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②在意識形態領域,多種文化并存是客觀事實。但是,任何社會、任何國家都不會對文化發展方向采取放任的態度。
③我國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面對文化發展的這一階段性特征,必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
(3)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
考點37: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
(1)和諧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撐。
(2)建設和諧文化:要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愛幼、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
(3)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多種形式
① “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的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活動。
②各級黨政機關開展的創先爭優、依法行政、公正執法、做人民滿意公務員活動。
③社會各界組織的“希望工程”、“送溫暖”、“手拉手”、“幸福工程”等活動。
考點38: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
(1)根本任務: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這也是我們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
(2)主要內容
①培育“四有”公民;
②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
③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
考點39:思想道德建設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思想道德建設規定著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是文化建設的靈魂。
考點40: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為著力點,深入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教育,引導人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考點41:社會主義榮辱觀與我國公民道德的基本規范
(1)社會主義榮辱觀
①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必要性:
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全面表達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和特征。它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全體社會成員作出道德選擇、判斷行為得失,提供了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
充分反映了我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
②社會主義榮辱觀的主要內容: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
(2)我國公民道德基本規范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考點42:思想道德修養與知識文化修養
(1)含義:人們在科學知識、文史知識、藝術欣賞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就是知識文化修養。人們通過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斷提高思想道德認識、思想道德判斷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崇高理想的過程,就是思想道德修養。