化也會經歷一個新的文化形態取代舊的文化形態的過程。代表新的政治、經濟力量的新文化,通過反對代表舊的政治、經濟力量的舊文化的斗爭,有力地促進文化的進步。②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③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蕩,催生著社會變革,也促進文化的發展。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970
ⅸ-10中醫養生藥膳八珍湯、靈源萬應茶、永定萬應茶山西省太原市福建省晉江市、永定縣
971
ⅸ-11鶴年堂中醫藥養生文化、九芝堂傳統中藥文化、潘高壽傳統中藥文化、股份有限公司陳李濟傳統中藥文化、同濟堂傳統中藥文化北京鶴年堂醫藥有限責任公司湖南省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廣州潘高壽藥業廣州陳李濟制藥廠貴州省同濟堂制藥有限公司國務院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醫藥)
972
ⅸ-12
蒙醫藥(贊巴拉道爾吉溫針、火針療法)
內蒙古自治區
973
ⅸ-13
(痧癥療法、六神經絡
骨通藥制作工藝)
浙江省麗水市、福建省羅源縣
974
ⅸ-14
瑤族醫藥(藥浴療法)
貴州省從江縣
975
ⅸ-15
苗醫藥(骨傷蛇傷療法、
九節茶藥制作工藝)
貴州省雷山縣、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976
ⅸ-16
侗醫藥(過路黃藥制作工藝)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977
ⅸ-17
張氏回醫正骨療法、
回族湯瓶八診療法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銀川市[思考] 我國的文化遺傳產非常豐富,它們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的收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教案 篇2
● 教學內容分析
【課標內容要求】
本課題內容是貫徹落實課程標準2.8規定的“理解傳媒技術的進步,以及教育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對文化傳承具有深刻的影響”,主要涉及以下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
一、 基本概念:文化傳承
二、 基本觀點:
1. 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2. 社會制度更替、科學技術、思想運動以及教育等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教材內容結構】
本框題介紹了文化發展的三部分內容。第一目講的是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第二目講的是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第三目講的是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影響。
第一目:“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主要是承接上一框內容,介紹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①教材以“實事求是”一詞內涵的演變作為實例,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密不可分。這一過程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不斷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的過程。②教材以如何認識關于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兩種看法,引導學生把握繼承和發展的辨證關系,做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第二目: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教材分別以“相關鏈接”、圖文問題探究、“文化名人”等材料,分別介紹了社會制度更替、科學技術進步和思想運動的興起對文化發展的影響,指出了上述因素對文化發展的促進和推動作用。特別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對傳承民族文化起到的作用。
第三目:教育在文化傳承中。①把教育界定為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②以“私塾”、“課堂教學”、“網絡學習”三組圖片,引導學生分析不同教育方式對文化傳承的不同影響,從而說明,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識記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聯系具體事例,說明應如何正確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結合自身體會,談談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能力:結合分析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提高歸納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問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初步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本課內容,使學生認識文化發展的歷史過程,正確把握文化傳承中繼承和發展的辯證關系,從而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做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 教學資源分析
【教材資源】教材共設計了五個探究活動,兩個“相關鏈接”和一個“文化名人”來說明文化發展問題。探究活動較多,材料豐富,運用中可根據材料的時效性、課上時間等因素合理安排。
【學生資源】關于文化繼承和文化發展的關系,學生易于理解,身邊事例較多;關于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部分,可成分利用好學生已有的歷史知識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關于教育方式變革對文化傳承的影響,學生更有直接的感受,可以作為教學資源。
【教師資源】充分利用各種教輔資料和網絡,收集相關生動的生活實例,作為教學資源。
【環境資源】引導學生利用好學校、家庭、社會可以提供的文化資源、文化設施,作為學習資源,擴大自己的信息量,加深對文化發展問題的理解。
●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1、 利用網絡收集能體現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辯證關系的實例;
2、 觀察身邊生活,體驗現代信息技術對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影響。
【教師準備】
1、利用網絡收集能體現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辯證關系的實例并制作課件。
2、收集關于現代信息技術對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影響的實例制作課件。
3、收集教育方式變革對文化傳承影響的實例并制作課件。
● 教學活動
【來自生活的報告】
多媒體展示:材料一: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其本意是指各種學說都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沖突。總理推陳出新,加以馬克思主義的改造,賦予它新的時代精神。在XX年10月10日法國文化年開幕當天,總理會見法國總統希拉克時,就國家關系又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講的是文明和文化多樣性中的統一性,對當前國際形勢下堅持不同文明和文化和平共處具有重要的意義。
材料二:見課本44頁虛框內容,“如何看待針對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兩種不同觀點”。
思考問題:
(1)分析總理對“和而不同”思想賦予了什么新的時代內涵?
(2)材料一中對傳統文化引用給我們帶來什么啟示?如何正確繼承傳統文化?
(3)結合兩則材料思考,文化傳承中,我們怎樣才能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教學互動 合作探究】
一、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板書)
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思考兩則材料的問題,展開討論,探究文化繼承和文化發展的關系。
學生:就上述三個題目進行探究。
教師:認真聽取學生探究的結果,并對“如何正確繼承傳統文化”、“如何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問題進行歸納。
1、 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板書)
文化繼承不是原封不動地接收和享有傳統文化,而是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地繼承,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是統一過程的兩個方面,是密不可分的,兩位一體的。
2、 樹立正確的文化發展過程觀(板書)
在文化發展過程中,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不斷革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
3、 做自覺的文化傳傳承者和享用者(板書)
在文化傳承中,要把握好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這樣,我們就能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過渡語:文化繼承和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文化傳承中既要有所揚棄地繼承,更要不斷推出符合時代精神的新文化,從而促進文化的發展。那么,在文化發展過程中,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呢?
