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收入與分配教學案1
(三)財政支出
1、含義:財政支出指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的過程。
2、分類(按用途):經濟建設支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債務支出。
3、財政收入與財政支的關系:不外有三種情況:收大于支,有節余;支大于收,有赤字;收支相等
4、收支平衡與財政赤字:財政收支平衡,指當年的財政收入等于財政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節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財政赤字是指當年的財政支出大于財政收入的部分,財政赤字必須控制在一定合理范圍之內。
四、財政的作用
(一) 集中力量辦大事
1、國家財政支持基礎設施和工程建設,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2、國家通過財政收支水平的調控促進經濟增長。
3、國家通過對財政收支方向、結構的調整和控制,促進經濟結構的合理優化,發展科技教育事業。
(二) 人民生活有保障
1、財政是鞏固國家政權的物質保障
2、財政是建立和完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物質保證。
3、財政是實現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五、稅收及其種類
(一) 稅收的基本特征
1、稅收的本質含義: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稅收的基本特征
(1)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三個基本特征,這些特征是稅收區別于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標志。
(2)稅收的三個基本特征是緊密相聯、不可分割的。稅收的無償性要求它具有強制性,強制性是無償性的保障。國家必須憑借政治權力,依照法律強制性地無償征稅;稅收的強制性和無償性又決定了它必須具有固定性。如果國家可以隨意征稅,沒有標準,就會造成經濟秩序的混亂,最終將危及國家利益。
(二)稅收的種類
我國目前的稅收按征稅對象分為流轉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稅和行為稅五大類,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是影響最大的兩個稅種。增值稅是以生產經營活動的增值額為征稅對象。按增值額征收增值稅,可以避免對一個經營額的重復征稅,可以防止生產經營企業偷稅漏稅,有利于促進生產的專業化分工、體現公平競爭,有利于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我國個人所得稅以個人所得額為征稅對象,實行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具有“高收入者多納稅,低收入者少納稅”的顯著特點。個人所得稅不僅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而且是調節個人收入、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六、依法納稅
1、 依法納稅是公民的義務
(1)為什么?在我國,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我國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國家的興旺發達,繁榮富強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稅收是實現國家職能的物質基礎,公民在享受國家以稅收為基礎提供我各種服務的同時,必須承擔應稅義務;稅收是實現國家職能,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有利于國家職能的實現和增加財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