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考點19: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社會實踐
(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人們就不能作出有價值的文化創造。
(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
①社會實踐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以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
②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
(3)文化創造的主體:人民群眾。
考點20:文化創新的意義
(1)文化創新的意義
①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
②文化創新可以不斷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③文化創新可以不斷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2)文化創新的途徑
①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立足于社會實踐。
②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考點21:創新與繼承的關系
(1)著眼于文化的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創新的必由之路。
(2)創新與繼承緊密聯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文化創新要著眼于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就會失去文化創新的根基;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考點22:創新與借鑒、融合
(1)文化創新的過程,既是一個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過程,又是一個借鑒、汲取人類一切優秀文化成果,發展民族文化的過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是一個發展本民族文化、“取長補短”、文化創新的過程。
(2)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并且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我們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斷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
考點23: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
(1)要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傾向。要把握好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傾向。
(2)我們要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輝煌。
考點24: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
①漢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今天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
②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我國史書典籍的特點: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罕有。
(2)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
①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獨特性)
獨樹一幟的文學藝術:地位:展示中華民族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特點: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而絢麗、風格鮮明而獨特。
獨領風騷的科學技術:地位: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于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