二、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板書)
展示影響文化發展因素的課件,引導學生歸納分析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多媒體展示:材料一:課本44頁“相關鏈接”
材料二:60XX年的人類文明史,已歷經三代,而這三代文明,都有一個明顯的技術標志。第二代和第三代文明的技術標志和推動力則分別是紙和印刷術,它們的發明都來自中國。
紙張發明之后,中國迅速成為文明的中心、技術和文化的主要捐獻國。印刷時代的到來,則給社會文明的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印刷術傳到了歐洲并迅速普及,它將文化從教會和貴族手中解放出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因為印刷術的催化而大放異彩。
材料三:為了永久保存,并最大限度地使社會公眾能享有文化遺產,我國已將“數字圖書館”納入國家“863”計劃和國家“十五”重點項目。大量的文化遺產轉化成數字形態。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經有了宣傳網頁,“故宮文化遺產數字化應有研究”和“敦煌數字化虛擬洞窟”計劃已啟動。
材料四: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從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撥亂反正,改革開放,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也迎來新的春天,得到了繁榮發展。
問題思考:
(1) 結合材料一內容,簡要說明從殖民地舊中國到新民主主義中國,我國文化形態的變化及說明的問題。
(2) 根據材料二、三,分析說明科技進步,尤其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傳承文化能起到怎樣的作用?
(3) 依據材料四,說明思想運動是如何影響文化發展的?
學生討論以上問題,展開探究活動。
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
1、 社會制度更替對文化發展的推動作用(板書)
學生:學生分組對問題一展開探究,探究社會制度的更替對文化發展的影響。匯報探究的情況。
教師:對學生分析進行評價,并歸納以下觀點:社會制度發生更替,文化形態也會經歷一個新的文化形態取代舊的文化形態的過程。代表新的政治、經濟力量的新文化,通過反對代表舊的政治、經濟力量的舊文化的斗爭,有力地促進文化的進步。
2、 科技進步對文化發展的影響(板書)
教師:請學生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自身的感受,暢談科技對文化傳承的影響,并對分組交流情況進行指導。
學生:交流發言。
教師:針對上述問題二進行歸納,明確科技進步對文化發展的影響。(1)科學技術的每一項重大的發明和發現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2)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運用,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和發展。
3、 思想運動會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發展(板書)
學生:根據材料四,思考問題三,并結合課本內容自主學習本部分內容。
教師:歸納思想運動對文化發展的影響。材料四有力地說明了思想運動對社會變革以及文化發展的影響。思想運動往往是社會變革的先導。不同的思想文化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蕩,催生社會變革,也促進文化的發展。
過渡語:總之,通過探究,我們知道社會制度的更替、科學技術的進步、思想運動的興起對文化發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尤其現代信息技術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傳播、繼承和發展。另外,除了上述因素對文化傳承有重要影響,在文化傳承中教育作為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其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育在文化傳承中(板書)
多媒體展示:材料一: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曾出現過短暫的一段國學研究的黃金期,如1922年北大文科研究所創辦的國學門,1925年清華大學創辦國學研究院。而80多年后,在商業文化、網絡文化、通俗文化充滿我們生活,為我們大肆追捧的時候,最近人民大學將組建國內高校中的第一個國學院,首期國學班XX年9月就要開班了。
材料二:教材47頁漫畫“教育方式的沿革”。
問題思考:
(1) 結合身邊生活,就人大最近開辦國內高校第一個國學班,掀起新一輪“國學熱”談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
(2) 據材料二,說說古今不同教育方式對文化傳承有何不同影響,說明了什么問題。
教師:啟發學生討論上述問題并展開爭論。
學生:交流發言:
教師:對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進行歸納。(1)國學是我們文化傳統、思想傳統、民族智慧的精華。沒有了傳統文化,一個民族就沒有根。教育的發展能夠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把傳統文化傳遞給下一代。
(2)教育作為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3)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尤其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和學習型社會的構建,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影響。
【走進生活 判斷運用】
1、走進生活:祖國大陸為中國臺灣打造的巨輪“中華和平”號下水,連戰夫人到場,引一句唐詩相賀:“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詩引得很對景,可是上海一家媒體的報道卻離了譜,這句唐詩,成立“連戰夫人自己精心擬就”的“原創”,還堂而皇之地上了大標題。
2、判斷運用: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評論上述現象。
學生:評述上述現象。
教師:進行點撥歸納。(1)連戰夫人對唐詩引用體現了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唐詩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2)教育在文化傳承中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們要加強優良傳統文化的教育,使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培護民族精神之根,振興民族精神。
● 相關鏈接
奧運會主題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one world one dream發布了,這是北京XX年奧運籌辦中的一件大事。它是一次北京精神的集中表達,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和合”、“和諧”思想理念的充分展示,是奧林匹克團結、友誼、進步、和諧,共同參與,同享和平的夢想精神實質和普遍價值的新的發展,是奧林匹克主義的又一次成功的實踐。北京奧運主題口號簡潔明了,激情洋溢,又富于豐富的蘊含,深刻的意義。有哲學家說,最簡單最具體的,往往就是最生動最豐富的。大音希聲、一以總萬,口號表達了13億中國人和海內外華人華僑的心聲,也表達了我們與世界各國朋友們一起共享文明,共創未來的同一個夢想。
● 課外實踐
擬調查問卷,對本地學生國學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調研、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建議,形成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