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文化與生活
(3)哲學依據: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
主要內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間相互轉化。
方法論意義: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解析 本題屬一材多用型題目,圍繞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從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哲學生活角度全方位分析。第(1)問,審清題意,先回答是什么即表(含注)顯示的經濟信息,然后回答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對發展現代農業的意義。第(2)問針對我國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低的問題,提出解決辦法,注意從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可以從文化的力量、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分析。第(3)問注意審讀本問前材料。學習典型,先深入到該地調查(注重矛盾特殊性),再抽象總結(找出矛盾的普遍性),然后推廣,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
18.(•廣東單科,39)辨析:人創造了文化,文化又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所以要大力發展各種文化。
答案 (1)文化是人創造的,是社會實踐的產物,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2)文化有進步與落后、先進與腐朽之分。只有先進、健康的文化,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則危害人的進步。
(3)我們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解析 人創造了文化,文化又促進了人的發展,是正確的,但不能就此說要大力發展各種文化。文化有先進文化與腐朽文化、落后文化之分。后者會消磨人的意志,影響人的正常發展,甚至使人走上邪路。所以作為辨析題明確以上辨點分條表述即可。
19.(•寧夏文綜,4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寧夏回族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自治區黨委根據本地特點,提出“小省區要辦大文化”的思路。寧夏根據其“巖畫文化、絲路文化、西夏文化神秘而璀璨,邊塞文化、大漠文化、黃河文化悠遠而豪放”的優勢和特點,發展帶有民間文化特色和塞上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產業,實施“百縣千鄉文化工程”和“千里文明長廊工程”,積極開展社區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農村文化等群眾文化活動,帶動了自治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運用所學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在經濟相對落后的條件下“辦大文化”的重要意義。
答案 文化發展具有相對獨立性,經濟落后的小省區可以“辦大文化”,用先進的、健康的文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為物質文明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文化產業本身也是重要的經濟部門,發展文化產業,可以直接促進經濟發展。
解析 答題時應首先明確考查的知識范圍,然后逐問作答。抓住題干關鍵信息,“文化生活知識”“經濟相對落后”“辦大文化”,聯系教材所學知識可以看出,經濟相對落后卻“辦大文化”體現了文化的相對獨立性及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